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赤峰

巴林左旗“人沙鏖戰”已成歷史,人們在先輩拓荒過的土地上再添新綠,在生機盎然的山水間創造財富

瀚海荒川披綠裝

2023年08月23日11:13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走進赤峰市巴林左旗,青山綿亙,綠水縈帶,目之所及,盡是美景。

  驅車前往巴林左旗查干哈達蘇木紅光嘎查,沿途草木蔥蘢。

  “二三十年前,我們這裡還是一望無際的荒漠,雨水少,樹木少,一刮風,幾米之內都看不清人。”68歲的老人葉西回憶起當年被荒漠圍困的情景,仍歷歷在目。

  20世紀80年代,當地村民們就開始與沙抗爭。葉西說,那個年代沒有汽車,種樹也必須選在4月,大家套上毛驢車,拉上樹苗和水,扛著鐵鍬,帶上干糧,徒步趕往十幾裡外的荒漠地帶栽種楊樹和錦雞兒,每天飲風咽沙,一干就是一個月,一連干了5年。

  “現在環境越來越好,住戶也多了,全是楊樹和錦雞兒。”葉西說。

  一個地方荒漠化治理的過程,實際上是一部人與沙的斗爭史,在這場漫長的斗爭中,無數治沙英雄的名字被鐫刻在這片土地上。

  “當代愚公”李發,領著妻兒老小治山造林二十多個春秋,為荒山披綠,讓樹木成蔭﹔全國“三八”綠色獎章獲得者陳桂容,3年時間為家鄉植樹6萬余株,連續1060天造林不停工﹔市級勞模王夢奎帶領鄉親們播種錦雞兒、沙蒿2千多畝,栽楊樹25萬余株、柳樹約28萬株,種山杏300畝,栽蘋果樹1000多株。

  幾十年不懈努力,讓巴林左旗的生態環境發生著巨變,但防沙治沙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接力賽。

  根據2019年第六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監測數據,巴林左旗沙化土地面積48.01萬畝,佔全旗國土面積5.03%。

  這些數據亮出了巴林左旗多年來治沙防沙的“硬核”成績,但也暴露出了當地生態系統穩定性差、功能不強等短板。

  鑒於此,草原生態修復項目成為巴林左旗這一階段的工作重點。該項目由各級黨組織負責牽頭抓總,帶動黨員群眾通過人工種草、免耕補播、圍欄建設、有害生物防治等措施,有效遏制了草原退化趨勢,修復了草地生態系統,減緩水土流失速度,促使該旗草原植被覆蓋度進一步提高,草地水土保持和涵養水源能力顯著增強。

  “2021年到2023年,巴林左旗草原生態修復項目共6.2萬畝。其中,2021年草原生態修復項目3.8萬畝,2022年草原生態修復項目0.5萬畝,2023年內蒙古東部沙地綜合治理項目人工種草1.9萬畝。”巴林左旗林業和草原局黨委書記王學東說。

  與此同時,巴林左旗林業和草原局黨委還從加強黨建引領、完善治理模式、加大科技支撐、推進民生改善、堅持保護宣傳幾方面著手,不斷推進和完善當地的防沙治沙工作。

  近幾年,巴林左旗大力發展灌木平茬利用產業,利用灌木平茬技術,發展灌木飼料顆粒和生物質燃料顆粒加工,在確保生態效益的前提下,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以前,錦雞兒用來防沙固沙、保持水土,現在還能用來喂牲畜、做燃料,經濟效益非常可觀。”查干哈達蘇木紅光嘎查書記額爾敦畢力格告訴記者。

  1998年,巴林左旗提出“黨建+企業+基地+農戶”的馬鹿產業化發展路子,先后成立內蒙古健元鹿業、赤峰林源鹿業等5家集飼養和產品深加工為一體的龍頭企業,為地方經濟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林東鎮柴達木村紅格爾玫瑰庄園的生態園區綠化工程總投資100多萬元,綠化面積500畝。

  碧流台鎮的大良溝蒙古野果合作社把黨建、鄉村觀光旅游、生態種植養殖等鄉村經濟發展新形式融為一體,實現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

  綠色成就產業,產業反哺綠色。綠富同興成為巴林左旗生態建設規劃中的重點。

  據巴林左旗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揣宏偉介紹:“全旗生態修復與建設將按照‘12345’林草發展總體目標,推動生態環境逐步改善、生態產業穩步發展。”發展總目標裡包含了林下種植業、林下養殖業、林果產業、林產品加工業、森林旅游產業等5項林草產業。這些產業已經隨著防沙治沙工作的深入悄然興起。

  幾代治沙人飲風咽沙數十載,巴林左旗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人沙鏖戰”已然成為歷史,人們在先輩拓荒過的土地上再添新綠,在生機盎然的山水間創造財富。(記者 李雪瑤 通訊員 邱靜)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