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馴鹿之鄉鄰裡情

2023年07月26日08:47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古革軍檢察小馴鹿的健康狀況。記者 布仁巴雅爾 攝

以馴鹿文化著稱的根河市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居住著漢族、鄂溫克族、蒙古族、達斡爾族等12個民族,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以誠相待、和睦共處,續寫著鄰裡間親如一家的感人篇章。

根脈相連的鄰裡鄉親

作為土生土長的敖鄉人,古革軍從小就跟著父母在山裡飼養馴鹿,積累了一定的山林生活經驗。1992年,從內蒙古農牧學院動物醫學專業畢業后,他回鄉成為一名獸醫。

敖魯古雅的使鹿鄂溫克人放下獵槍下山定居后,飼養馴鹿的傳統一直保留至今。每年的4月中旬至5月下旬,是馴鹿集中產仔季。

這期間,古革軍的手機就會時常響起。母鹿難產、小鹿體質弱等諸多問題,村民都會向他咨詢。

“不論什麼時候,我都要幫助求助的養鹿人。就在昨天,山上的達琳瑪手機視頻咨詢,說他家的鹿仔不吃奶,該用什麼藥?我告訴他用鹿腸安及用法用量。晚間再問時,小鹿已經活蹦亂跳了。”古革軍說。

說話間,古革軍接到了烏力庫瑪林場職工霍宏偉的求助電話:林場的小鹿出現了拉稀現象。古革軍立刻驅車向18公裡外的林場出發。

在林場門口,霍宏偉搓著手,一臉焦急。古革軍快步走進飼養場,查看小鹿的情況后確診為腸胃炎,建議霍宏偉給小鹿喂乳酸菌素片和一些對症藥物。

6年前,霍宏偉和古革軍因養鹿而結緣。停伐后,烏力庫瑪林場為增加職工收入,2017年開始從芬蘭引進馴鹿。由於缺少飼養經驗,每有馴鹿患病,林場職工都會向古革軍求助。

霍宏偉說:“古革軍特別實在,他把養鹿技術和經驗都毫無保留地教給我們。”面對養鹿人的感激,古革軍總是說:“作為鄂溫克族人,我們的養鹿經驗可以幫助更多的人,我很欣慰。”

和睦鄰裡的好幫手

2003年,敖鄉實施“生態移民”,使鹿鄂溫克人告別了林中搭建的“希欏柱”(鄂溫克族傳統民居),集中定居在大興安嶺西北麓的敖魯古雅,古革軍也開始了他的“馴鹿+旅游”發展之路。在古革軍的帶動下,鄉民們陸續從事與旅游有關的產業,張乃林就是其中一員。

張乃林雖然沒有養殖馴鹿,但他在家裡開起了特產店。張乃林用最傳統的方式加工,保証產品的貨真價實,慢慢地小店的口碑越來越好。

由於鹿角帽巨硬,打磨需要專業的設備。在鄉裡的鹿茸加工廠,張乃林經常用機器幫助鄉親加工產品。這一天,村民馬林東向張乃林求助磨制鹿角帽。雖然程序繁雜,耗時又長,張乃林仍毫不猶豫地幫助他磨制好鹿角帽。

這家的車壞了,張乃林跑前跑后去修﹔那家的倉房漏水了,他爬上梯子去堵﹔去街裡的時候,幫鄰居們捎帶水果蔬菜,哪家有個大事小情,都會有張乃林忙前忙后的身影。

何協是中國最后一個“酋長”瑪麗亞·索的兒子。這一天,他給張乃林打來電話,說他家的大門鎖壞了。張乃林立馬放下手中的活,驅車4公裡去市區買來配件,幫著何協換好鎖芯。

“張乃林人非常好,雖說我們都是左鄰右舍,但實際上就跟親人一樣。”作為朴實直爽的鄂溫克人,何協吹起口風琴,用琴聲表達謝意。琴聲悠揚動聽,情真意切。

北疆燃燒的藍色火焰

馴鹿需在密林深處放養。敖鄉的男子大多駐守在山上的馴鹿點,留在家中的婦女們就承擔起照看老人與孩子等繁雜的家務,忙不過來時,她們總能想到“北疆藍焰”的志願者們。

“北疆藍焰”,是指呼倫貝爾市消防救援支隊根河市大隊結合地域民族特色成立的“北疆藍焰”冷極藍志願服務隊。

“這些房子都是木質結構,我們定時來這裡入戶進行防火宣傳,消除火災隱患。”中央路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導員任國軍就是“北疆藍焰”的一員,在根河工作7年間,他像白樺樹一樣扎根在這片熱土。

留在敖鄉家中的馬梅辦起了家庭游。這一天,“北疆藍焰”志願服務隊又來到馬梅家,宣傳防火的同時幫她整理院落,修繕房屋,並提出她家中電源的整改意見。

馬梅家是該大隊“一對一”幫扶的5個鄂溫克族家庭之一。她已記不清志願服務隊多少次來家裡幫忙,也記不清自己求助過多少次。“任國軍他們已經連續幫助我5年了,就像自己家親兄弟一樣。”馬梅說。

正是“北疆藍焰”冷極藍志願服務隊與駐地群眾的守望相助,親如一家,根河市消防救援大隊屢獲殊榮:2021年12月被評為第七批全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2022年9月被評為全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記者 格根圖婭 李玉琢 布仁巴雅爾 奈日嘎 李可新 根河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紀明言)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