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鄂爾多斯

鄂爾多斯造林總場展旦召分場——

堅守初心 治沙播綠

2023年08月27日07:57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從一棵樹到一片“海”,從點點新綠到綠染大漠,從大漠植綠到“心中播綠”,從生態意識的覺醒到生態文明思想的樹立,這是一代代林場人40多年如一日耕耘奉獻的成果,更是40多年如一日的初心守護。

  走進鄂爾多斯造林總場展旦召分場銀肯沙作業區,登上銀肯塔拉旅游景區的敖包,那滿眼的綠色著實讓游客們驚嘆不已。不遠處,國家5A級旅游景區裡游客絡繹不絕,他們盡情欣賞大漠蒼穹美景,體驗沙漠旅游的無窮魅力。誰能想到,曾經令人談沙色變的庫布其沙漠不僅披上了綠裝,還帶動了旅游產業的蓬勃發展。

  1979年,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立足生態安全、民族團結、國防安全的戰略需要,黨中央、國務院啟動了“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庫布其沙漠因生態惡化、環境惡劣被納入了治理范圍。為有效治理庫布其沙漠,改善當地生態環境和老百姓的生產生活條件,鄂爾多斯造林總場應運而生。自此,鄂爾多斯造林總場展旦召分場的第一代林場人扎根庫布其沙漠,踏上了植綠治沙的漫長旅途。

  位於達拉特旗的展旦召分場共有銀肯沙、七裡沙和沙母花3個作業區,其中銀肯沙作業區地處庫布其沙漠腹地。作為治理庫布其沙漠的主力軍和先鋒隊,1984年,經過老一輩林場人3次踏查,決定向28萬畝銀肯沙進軍,打一場綠色攻堅戰。

  一代又一代的展旦召分場人接續奮斗,從人工造林到封沙育林、飛播造林、工程固沙,累計完成營造林任務14.1萬畝,工程固沙5.5萬畝,作業區70%以上的沙區得到治理,森林覆蓋度由不足3%提高到48%,動植物種類由原來的20余種增加到了160余種,荒漠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物多樣性成果顯著,生態系統更趨健康穩定。

  如今,展旦召分場人在庫布其沙漠腹地種下的一片片綠猶如抵御風沙、保持水土、護農促牧的“綠色長城”,有效遏制了庫布其沙漠北侵、南移、東擴,保護了生產糧基地。治理區域糧食畝產量較建場初期增長了9.5倍,達到了570公斤。當地農牧民的人均年收入較建場初期更是增長了139倍,年收入達到了16618元。生態環境的改善也為地方發展林沙產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以灌木資源為原料的加工業得到發展,區域內5A級響沙灣旅游有限公司、4A級銀肯塔拉等旅游業蓬勃興起,僅響沙灣旅游有限公司,平均年內就為當地創造稅收4000多萬元,有效拉動了當地經濟增長,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

  40多年來,展旦召分場依托“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天然林資源保護和京津風沙源治理等國家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再到“人沙和諧”的歷史性轉變,為筑牢祖國北疆生態安全屏障作出積極貢獻,鑄就了“守初心、擔使命、能吃苦、講奉獻”的林場精神。

  2017年,《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13次締約方大會在鄂爾多斯召開。展旦召分場作業區接受了195個締約方國家代表的檢閱。這是展旦召分場作業區第一次迎來這樣高規格的檢驗,向世界展示展旦召幾代林場人的治沙成果與智慧。

  40多年來,展旦召分場多次受到上級黨委、政府和林業主管部門的表彰獎勵。先后榮獲“全國科學大會重大貢獻”“伊盟科技成果二等獎”“民族團結先進集體”“全盟沙柳種植先進集體”“科技事業檔案管理二級單位”“實績突出單位”和“先進生產單位”“全國防沙治沙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新時代新征程,我們將不忘初心、賡續精神,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全力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記者 王玉琢 通訊員 張芳)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