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界陸界相接、山高林密坡陡,北部戰區三角山邊防連——
“用青春、熱血守好祖國的邊防線”(強軍一線)

![]() |
執勤分隊騎馬巡邏。 |
![]() |
三角山哨所。 |
核心閱讀
習近平主席在內蒙古調研邊境管控和邊防部隊建設情況時強調,要充分認清做好邊防工作的重要意義,強化使命擔當,為黨和人民守好邊、固好防。
近年來,北部戰區陸軍某邊防旅三角山邊防連著力加強連隊全面建設,推動強軍目標在連隊、在邊防落地生根,為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不斷作出新的貢獻。
夏日清晨,哨所周邊青山隱隱、牧歌悠揚。樟子鬆覆蓋著山川原野,中蒙界河哈拉哈河水靜靜流淌。國門不遠處,三角山哨所上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一茬茬北部戰區陸軍某邊防旅三角山邊防連官兵,如樟子鬆般扎根在這裡,用青春和熱血守護著北疆邊防。
像螺絲釘一樣,牢固地鉚在邊防戰位上
迎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踏上巡邏之路,是連隊官兵們的日常,無論風雪嚴寒、風吹日晒。“駐地冬天最低氣溫低至零下四五十攝氏度。白雪皚皚,山路彎彎。大雪過后,巡邏路上的積雪能沒過膝蓋,但從來沒人叫苦喊累。”連隊指導員桑彪說。
海拔1000多米的哨所邊,一棵高大的樟子鬆巍巍矗立。每當新兵下連,連隊主官都會組織他們來到這棵樟子鬆前,講起老連長李相恩的故事:“1984年初夏,時任連長李相恩帶隊巡邏時突遇山洪,為搶救戰友而犧牲。妻子郭鳳榮在哨所旁種下一棵樟子鬆,用來陪伴長眠於此的愛人,官兵們給它起名‘相思樹’。”
巡邏路上,執勤組組長、二級上士李長月和戰士們聊起這個故事,感慨萬千:“我們一定要像老連長那樣,用青春、熱血守好祖國的邊防線。”
2013年9月,在河北大學上大二的李長月,懷揣著軍旅夢參軍入伍。第一次巡邏,他的臉被白毛風“砸”得通紅。身上冷如寒冰、臉上熱辣滾燙,他說笑道:“好一個冰火兩重天!”
邊關雖苦,但是精神上卻很滿足。李長月聆聽著一代代官兵忠誠戍邊的故事,堅定了留在邊關、扎根邊防的信念。義務兵階段結束后,他選擇繼續服役,如今已在三角山堅守了近10年。從炊事員、種植員干起,到擔任司務長、班長,李長月把自己當作一顆螺絲釘,牢固地鉚在邊防戰位上。
連隊像一個巨大的磁場,吸引著戰士們扎根邊防、奉獻青春。去年,戰士向珩以全旅第二的成績考取軍校。拿到錄取通知書那天,向珩深情地對戰友們說:“軍校畢業后,我還想回到這裡。”
頭頂邊關月,守望家與國。李長月和向珩的經歷,是全連官兵扎根邊防、奮斗強軍的縮影。大家像漫山遍野的樟子鬆一樣屹然挺立,扎根在哈拉哈河畔,為北疆穩固站崗放哨、奉獻青春。近年來,連隊榮立集體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等榮譽,多名官兵榮獲個人二等功、三等功。在這個充滿榮譽的集體中,官兵們心越貼越緊,全連擰成了一股繩。
鼓舞干勁、激發熱情,連隊建設迸發新活力
茫茫草原,艱苦偏遠,連隊裡卻洋溢著官兵們建功邊疆的干勁和熱情: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將“三角山之聲”廣播辦得有聲有色﹔全員動手建設基礎設施,把連隊建得像家一樣溫暖﹔認真刻苦執勤訓練,在旅裡組織的比武中年年奪魁……實現強軍目標,基礎在基層,活力也在基層。“官兵有活力才能有動力,有動力才能干成事。這是我們連全面建設的底氣所在。”連長馬宇超說。
