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圖布巴圖:堅守二十一載 沙漠變綠洲

2023年08月08日09:15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盛夏的額濟納旗東風鎮驕陽如火,滾滾熱浪讓人連呼吸都覺得有些困難。而在古日乃嘎查巴丹吉林沙漠邊緣的一片梭梭林內,一位穿著褪色的中山裝,圍著頭巾的矮小老人一邊擦著頭上的汗珠,一邊彎腰給腳下的梭梭苗澆水。

這位老人就是被當地稱為“治沙愚公”的圖布巴圖。他用21年的時間,在沙漠邊緣種下了數千畝的梭梭林,筑起一道防風固沙的綠色生態屏障。

“這段時間,額濟納旗的氣溫非常高,平均氣溫都在37攝氏度以上,如果不及時澆水,這兩年剛種下的梭梭苗很容易缺水死亡。”圖布巴圖說。由於長期在野外種植、管護梭梭,70歲的圖布巴圖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蒼老,皮膚粗糙黝黑、頭發花白,雙手皸裂如同樹皮,手上貼著泛黃的膠布。“我和老伴每天都會用四輪摩托拉著幾十個水桶,給梭梭苗澆水,查看長勢,一干就是一天。看著新種的梭梭長勢越來越好,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圖布巴圖說。

圖布巴圖生長在古日乃嘎查的一個普通牧民家庭。1976年,他從甘肅師范大學外語系畢業后回到家鄉工作。工作期間,他目睹了家鄉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肆虐的沙塵暴、逐漸縮小的古日乃湖綠洲,讓他看在眼裡,疼在心上。

2002年退休后,圖布巴圖與妻子陶生查干留在古日乃蘇木,在沙漠中拉起了一道10公裡長的圍欄,圍封2000多畝荒漠,開始種樹。“剛開始那幾年真是艱苦,嚴重的干旱導致幼苗長不起來,有時勉強長起來的樹苗被牲畜偷啃所剩無幾,真讓人心急。”圖布巴圖說。

面對困難,夫婦倆沒有放棄。總面積3.4萬平方公裡的東風鎮,年降水量不足37毫米,蒸發量卻高達3700多毫米,植物生長條件極為嚴苛,選擇樹種成了一個難題。“我在當地工作期間,曾試驗多種栽種方法和樹種,發現最好活的是梭梭、沙拐棗、黃蒿、灰蒿,由此我選擇了梭梭,梭梭耐旱、耐病虫害,即使樹心被虫子吃了,隻要表皮連著一點兒就能活。”圖布巴圖說。

為了買梭梭樹苗,圖布巴圖和老伴拿出家裡所有積蓄。種梭梭對於圖布巴圖來說最難的還是水的問題,一棵梭梭澆一次就需要十五六斤水,最開始,他們用壓水機抽水,老伴一瓢瓢舀水灌到水桶裡,一桶水約9斤重。圖布巴圖手提肩挑,在沙漠裡負重徒步、擔水澆苗。3年后,實在擔不動了,便買了一輛摩托車,可是摩托車在沙地裡很容易損壞。在近10年裡,他已經騎壞了近20輛摩托車。

為了解決成活率的難題,圖布巴圖夫婦主動向專業技術人員請教、查閱大量資料,並進行多種試驗。久而久之,他們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的“種樹經”:“春天風大,我們把梭梭苗泡在水裡,等風勢減弱時,搶時間栽種。夏天是梭梭苗補水的季節,沙漠中的氣溫高,我們就每天澆3次水。秋天、冬天主要是樹木的管護工作,時不時地去林地看一看,防止牲畜越欄偷啃梭梭苗。”

種樹不僅費時費力還需要資金的投入。老兩口本來可以用自己的退休金生活得很好,可這些年來,他們省吃儉用,為買樹苗、網圍欄、澆水車、汽油等投入了100多萬元。

長期野外勞作讓圖布巴圖身患重病,2009年接受手術治療后,醫生叮囑他要好好休養,避免重體力勞動。可是圖布巴圖放不下自己親手栽種的這片綠洲,在家裡休養了一個月后,就再一次回到了他的“戰場”。2012年,老伴陶生查干突發腦溢血,一度病危,圖布巴圖擔負起了護理重任,一邊悉心照顧老伴,一邊還要植樹造林。在他的精心照料下,老伴的身體逐漸康復,康復后的她又跟著圖布巴圖走進了沙漠……

21年來,圖布巴圖以愚公之志、堅毅之行,種植梭梭4000多畝近20萬株。如今,4000多畝梭梭苗都已長大成林,在巴丹吉林沙漠邊緣筑起了一道綠色屏障。“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有義務治理沙害,守護家園。在我有生之年,會繼續種下去,改善家鄉生態環境是我和老伴最大的心望。”圖布巴圖對記者說。(記者 劉宏章)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