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本網專稿

走進和林格爾新區,探訪正在崛起的綠色“雲谷”

富麗娟 實習生劉璇
2023年08月01日12:17 |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小字號

“我們的物聯網傳感器芯片‘蒙芯’具有‘超微功耗、無線無源、自組網’三大核心技術,支持國密算法,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技術。”在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內蒙古顯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葵生向記者介紹。

草色濃密、綠意盎然,這裡是風景如畫的和林格爾新區﹔生生不息、綠色電力充沛,這裡是資源豐厚的和林格林新區﹔蒸蒸日上、將綠色電力轉化為綠色算力,這裡是發展崛起中的和林格爾新區。

和林格爾新區“雲谷” 。受訪者供圖

和林格爾新區“雲谷” 。受訪者供圖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數字化正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成為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作為“東數西算”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之一,和林格爾新區被正式納入國家發展戰略規劃布局中。

結合內蒙古能源充足、風光電等清潔能源量大價格低的優勢,和林格爾新區圍繞打造國家“東數西算”綠色算力中心,聚焦“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積極構建數字經濟發展新體系,數字經濟規模體量和貢獻率持續提升。近日,記者走進和林格爾新區,感受數字產業化帶來的改變。

和林格爾新區雲谷數字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受訪者供圖

和林格爾新區雲谷數字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受訪者供圖

融入數字中國建設,感受數字產業的“力”與“美”

走進內蒙古顯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T貼片生產項目現場,全自動印刷機、SPI、DECAN貼片機、回流焊等生產設備正在有條不紊地運行著,由這些設備所組成SMT貼片生產線已基本實現自動化。

“SMT貼片生產項目標准化廠房面積為6294平方米,建設內容包括2條符合認証標准SMT貼片生產線,1條教育領域物聯網設備組裝線,項目建成后形成每小時產能10萬點的能力(5萬點/小時/條),年營業收入約為1.5億元。”吳葵生說。

未來,顯鴻科技將借助呼和浩特產業基礎,重點開展集成電路技術研發,引進、孵化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致力於打造集高智能化、集約化的集成電路產業集聚示范區,為內蒙古集成電路產業能級躍升貢獻力量。

內蒙古顯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T貼片生產項目車間。實習生 劉璇攝

內蒙古顯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T貼片生產項目車間。實習生 劉璇攝

“超聚變在我國所佔市場份額第2,設立11個研發中心和7個地區部、5大供應中心,目前服務於全球130個國家和地區客戶,業務覆蓋運營商、金融、互聯網、政企等行業,致力成為全球領先的算力基礎設施與服務提供者。”走進超聚變數字技術有限公司,內蒙古代表處市場總監張珂介紹道。

就在今年5月,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超聚變公司簽訂全面合作協議,成立“百川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建設服務器組裝制造項目,進行X86服務器及國產化服務器的生產與制造。項目建成后,將成為超聚變國內第三座生產工廠,面向整個華北區域供貨。

超聚變全液冷服務器。實習生 劉璇攝

超聚變全液冷服務器。實習生 劉璇攝

呼和浩特市大數據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薛紅偉感慨地說:“近年以來,呼和浩特市緊緊抓住國家發展數字經濟這個重要的機遇窗口,加快布局了全市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進程。隻要我們堅定信心,保持動力,一定會前景無限、未來可期!”

集聚高端產業、新興產業,“科技范”園區展現蓬勃生機

沿著寬闊平坦的馬路,進入內蒙古雲科集團產業園,嶄新的現代化建筑與規劃整齊的綠化植物交相輝映,產業園內欣欣向榮。

內蒙古雲科集團是呼和浩特市本土企業,企業堅持以“信息服務引領,數字科創鏈接”為依托,重點推進科技項目、企業孵化、校企培訓、酒店運營等產業融合發展, 通過科技創新的手段鏈接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進一步夯實對大數據、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的運營與投資。

據悉,基地項目共分三期建設,一期建設七棟樓,計劃年底全面投入運營﹔二期建設九棟樓,屬於生活功能區,計劃八月底完成交付﹔三期工程為研發中心及獨棟辦公樓,正在完善設計規劃。

內蒙古雲科集團產業園。實習生 劉璇攝

內蒙古雲科集團產業園。實習生 劉璇攝

量子對話、量子密講、智慧頭盔……中國電信雲計算內蒙古信息園二期新建機房樓內,一系列先進的科技產品引人矚目。在中國電信內蒙古分公司政企客戶事業部副主任燕龍的詳細介紹下,一張關於中國電信雲計算內蒙古信息園的發展藍圖呈現在我們眼前。

中國電信雲計算內蒙古信息園是內蒙古自治區承接國家算力網絡樞紐節點戰略的重要支撐,建成后將是中國最大的雲計算園區、亞太地區最大的互聯網數據交互中心。高標准建設B區數據中心,全面推進綠色算力升級,中國電信雲計算內蒙古信息園正在依托品牌優勢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

