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鄂爾多斯

巴彥烏珠日嘎查:生態富民

2023年08月31日15:45 | 來源:暖新聞
小字號

村庄名片

  鄂托克前旗昂素鎮巴彥烏珠日嘎查地處毛烏素沙地腹地,距離政府所在地48公裡,下轄3個牧業社,土地總面積184平方公裡,共有戶籍人口134戶393人,其中常住人口78戶253人,黨員25名。牲畜飼養量3.2萬頭(隻),檸條種植面積66.67平方公裡。

  往昔……

  草牧場沙化退化 生產生活受限

檸條花開

  藍天白雲下,檸條郁郁蔥蔥,牛羊悠然自得,道路彎彎曲曲通向遠方……這是鄂托克前旗昂素鎮巴彥烏珠日嘎查映入記者眼帘的景象。

  而在嘎查檸條種植戶關錦濤的記憶裡,兒時的生活場景和現在簡直沒法比。那個時候,自然條件惡劣,尤其到了春季,草場沒有草,羊也沒吃的,嚴重影響著當地農牧民的生產生活。

黃沙漫漫

  地處毛烏素沙地的巴彥烏珠日嘎查,多年來,受自然條件制約,嘎查三分之二的道路全被沙土覆蓋,每到春天,沙塵暴過后,草場被沙子掩埋,車出不去,人進不來,想要發展就一個字,難!

  年近八旬的高文華夫婦,從20世紀末就有了改良草場的想法。受風沙影響,高文華家的5000余畝草場近百分之九十均出現沙化,夫婦倆通過自購檸條籽手工種植2000余畝。

檸條種植

  21世紀初,嘎查鼓勵農牧民種植沙蒿、楊柴,試種之后,效果並不理想。有農牧民探索發現,家中草場上的檸條營養價值高、固沙能力強,能有效改良草場土壤成分,漸漸地,種植檸條成為了農牧民每年治沙的“日常功課”。以嘎查農牧民陳和平、康佔光、胡麗花為代表的治沙能手們,更是將自家周邊的草場種滿了檸條,為嘎查全面推進檸條種植計劃提供了典型經驗,也讓綠色發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巴彥烏珠日嘎查黨群服務中心

  見聞一

  工廠建到家門口 幸福日子有奔頭

  優化生態環境,發展綠色產業。巴彥烏珠日嘎查搶抓機遇,通過“飛地抱團”發展模式,聯合沙日胡舒嘎查、烏蘭胡舒嘎查成立森晶飼草料加工廠。農牧民等檸條成熟后,通過加工廠,把檸條制成粗飼料、顆粒飼料等,為畜牧業填補飼料缺口。加工廠原材料主要通過“自產自銷”,即將當地農牧戶的檸條、苜蓿草等原材料收購后加工制成成品草顆粒進行售賣,以及飼草料“儲蓄銀行”兩種方式獲得穩定供應,為農牧民免費提供飼草料存儲、加工及科學配比等服務,農牧民也可以市場價格換取同等價格的飼草料顆粒或者現金。

  “產業發展政策好了,家門口有了飼料加工廠,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有了保障。”正在進行飼料裝袋工作的嘎查牧民馬粉燕對記者說道。

森晶農牧業有限公司

  一直以來,森晶飼草料加工廠都是昂素鎮“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融合發展的關鍵環節。為將農牧產業規劃與集體經濟發展緊密結合,該飼草料加工廠依托昂素鎮創新實施“百萬畝檸條種植行動”、企地合作“百戶聯建項目”,聯合高標准肉羊養殖園區、鄂托克前旗獸醫院等集體經濟建設項目,以及計劃建成全產業鏈條研究推廣中心,形成了昂素鎮農牧業循環發展閉環,為周邊農牧民提供品種改良、人工繁殖、疫病防治、草料供給等全方位服務,以集體經濟發展帶領廣大農牧民在“草—料—肉”全產業鏈各環節穩定增收。落實鄉村振興核心在“二產”,森晶飼料加工廠的屬地加工是最有效的落地方式,既解決草料產地趁鮮加工的需求,增加農村牧區就業,提高農牧民群眾增收,壯大區域嘎查集體經濟,實現產業鏈、價值鏈與利益鏈融合,又能結合昂素鎮“四個示范鎮”建設目標,以檸條收購、加工、銷售來促進產前檸條種植、產后牲畜育肥“一產”發展。

