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一座有“能”效的暖城

中國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平安中國建設示范市、中國投資熱點城市、中國投資環境質量十佳城市……每一次抵達,都是一篇宏大的敘事。
在鄂爾多斯“能”效觸手可及,是種什麼樣的體驗?產業基礎雄厚、人文底蘊豐厚、自然條件優越、營商環境升級、科研實力強、創新活力足……“內外兼修”的鄂爾多斯不斷塑強自身功能品質、更好支撐高質量發展。這座“能”效之城,正乘風前行、闊步而歌,成為近悅遠來的發展熱土。
從生態成效看城市“能”效
在達拉特旗,開工建設全球最大規模的“沙戈荒”風電光伏基地項目,也是集發電、治沙、種植於一體的立體綠色生態電站﹔在杭錦旗吉日嘎朗圖鎮黃芥壕嘎查布局的沙漠生態修復示范基地,讓庫布其大漠“長”出了綠色農田﹔全市建成了銀肯塔拉、響沙灣、七星湖、恩格貝等多個生態旅游景區,形成了目前國內沙漠旅游中產品最全、覆蓋客群最廣的沙漠產業集群……
“我想把庫布其治沙的經驗,告訴其他生活在沙漠邊緣的人,讓更多生活在沙區的農牧民過上和我們一樣的好日子。”如今,杭錦旗牧民敖特更花成立了養殖合作社、開辦了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還先后帶領工友赴新疆、西藏等地從事綠化工作。
庫布其沙漠治理已經成為中國走向世界的一張“綠色名片”。
在毛烏素沙地,王玉珊、殷玉珍、盛萬忠、烏雲斯慶13姐妹……一代代治沙人接力奮斗,續寫著“綠進沙退”的綠色傳奇。
今天,毛烏素沙地已經步入以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為先導的防沙治沙2.0時代,生態帶動生產,生產反哺生態,譜寫著新時代綠富同興的美麗篇章,鄂爾多斯境內的治理率達到70%。
黨的十八大以來,鄂爾多斯市依托全力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等“載體”,提出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國家生態治理典范等具體路徑,編制了《鄂爾多斯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關於建設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鄂爾多斯綠色防線的實施方案》等,有效促進了資金、技術、勞動力等要素向荒漠化治理集聚,推動庫布其沙漠和毛烏素沙地治理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森林覆蓋率達27.3%,植被覆蓋度穩定在70%以上,空氣質量優良率穩定在90%左右。
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持續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大力弘揚“蒙古馬”精神和“三北”精神,以推進“三個四”目標任務為強大引擎,在構筑祖國北疆萬裡綠色長城中扛實“鄂爾多斯擔當”——這是鄂爾多斯正在繪就的生態“工筆畫”。
從營商策效謀城市“能”效
鄂爾多斯連續三年在內蒙古自治區營商環境評估中榮獲第一,2022年入選“中國投資熱點城市”……
釋放“親商、愛商、重商”的深厚底蘊,全力創建全國營商環境優秀城市。今年,鄂爾多斯聚焦聚力“兩件大事”和“三個四”目標任務,堅持政務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社會環境“四個環境”一體建設,全面打造政策最貼心、辦事最省心、投資最安心、服務最暖心、生活最舒心的“五心”營商環境品牌。
投標倒計時、開標、投標人文件解密……一場“不見面”的開標會正在鄂爾多斯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不見面開標直播大廳”裡有序進行著。不同於以往,此次來自全國各地的十幾家投標企業沒有一家來到現場,因為現在的他們隻需要登錄“不見面開標系統”,就可以遠程參與開標。
“自2020年3月上線‘鄂爾多斯市不見面開標直播大廳’以來,已為3800多個標段、8.4萬多家市場主體,解決交易成本3.3億多元。”鄂爾多斯市建設工程交易中心主任包蘇日古格介紹。目前,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創新“不見面”服務模式,已經實現招標備案、交易登記、投標過程等十個“不見面”,實現了從“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也不跑”的華麗轉身,讓交易在陽光下運行,真正體現了公平、公正、公開。
鄂爾多斯市對標對表先進地區,全面推行接訴即辦機制,建立以企業群眾需求為導向的公共服務資源配置新模式,創新推出5G視頻等23類訴求渠道,開通為企服務、重點項目代辦幫辦、醫保服務等專線,開設“我為企業找訂單”受理業務,全年365天、專人專班7×24快速受理訴求,不斷提升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務能力,擦亮了“12345,有事找政府”民生品牌,讓接訴即辦逐漸成為“暖城”新名片。
打響“蒙速辦鄂能辦”政務服務品牌,擦亮“中國最具投資吸引力城市”“中國投資環境質量十佳城市”名片,鄂爾多斯能力十足:率先完成自治區優化營商環境181條任務,提前9個月完成對標先進建設最優營商環境行動500條任務,“300條”已超序時進度131%……“暖城·五心”營商環境品牌深入人心,“暖”的磁場效應已經形成。
從幸福實效品城市“能”效
一座幸福城市的標准答案,有綠草如茵的公園廣場,有誠信公平的市場,有舉步可及的醫療衛生場所,有便民利民的“十分鐘”“一刻鐘”生活圈,還有挂在人民臉上的幸福笑容。
一城之美,在於精致﹔一城管理,在於精細﹔一城便民,在於服務﹔一城文明,在於人心。
在這裡,居旅皆詩。抬眼見綠,出門即景,民生工程遍地開花,市民盡享城市美好﹔自動駕駛觀光巴士、自動駕駛售賣車等為代表的智慧交通在科技助力和政策支持下不斷發展,有效提升人們的出行體驗﹔以民為本,“多多評·碼上生活”社區智能綜合服務平台賦能城市治理,讓文明創建24小時不打烊……
一條條方案的敲定、一項項行動的落實,都化作一股股文明清風,推動著這座實力、活力、綠色、宜居、幸福之城的文明腳步不斷加快,城市品質不斷延展。
連續四屆蟬聯全國文明城市,成為西部全國文明城市數量最多的文明城市群﹔是全國最安全的城市之一,捧得平安建設最高榮譽“長安杯”﹔城市公園遍布大街小巷,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4.6%,人均公共綠地面積位居全國第一﹔連續三屆蟬聯國家衛生城市,基礎教育在全區名列前茅,部分社會保障標准位居全國前列,全面小康指數進入全國前10強,入選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
“能”效讓城市壯大,也讓城市變得強大。當全國舞蹈展演、“河套人”發現100周年國際論壇、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五屆運動會、第六屆殘疾人運動會、第九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等一大批重要活動、賽事選擇在鄂爾多斯舉辦,既是對暖城能效的最高贊賞,也是為暖城名片再添亮色。
鄂爾多斯必將不斷提升效率、放大效應、傳遞效能,集聚使命所系、發展所需、民心所向的“熱能”,在闖新路、進前列中迸發出澎湃動力。(侯驕軒、張曉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