中國電信呼和浩特分公司政企部安全產品團隊總監張春鶴展示新產品。實習生 劉璇攝

中國電信呼和浩特分公司政企部安全產品團隊總監張春鶴展示新產品。實習生 劉璇攝

在感受過數字通信技術的突飛猛進后,記者前往內蒙古華域干細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是一家致力於生物細胞資源及核心抗體生產研發一體化的高新技術企業,產品涵蓋生物細胞資源存儲、基因檢測技術臨床轉化、干細胞及免疫細胞培養、生物細胞藥品及應用技術研發等諸多領域。

“華域作為擁有中檢院報告的44家企業之一,具備自己的獨特優勢。華域集團目前年產值1億,已布局多管線成藥。”內蒙古華域干細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向前介紹。

內蒙古華域干細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普教育基地。實習生 劉璇攝

內蒙古華域干細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普教育基地。實習生 劉璇攝

在科拓生物微生態制劑生產基地內,可以看到各類琳琅滿目的益生菌產品,它們將從這裡出發,進入到全國各地的市場中。

科拓生物微生態制劑生產基地項目由北京科拓恆通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是研發、生產和銷售食用益生菌、后生元以及動植物微生態制劑等產品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據科拓生物集團副總裁余子英介紹,目前公司正在建設“動植物微生態制劑生產基地項目”“食用益生菌制品、食品配料生產基地項目”和“益生菌菌種資源庫及共性技術研發中心項目”三大板塊內容,項目建成后,產值可實現新的增長。

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徐艷國表示,通過集聚高端產業,吸引高質量人才,建設高標准園區支撐地區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在未來的發展中,新區將以更大作為、更大擔當助力首府呼和浩特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助力“十萬大學生留呼”,集聚高端產業,吸引高質量人才

在新區人才創新谷6號樓內,一個個年輕的身影活躍在實訓室內,大學生們正在老師的輔導下學習機器操作,這裡便是北京匠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內蒙古數字經濟產教融合基地。

基地集生產經營、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實習實訓、就業創業於一體,於2023年7月開始運營,已累計為內蒙古大學、內蒙古科技大學、呼和浩特民族學院等完成6批次500人次學生的實訓,100人次的教師培訓。

學生正在跟隨老師進行操作。實習生 劉璇攝

學生正在跟隨老師進行操作。實習生 劉璇攝

“人才是第一資源。國家科技創新力的根本源泉在於人。”為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市委關於建設和林格爾人才科創中心的決策部署,全力打造自治區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助力首府三年“十萬大學生留呼工程”,2023年和林格爾新區規劃建設了內蒙古雲谷數字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致力於打造自治區人才中心、創新高地。目前,內蒙古雲谷數字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已引進區內外優質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37家。

內蒙古雲谷數字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實習生 劉璇攝

內蒙古雲谷數字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實習生 劉璇攝

呼和浩特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李紅介紹:“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人才工作決策部署,和林格爾新區緊扣‘一心多點’的工作要求,高點站位、長遠謀劃,著力打造雲谷數字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

內蒙古雲谷數字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直播間。人民網記者 富麗娟攝

內蒙古雲谷數字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直播間。人民網記者 富麗娟攝

據介紹,呼和浩特市從“試點、疊加、提級、放權”角度出發,量身定制了18條支持政策,傾斜支持和林格爾雲谷數字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同時,依托國家項目投入800萬元,高起點助推和林格爾打造雲谷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

在引進人才、培養人才的同時,和林格爾新區也在努力做好各項保障工作。為進一步完善和林格爾人才科創中心的配套服務功能,和林格爾新區啟動實施了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項目,通過改建和新建兩種方式共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1395套。全部住房投入運營后,可滿足新區范圍內3000多名創業、就業的新市民、青年人和駐區企事業單位人才住房需要。

新時代醞釀新發展,新區繪制新藍圖。和林格爾新區作為自治區和呼和浩特市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重點圍繞國家“東數西算”數據中心集群、自治區人才科創中心、首府城市副中心建設“三個定位”,全力構建數據中心集群產業鏈、集成電路產業鏈、人力資源服務產業鏈、臨空經濟產業鏈,加快市政、教育、醫療、保障性租賃住房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努力為首府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貢獻更大力量。

下一步,和林格爾新區將全力建設特色鮮明、集約高效、優居樂業的宜業之城﹔產教融合、產才聯動、充滿活力的科創之城﹔藍綠交織、清新明亮、疏朗大氣的綠色之城﹔國家“東數西算”工程綠色算力中心和聯通內外的立體交通樞紐中心,奮力譜寫和林格爾新區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