連隊營區門前小廣場上,有句“營造暖心留人環境”的標語格外引人注目。如何讓官兵們在戰位上感受到溫暖?這些年,旅隊和連隊都用了不少心思。以“吃”的變化為例。過去,連隊沒有冰櫃,不方便存放肉類,官兵們就把哨所外的凍土層改成“天然冰箱”。有一次,一場大雪把整個山頭掩蓋得嚴嚴實實,大家揮鍬舞鎬找了好半天,愣是沒找到存放的肉。現在有了新配發的大冰櫃,官兵們可以每天吃上新鮮的肉蛋。
如今,連隊新修了巡邏路,三角山哨所上打了井,擴建了車庫,新建了蔬菜大棚、恆溫菜窖和訓練場,官兵們結束了背水喝、打飯吃、不通電的日子。恆溫菜窖裡無土栽培的蔬菜青翠欲滴,連隊裡一年四季果蔬肉類供應不斷,冬天訓練也有了防寒保暖的場地……一點一滴的變化,讓大家扎根邊防、守衛邊防、建功邊防的信念更加堅定。
日常生活有了充分保障,練兵備戰更是一馬當先。炊事員楊洪剛入伍時,障礙跑跑不動、投彈投不中、打槍打不准。連隊為他制訂了專項訓練計劃。在幫扶小組的帶動下,楊洪的訓練成績突飛猛進,在邊防旅比武中拿到了兩項第一。談到未來的目標,楊洪信心十足,要繼續努力提升自己,為祖國站好崗、放好哨、守好邊。
勤訓一體,科技助力控邊能力提檔升級
巡邏便道上,一場勤訓結合演練悄然展開。巡邏分隊接到上級“敵情”通報后,迅速跳下巡邏車,向數公裡開外的邊境草場搜索前進。導調組通報最新情況:“西北方向600米處,‘不法分子’正欲越界。”“行動!”說時遲那時快,指揮員一聲令下,分隊按計劃編組迅速前出,按戰斗預案包抄堵截,“不法分子”盡數落網。
“連隊官兵有一個共同的追求:當兵就當刀尖子,練就練成鐵拳頭。”連隊所在旅旅長賈國福介紹:“近年來,連隊堅持執勤訓練一體化,提高管邊控邊能力,用奮斗和汗水鍛造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尖刀鐵拳。”
隨著新技術不斷發展,連隊官兵用科技為戍邊賦能,全面推動官兵素質和控邊能力提檔升級。
靜謐的夜色中,三角山下忽然傳來一陣異響。借助新配發的夜視眼鏡,上等兵黃鑫生迅速鎖定位置,發現原來是幾隻野生黃羊。一場虛驚過后,四周重歸平靜。哨兵是祖國的眼睛。如今,這雙眼睛在科技裝備的加持下,視野更加清晰。哨所裡的電腦屏幕前,戰士們熟練操作視頻監控系統。在邊境一線的全維監控攝像頭的“天眼”下,口岸、重要通道、界標等清晰可見。
“前端視頻監控、偵察無人機、全地形巡邏車、視頻指揮系統……新裝備的廣泛使用,使邊防部隊的執勤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扎根連隊14年的一級上士陳富軍介紹,過去是定期乘車、騎馬、徒步全線巡查,現在是針對監控盲區和管控重點常態執勤,執勤距離大大縮短,全線覆蓋次數大大提高。
“黨政軍警民合力強邊固防是我國邊防的獨特優勢,我們必須用好這個優勢,保護邊疆安全穩定。”連隊所在旅政委羅孝平表示:“從牧野鄉村到沙漠戈壁,軍警民攜手筑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邊境安寧的防線。”
連隊所轄邊境管段,水界陸界相接、山高林密坡陡,常有打獵、採摘人員非法抵邊越界。連隊與移民管理警察、群眾建立情報互通、信息互聯、協作互助機制,同心合力保護邊疆。
天色漸暗,戰士們結束了一天的巡邏任務,踏上返回營區的路。“界碑在我面前,人民在我身后,祖國在我心中,責任在我肩上。”行至國門前,他們目光堅定地望向前方的哨所和飄揚的國旗,大聲喊出連隊的口號,嘹亮的聲音在邊防線上經久回響。
(邱泉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3年07月13日 1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