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左旗:牧民樂享“雲”相伴網互聯的新生活

“一座座高高矗立的通信鐵塔拔地而起,承載的是生活在這裡的幾代人的希望。我出生在浩坦淖爾嘎查,今年56歲。有了信號和網絡,就像是為我們打開了溝通外界的大門,不僅豐富了牧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農畜產品也能賣得更遠、賣上好價錢。”走進阿拉善左旗巴彥諾日公蘇木浩坦淖爾嘎查,嘎查黨支部書記劉洪明朴實的話語道出了牧民們的心聲。
阿拉善左旗巴彥諾日公蘇木西南部的浩坦淖爾嘎查屬純牧業嘎查,總面積976平方公裡,共居住122戶380名牧民。嘎查地處偏遠,牧民居住分散,交通不暢,通信基礎設施建設較為薄弱,現有通訊信號覆蓋面有限,轄區90%的地域,手機信號質量難以得到保障。劉洪明告訴記者,這裡一度沒有手機信號,手機不能撥打接聽電話,是名副其實的“信號孤島”。一段時期內,部分嘎查牧民隻能通過購買微功率直放站(信號放大器)接收弱信號,維持斷斷續續的通信。
信號不暢、聯絡不便不僅困擾著偏遠牧區牧民的通信難題,也極大地制約了嘎查產業發展。為進一步解決手機無信號問題,打通網絡覆蓋“最后一公裡”,2022年初,浩坦淖爾嘎查“兩委”在走訪調研、充分征集群眾意見建議后,邀請阿拉善盟聯通公司網絡優化人員進行實地勘探、測量、選址。之后,架設杆路、敷設光纜、安裝設備、開通優化等一系列基站建設工作拉開帷幕……
今年3月,浩坦淖爾嘎查實現5G信號覆蓋,牧民們的手機終於有了滿格信號,可以隨時隨地接打電話。“以前,我家的位置勉強能接收到微弱信號,想和孩子們聯系,都得按提前約定的時間,早早爬到房頂或站在地勢較高的沙丘上才能通上電話,有些牧民甚至家裡就沒有手機信號。現在好了,有了5G基站,我們可以隨時接打電話,還能和丈夫視頻通話,看他喂羊的進度,也可以追劇、看抖音、網上購物。”嘎查牧民李秀梅喜笑顏開地說。
據了解,目前,阿拉善盟聯通分公司已累計開通5G基站541個,累計投資約1.7億元,手機信號人口覆蓋率達98%、行政村覆蓋率達97%。“2023年,阿拉善盟聯通分公司共規劃建設5G基站348站,建成后將實現31個蘇木鎮5G信號全覆蓋、194個行政村4G或5G信號全覆蓋。”阿拉善盟聯通分公司網絡部負責人王雁介紹說。
隨著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實施的牧區智慧廣電寬帶網絡覆蓋與服務工程,阿拉善盟著力補齊牧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20M以上寬帶服務和100套以上廣播電視節目順利“走進”戈壁、沙漠腹地的農牧民家中,讓單調的牧區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每天茶余飯后,阿拉善左旗巴彥諾日公蘇木通格圖嘎查牧民黨員王多理都會准時打開電視機。“目前,嘎查常駐牧區農牧戶廣電寬帶網絡基本實現全覆蓋,我們用上了廣電寬帶網絡,看上了高標清雙向互動電視節目,黨和政府的聲音走進牧民家中,牧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進一步提升。”王多理說。
記者從中國廣電內蒙古網絡有限公司阿拉善盟分公司了解到,目前阿拉善盟已實現31個蘇木鎮、200個行政村廣電網絡的100%覆蓋。
鄉村振興,基建先行。如今,在5G新基建的浪潮下,在廣電網絡覆蓋與服務工程的普惠下,借助資源共享、資源互補,兩套“網”讓廣大農牧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便捷,大家閑暇時間都在不約而同地看新聞、網絡購物、推廣本地牛羊肉和土特產品。“網絡的開通,讓城鄉之間的信息鴻溝正在不斷縮小。借助學習強國、線上會議等平台,我們的工作、學習、生產生活越來越高效便捷,也為傳統農牧業轉型升級注入新活力,為打造鄉村數字化治理新模式提供了基礎保障。相信以‘網’為筆,我們將繪就出更多更美的鄉村振興新畫卷。”阿拉善左旗巴彥諾日公蘇木黨委書記劉巴特爾信心滿滿地說。(記者 劉宏章 實習生 李亞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