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爾古納市:為民便民利民 宜居宜業宜游

額爾古納市圍繞解決群眾急難愁盼、辦好民生實事、推進共同富裕,大力推進城鄉精細化管理。全市上下協同作戰,廣大群眾全面參與,攻堅整治精細管理,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和美城鄉。
對照旅游城市發展要求,額爾古納市做深做實城市精細化管理,解決好群眾關心關注的“難點、熱點、堵點”問題,讓群眾真正感受到環境整治帶來的實惠,做實做足城市建設管理的“裡子”。
今年,額爾古納市強力推進禁養區搬遷,在城區外規劃養殖戶集中遷出舍飼區域,鼓勵引導養殖戶配合實現外遷,解決了市第一中學操場因佔用地無法建設使用的歷史遺留問題和學校及周邊居民被氣味污染問題。
今年5月,對影響城市形象和群眾幸福指數的“頑瘴痼疾”發起總攻,圍繞公共區域、住宅小區、居民院落、市政設施、道路交通、園林綠化等8個方面開展集中整治行動。
集中整治行動期間,額爾古納市拆除倒塌房屋棚圈41處,清運垃圾糞污2.3萬余立方米。集中整治門前亂堆亂放、車輛亂停放等違規行為,共糾正各類問題710處,清理店外店240余家、亂堆亂放400余處,以“實干指數”換來了群眾的“幸福指數”。
“海三”公路沿線原為主城區城鄉結合部,拆遷垃圾、雜物隨處堆放,私自圈佔現象嚴重。2022年,額爾古納市從城市精細化管理入手,對清理出的5.6萬平方米區域進行設施提升,扮靚城市街角,讓周邊居民擁有了宜居宜業的休憩活動空間。
額爾古納市實施城鄉“微更新”改造,花小錢辦大事,不搞大拆大建,推進生產、生活、生態融合。
該市精心推進城市基礎更新,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對城區現有路燈實施智慧路燈數字化及節能改造工程,實現了路燈設施高效、節能、美化、亮化﹔修繕額爾古納大街路面3公裡,供熱、供水管網延伸13.8公裡﹔對城市邊角地、閑置綠地、老舊公園廣場進行“微改造、精提升”﹔賦予原民族團結廣場、廉潔文化公園、戍邊文化主題公園以主題思想和文化內涵,豐富了市民休閑文化生活。
精致完善鄉鎮基礎建設,實施鄉鎮污水處理站、垃圾填埋場、糞污環境治理等項目﹔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全市抵邊自然村全部通郵﹔蘇木鄉鎮街道、建制村通硬化路率、通客車率達到100%,在呼倫貝爾市率先實現城鄉公交一體化。
額爾古納市在呼倫貝爾市率先試點非成套棚戶區改造項目,為170戶平房居民進行供水、供熱、排水管網敷設和更換塑鋼窗、防盜門、屋面鐵皮,修建室內衛生間等,最大程度讓平房區居民也能享受到樓房的便捷和舒適的同時,保留住了城市初始原貌。並持續加大老舊小區改造,改造樓體31棟,涉及779戶居民﹔開展“雪融”行動,重點對全市道路、平房區越冬垃圾、建筑垃圾等進行集中清理﹔完成農村牧區房屋安全重點隱患排查和3113戶農村牧區“廁所革命”改造任務,城鄉居民生活環境質量不斷提升。
額爾古納市堅持以“產城融合、宜居宜業宜游”為出發點,培育壯大“旅游+”“生態+”“文化+”等新業態。著力規范城鄉風貌,以服務旅游發展、建設旅游城市為核心,嚴格控制市區主要大街兩側和重點旅游鄉鎮房屋建筑外立面風格﹔有針對性地對額爾古納大街和哈撒爾路街道兩側的樓宇、信號塔、市民廣場、公園進行亮化點綴,打造夜間旅游城市風情。
著力增加服務供給,在市區建設了5.6公裡健身步道,延伸更換步道磚2.4萬平方米,打造城市慢行系統﹔科學劃定主次干道停車位1141個,將民族博物館等4館前廣場開放為旅游大巴停車位,滿足游客停車需求,在服務區、景區、大型停車場增設25個充電樁﹔對中心市場全面提檔升級,推出美食一條街,營造濃厚的煙火氣息。
著力傳承歷史文化,對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11個村落,實施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示范利用,增強地區自然生態民俗文化旅游的吸引力。
恩和俄羅斯族民族鄉有4個村列入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名錄,保留了很多傳統木刻楞房屋。這個鄉在規劃城鎮建設時,將其與旅游文化開發有機結合,不搞大拆大建,也不搞仿造建筑,保留了濃郁的俄羅斯族民俗風味。並新建了總面積3380平方米的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展示中心、民俗文化廣場和民俗街,在保留當地特色民居建筑風格的前提下,讓群眾居住環境、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記者 李玉琢 李新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