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人”考古發掘再出重大成果

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開展的薩拉烏蘇遺址第三次正式考古發掘公布最新成果。
100年前,著名的“河套人”在這裡被發掘,此后該地點就被掩埋在黃沙之下,近百年來雖經考察尋找,卻並未有人找到其確切的位置,此次發掘找到了薩拉烏蘇遺址原始地點,同時發掘出兩個原生文化層位。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高星說,首先我們找到了100年前發掘過這個人類文化遺存的地點,澄清了歷史的誤會,使百年時間沖淡的歷史,變得更加清晰起來。第二點,遺址的兩處地點邵家溝灣和范家溝灣,從原生的地層裡發掘多個文化層位,這代表薩拉烏蘇遺址不是在短時間內人類在生活,而是在不同的時期可能有不同的人群,到這個地方生存演化過。我們發掘出很多的文化遺存,大量的是石制品。
另外,專家利用技術測出古人類在該遺址生存的年代,大約距今5萬年。
薩拉烏蘇遺址,是中國乃至東亞地區首次發現人類化石和進行科學發掘的舊石器時代考古遺址。迄今為止,遺址發現了人類化石出土地點1處、舊石器文化遺址2處、薩拉烏蘇動物群化石出土地點22處、哺乳動物及鳥類化石47種。
100年前,一枚人類幼童牙齒化從薩拉烏蘇遺址出土,轟動海內外,填補了中國舊石器時代的考古空白。本輪考古發掘,對於研究和重建薩拉烏蘇遺址地層與文化序列、埋藏過程、古人類生存的時代和技術、文化特點及生存行為與方式,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高星介紹說,這枚牙齒是第一次在東方大地宣布存在,舊石器時代、(晚)更新時代,就一萬年前人類的生活。這樣就把我們華夏大地的歷史從原來的傳說中三皇五帝的幾千年推到幾萬年的舊時期時代。這是一個巨大的突破,是一個歷史的鏈條,在這個地方補上了重要的一環,那說明我們中華大地的遠古人類是連續演化的。(王鑫、賀炫凱、王琪)
來源:鄂爾多斯市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