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有所得 贏得出彩人生
興安盟舉行的招聘會。(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提供)
“北疆亮姐”巾幗家政職業技能大賽現場。(自治區婦聯提供)
勞動是幸福的源泉,勞動是夢想的起點。如何讓群眾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錢袋子”越來越鼓?贏得出彩人生?圍繞這些話題,記者進行了深入採訪。
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全區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293.11萬人,農村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年均保持在245萬人以上,每年幫助10萬城鎮失業和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每年幫助13萬以上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或落實就業去向。
穩就業保就業 讓百姓有崗有收入
“年齡大了,一直為找工作發愁,沒想到通過政府幫助,有了一個穩定崗位,別提有多稱心了。”近日,烏蘭察布市察右前旗脫貧戶趙鳳林高興地說。
今年,烏蘭察布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持續加大就業服務力度,多措並舉給予就業困難群體幫扶,將崗位、政策和服務送到他們家門口,通過鼓勵企業吸納就業,趙鳳林成了蔬菜種植基地工人,實現了就地就近就業,年收入達到4萬元。
在商都縣十八頃鎮,郭曉霞有外出就業願望,通過“春風行動暨京蒙勞務協作”招聘會,她在北京找到了滿意的工作,實現了轉移就業,月收入超過5000元。
“我們不斷創新工作方法,通過鼓勵企業、合作社、幫扶車間等各類經營主體吸納就業、建設零工市場、打造勞務輸出品牌等方式,實現有序有組織轉移就業和就地就近就業。”烏蘭察布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雲雪艷說。截至目前,全市農牧民轉移就業35.26萬人,轉移6個月以上31.05萬人,轉移就業人數和勞務收入總體勢頭良好。
為穩定和擴大就業,今年內蒙古加大就業優先政策實施力度,實施公共部門穩崗擴崗、公共就業服務進校園等10項行動,已完成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政策性崗位招考招募4.08萬人。同時落實“1311”幫扶措施,確保年末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0%以上。開展“春風行動”等活動,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221.43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失業人員再就業3.76萬人、5.99萬人,脫貧人口務工就業20.32萬人。截至7月底,全區城鎮新增就業13.92萬人,同比增加0.08萬人,全區就業局勢保持總體穩定。
打造勞務品牌 讓就業名片更響亮
“選擇‘寧城月嫂’這個品牌,我看中的就是自治區級勞務品牌這塊金字招牌,在薪資待遇、行業發展方面有很大空間。”李紅話語中透露著喜悅。2021年,她在參加寧城月嫂培訓班后被直接推薦到就業崗位,幾年來,近萬元的月薪讓她的生活越來越好。近年來,赤峰市人社部門已累計培訓寧城月嫂1000余人,向區內外勞務輸出800多人次,每年創造勞務經濟收入3000萬元左右。
赤峰市大力推動勞務品牌建設,逐步形成市場引導培訓、培訓帶動認証、認証促進就業的工作機制,勞務品牌從“燎原星火”發展到“群星璀璨”。“敖漢架線工”“巴林左旗笤帚工”入選人社部勞務品牌名錄,“敖漢小米農技工”“鬆州模具工”等7個勞務品牌入選自治區級勞務品牌,目前全市已打造勞務品牌18個。
為打造優質勞務品牌,全區各地按照“一縣一品牌”要求,堅持發展勞務品牌與穩就業和擴大就業相結合、技能品牌與輸出品牌相結合、特色品牌與地域品牌相結合,大力推廣市場化運作、規范化培育、技能化開發、規模化輸出、品牌化推廣、產業化發展的“六化”發展模式,促進更高水平轉移就業。
內蒙古在提高勞務品牌經濟“含金量”的同時,更加重視品牌社會效益的“含金量”。幾年前,暢曉燕參加“烏蘭美健康服務”培訓取得資格証書后,從事養老護理工作,經過努力,成為養老驛站店長。暢曉燕還被聘為培訓講師,累計培訓專業護工278人。這些學員已成為獨當一面的技術能手,多次參加技能大賽取得優異成績。
內蒙古聚焦勞務品牌影響力、人員規模、人員收入“三個”倍增效應,逐步形成“技能培訓、等級認定、品牌引領、連鎖運營、創業孵化”的產教融合發展模式。截至目前,自治區已認定“巴林左旗笤帚工”“敖漢架線工”“昆都侖硅材料操作工”等自治區級勞務品牌30個,累計帶動就業60萬人次。
提高技能水平 讓人生舞台更寬闊
提高職業技能水平,是打造廣闊發展前景的重要途徑,是促進中國制造和服務邁向中高端的重要基礎。
7月26日,在2023年全國高等學校民航服務技能大賽上,集寧師范學院現代服務學院的24名學生與全國60余所高校千余名選手同台競技,經過民航形象與禮儀、民航安全服務技能等4個項目的角逐,分獲“團體綜合優秀獎”,學生王鑫垚獲得“形象大使”榮譽稱號。
在供需對接就業活動中,該院122名學生全部通過就業崗位面試,成功進入航司、郵輪等單位實現高質量就業。
在集寧師范學院,像這樣為學生成長搭建“舞台”的事例不勝枚舉。畢業生就業質量高、發展前景好,得益於該校始終堅持高標准辦學,主動探索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新路徑。該校今年積極推進訪企拓崗專項行動,進一步促進學校人才培養和企業發展、產業需求精准對接,提升高等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力。
集寧師范學院現代服務學院院長王漢君說:“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深化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推進‘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通過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准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為學生架設雙創實踐‘高梯’,實現人才培養與崗位需求零距離。”
近年來,內蒙古持續抓好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深入實施“技能內蒙古行動”,先后建成29個國家級、99個自治區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50個國家級、92個自治區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全區技能人才總量達385萬人,涌現出11名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94名全國技術能手、2300余名全區技術能手,為推動自治區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在赤峰數字創意產教融合基地內,准能看到創客們在緊張有序地進行視覺設計、大數據標注操作。這裡創新實施的“133產教融合模式”,吸引一大批中高職畢業生、社會靈活就業人員、專業數字技術人員。
該基地構建全鏈條培育孵化服務體系,為創業者提供18類80項服務,涵蓋創業實訓、投融資路演、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等服務。目前,累計孵化數創企業111家,實現就業1500余人。
近年來,內蒙古以創業群體需求為導向,充分發揮創業孵化基地在成功創業、擴大就業、促進創新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全區共培育打造創業園(孵化基地)348家,其中國家級創業示范性基地7家、自治區示范性創業園(孵化基地)69家,在孵實體1.61萬戶,帶動就業11.12萬人。
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書記、廳長翟瑛珺表示,將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穩就業促增收,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千方百計穩存量、擴增量、提質量、兜底線,把就業這個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抓實抓好抓到位,讓群眾就業“飯碗”端得越來越穩。唯有勞動,方有所得。內蒙古將持續採取更加有力的舉措,讓勞動者用自己的雙手和汗水開拓出通往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鋪就人生出彩之路。(記者 梅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