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算節水“高標田”的三筆賬

成片的田塊整齊劃一、條條機耕道縱橫交錯、排排溝渠延伸遠方……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白泥井鎮侯家營子村,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澇能排、旱能灌的“良田美景”盡收眼底。化零為整、測土配方、智慧灌溉……升級改版后的節水“高標田”,正在成為侯家營子村的“共富倉”。
今年,鄂爾多斯市4萬畝高標准農田全部開工建設,許多昔日的“望天田”“斗笠田”,變成了“萬畝田”“高產田”。智慧灌溉、糧安民樂的三筆“共富賬”也逐漸“浮出水面”。
節水環保賬:每畝節水150立方米
侯家營子村村民劉二兵算了大半輩子“水賬”。“十幾年前是人多地少,大水漫灌溉費電又費水,一眼淺井用不了幾年。后來改了噴灌,每到七八月份用水緊張,噴水1小時,補水2小時,隻能干著急。”劉二兵說。
達拉特旗農業體量居鄂爾多斯市首位,上世紀70年代就成為井灌區。近年來,在降水量減少和灌溉量增加的雙重影響下,灌區地下水位下降明顯。
節水,成為拔高農業發展“上限”和守住生態紅線的關鍵詞。
侯家營子村萬畝高標准示范農田瞄准“節水增效”這個關鍵詞,選用技術領先的耐特菲姆滴灌系統,根據作物生長情況定時、定量精准灌溉,提高水肥利用率。經測算,該系統畝均用水200立方米,較普通滴灌節水150立方米,節水效率提升40%以上。
另外,侯家營子村設置了井、黃雙灌兩套管道,最大程度保障灌溉用水的同時,實現了地下水採補平衡。
達拉特旗水利局副局長李鋒介紹,從去年第三季度開始,地下水水位有了明顯的回升,其中白泥井超採區水位回升1.3米,其他超採區水位平均回升1米。侯家營子村的經驗做法推廣后,全旗的水資源超用情況將得到改善。
產業振興賬:每畝綜合增收374元
今年春耕期間,10多輛大型機械聯合作業,撒肥、犁地、旋耕和播種同步進行,萬畝玉米的種植在一周內完成。隨著現代農機的推廣應用,鐵犁、木耬、鋤頭、鐵鍬、耙子等傳統農具成為侯家營子村村裡老人的農家記憶。
據介紹,精准滴灌系統能夠保障全季供水,按作物需求提供水分及營養,水肥利用率得以提升,較傳統種植方式玉米畝均增產200斤以上,示范區年可增產玉米200萬斤,全鎮20萬畝耕地全部提升改造后可增產4000萬斤。
小賬連大賬,同樣的地,生產方式不同,收益也大不同。高標准示范農田每畝節電50度、節約用肥70斤。這樣算下來,以種玉米為例,預計每畝產量由之前的1800斤提高到2000斤,每畝綜合增收374元。
在標准化農田裡實施標准化生產,“穩產田”“高產田”“增收田”受到涉農龍頭企業的青睞。
近年來,侯家營子村大力推廣“支部+企業+合作社”產業化聯合體經營模式,與龍頭企業簽訂訂單,統一耕種、統一管理、統一收獲,實現生產流程、農產品質量標准化。每年秋季,農產品由龍頭企業統一收購,畝均收入超過2000元。2021年侯家營子村通過合作經營獲得收益32.3萬元,利用水庫發展水產養殖業收入15.7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50.48萬元。
“高標准農田建設一頭連著糧食安全,一頭連著農民增收,是推進鄉村振興、助力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重要舉措。近幾年,侯家營子村在農田配套設施建設、耕地質量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明顯進展。”侯家營子村黨總支副書記石根小說。
富民增收賬:人均分紅1.8萬元
春節前村裡分紅,劉二兵家6口人分得10.8萬元。“過去和現在一比,簡直差了‘十萬八千裡’,我是十二分的滿意!”幾個月過去了,劉二兵談及此事時依然很開心。
今年年初,侯家營子村官牛犋南社拿出500余萬元給社員分紅,全社281人,每人1.8萬元。“我們升國旗、放禮花,燉了6隻羊,全村人一起吃了一頓慶豐收團圓飯。”劉二兵說。
自2019年成立“土地合作社”,對全社3000多畝耕地進行集體化經營后,官牛犋南社的人均土地分紅逐年增加:2019年1.13萬元,2020年1.2萬元,2021年1.47萬元,2022年1.8萬元。
與劉二兵在田間路上邊走邊看,侯家營子村萬畝田地空無一人。“過去種1萬畝至少要30人,現在隻需3人,還不用下田,農民成了‘甩手掌櫃’。”劉二兵說。
佔地約1平方米的數字種植平台是萬畝良田生產的“大腦”。“大腦”利用安裝在農田中的傳感器,採集各種數據和信息,測算作物的灌溉量和灌溉時間等,向村民發送分析結果並提出灌溉、施肥、增氧等建議。通過培訓,村民坐在家中,利用手機或電腦遙控平台,就可以察看作物生長情況,極大節省時間和人力。
農民不再被土地束縛,可自由打工或從事畜禽養殖及其他副業。目前,全社飼養2700多隻羊,規模最大的兩戶羊存欄200多隻,100隻以下的有40余戶。
截至2022年年底,全社人均純收入3萬元,比全旗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5180元、比全市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4766元。
藏糧於地,藏糧於技,藏糧於水。農業正成為達拉特旗農民有奔頭的產業,種糧正成為更多農民的“金飯碗”。現如今,在白泥井鎮,廣袤無垠的沃土正煥發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機,村民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李昊、張曉紅、馬利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