由檸條產出的產品

  巴彥烏珠日嘎查黨支部書記杜世強說:“檸條本身耐旱、防風固沙,而且是草質優良的植物,嘎查有一半農牧民參與種植檸條,通過種檸條既可以增加農牧民的收入,也可以提高集體經濟的收入。”

“從一株檸條到一塊好肉”檸條文化展廳

  巴彥烏珠日嘎查通過檸條平茬、加工、銷售、運輸、養殖,形成了從“一株檸條”到“一塊好肉”的綠色發展產業鏈條,成功將一、二、三產業完美融合,實現了“草—料—肉”的生動轉化。檸條的種植,不僅踐行了當地綠色生態的發展理念,又給檸條種植戶帶來收入。

  見聞二

  草原書屋 讓美麗鄉村“一路書香”

  隨著農村牧區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新型農村社區化的改革與發展,農牧民對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初見趙都仁桑,他剛從地裡忙完,見面后,他顧不得寒暄,拉著我們就介紹起了他們村的草原書屋。一間不足20平方米的房子,書架上擺滿了關於紅色經典、醫藥衛生、歷史文學、農畜指導、兒童畫本等書籍,各類書籍整齊擺放,陣陣書香扑面而來,令人心情愉悅。草原書屋打通了方便快捷的閱讀渠道,村民可以在書屋內免費借閱,讓農牧民群眾真正實現讀書自由,享受讀書的樂趣。

“從一株檸條到一塊好肉”檸條文化展廳

  趙都仁桑告訴記者,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長期以來當地牧民的文化生活較為單調。自己從小就愛看書,但過去收入低,也舍不得多買書。這幾年家裡草場環境好了、錢包越來越鼓,也有更多的時間去讀書了,嘎查就聯合包扶單位鄂托克前旗交通運輸局一起為村民們打造了草原書屋。在巴彥烏珠日嘎查黨群服務中心,除了草原書屋外還有黨員活動室、書畫室、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退役軍人服務站、便民服務站等13個功能服務室。嘎查駐村幫扶隊依托世界讀書日、兒童節等重要時間節點,以書屋為陣地組織開展系列主題閱讀活動,發揮草原書屋基層文化陣地作用,動員農牧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其成為農牧民的“精神糧倉”,助力鄉村文化振興。農閑時,村黨支部書記杜世強經常會將村“兩委”成員、村內黨員和群眾聚在草原書屋裡,一起學習新理論、新政策,並為大家講解學習心得體會。

草原書屋

  “愛讀書、多讀書、讀好書”。草原書屋不僅為巴彥烏珠日嘎查農牧民群眾、黨員干部提供了最新的理論知識,更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學技術、長本領,科學致富。書屋雖小,卻承載著思想文化宣傳交流平台的功能,是推廣全民閱讀、傳播知識的重要載體,是村民增收致富的“黃金屋”。

  “我們這裡人人都是沙木騰。”隻要說起治沙,姚保娃的第一句話准是這樣。

  採訪手記:

  守護綠水青山

  實現生態富民

  既有“安居、樂業、增收”的生活環境,又有“天藍、地綠、水淨”的自然環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然是巴彥烏珠日嘎查的鮮明“標簽”。

綠化后的草場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在多年的治沙實踐中,巴彥烏珠日嘎查始終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在千方百計念好“綠色發展經”,打造極具地域特色的“美麗牧野”建設故事。說明隻有讓好風光變成好前景,讓好環境變成競爭力,守護好綠水青山,才能源源不斷地帶來“金山銀山”,這是一山一花一草裡蘊含的發展哲理,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未來,巴彥烏珠日嘎查有著更為錦繡的綠色宏圖,將大力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為鄂托克前旗“鄉村振興樣板區”建設提供典型經驗,持續推進檸條植綠工程,打造“中國檸條之鄉”,為建設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出力。(記者 楊浩男 郭彩梅 張靜 黨琳琳)

(責編:苗陽、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