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草原旅游

“文旅+”“農旅+”深度融合走出鄉村振興“共富路”

2023年08月20日08:21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8月的第一個周末,作為呼和浩特市新城區敕勒川文化旅游節系列活動之一的生態惱包音樂節如期舉辦,惱包村瞬間被樂迷們的歡笑、跳躍和尖叫聲填滿。3天時間,音樂節共接待游客超過30萬人次,總收入過億元……

  你印象中的鄉村是什麼樣的?是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還是禾田金黃,谷米飄香?其實,如今的鄉間田園魅力遠不止這些。

  近年來,新城區聚焦深化農村改革,打通鄉村發展、鄉村建設與鄉村治理各環節,將文旅產業與鄉村振興有機融合,打造出一批集度假休閑、文化娛樂等多功能於一體的村集體“樣板”,推動“文旅+”與“農旅+”深度融合。

  2022年,新城區24個行政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20萬元以上,全區村集體經濟建設已穩步走上良性發展軌道。

  “曾經我們村集體一窮二白,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2013年,我們村抓住市委、市政府實施大青山前坡生態保護綜合治理工程這一機遇,規劃建設了惱包馨村、文化旅游區、科技農業園區、物流園區,管理運營集體經濟。2019年10月,我們全體村民喬遷新居。”惱包村黨總支書記李恆彪告訴記者,乘著鄉村振興的東風,惱包村以獨特的地域文化和唯美的江南園林風光,吸引了海內外近1600萬游客前來休閑度假,一舉成為全國聞名遐邇的旅游打卡地。

  從大青山腳下一座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到如今變“網紅”、上央視、辦音樂節,迎接八方來客,惱包村靠著“美麗顏值”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文旅發展之路。

  惱包村僅僅是新城區深化融合發展理念,堅持黨建引領農村產業振興的一個縮影。

  新城區根據各村特色,充分激活當地資源、傳統優勢產業、閑置資產等有利於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各種要素資源,形成資源發包、資產經營、村企合作、旅游發展4種模式,涌現出了討思浩村百鮮現代農業園區、甲蘭板村文旅研學、水磨村美麗鄉村、紅山口村林下經濟等一批成功典型,走出了農文旅融合發展、村集體產業帶動村民致富的新路子。

  野馬圖村在呼和塔拉大街東端,緊鄰內蒙古敕勒川國家草原自然公園,交通便利。因此,不少市民都會在周末帶著一家老小來野馬圖村採摘游玩。

  “來野馬圖村很方便,開車半小時就能到。村裡的大棚各種水果都有,孩子喜歡來。”市民張清邊說邊用剪子將大棚裡的蟠桃採進筐裡。每逢周末,她總會約上三五好友,帶著孩子來野馬圖村附近游玩。“有時候是來採摘,有時候去北邊的雅瑪圖森林公園爬山,也會去東邊的敕勒川草原玩一玩,讓孩子親近自然。”

  野馬圖村依托自然生態和鄉村休閑資源,構建“黨支部+合作社+企業+農戶”的聯合體,成立野馬圖裕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引進科技公司交流種植及銷售經驗,全力打造以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現代農業園區。

  已初具規模的野馬圖村採摘農業,每年都會吸引大量的游客前來,農民的收入也逐年增加。截至目前,野馬圖村先后建成401座溫室大棚,3座智能溫室大棚,設施農業採摘園區佔地837.71畝,已形成集草莓、櫻桃、火龍果、蟠桃採摘觀光與蔬菜、花卉種植為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產業鏈。

  “我這一個大棚是蘋果,一個是李子,兩個是桃子,光是這兩個桃子大棚一年就能收入3萬多。”看著挂滿枝頭的果實,村民王貴貴笑著說道,“套句流行詞,日子是未來可期哇。櫻桃、草莓、葡萄、蟠桃都做出品牌來,咱們野馬圖的日子肯定一天比一天紅火!”

  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新城區向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要效益,重點扶持成吉思汗大街街道討思浩村、保合少鎮野馬圖村、大窯村、水泉村4個行政村的村集體產業發展。讓文旅產業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再通過集體經濟發展紅利再分配、再投資、再開發、再創業,不斷增強農村產業經濟內循環。

  努力不止於此,這是一場將鄉村振興工作推向更高階段的擂台賽。

  新城區以村“兩委”換屆為契機,把政治堅定、思維活躍、能帶領群眾致富的“經濟能人”選拔到村級組織中來,選優配強村“兩委”成員。

  結合村“兩委”換屆,新城區堅持“把脈問診、對症下藥”的思路,開展摸底調查、清產核資等工作,全面掌握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基本現狀,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制約因素和各村發展村集體經濟的資源特點,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提供了清晰的工作思路。

  通過“抱團取暖”合力共建拓寬增收路徑,結合充分發揮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人才薈萃、智力密集、實力雄厚等優勢,凝聚各方力量參與到鄉村發展當中。

  正是因為這些持續的努力,推動了新城區文旅融合上的不斷創新和實踐。一幅“生態美、百姓富、產業旺、鄉村興”的美麗畫卷,在大青山腳下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徐徐展開。(記者 鄭學良 通訊員 梁涼)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