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河縣多措並舉 推動黃河“顏值”“價值”雙提升

黃河清水河縣境內,馮(馮家塔)老(老牛灣)沿黃公路向前延伸,窯溝大橋下,黃河奔騰向南。
黃河清水河縣段全長65公裡,流經喇嘛灣鎮、宏河鎮、窯溝鄉和老牛灣鎮4個鄉鎮,壯闊的黃河美景在老牛灣鎮一覽無余,十分震撼。黃河幾字彎內蒙古段兩岸人口密集,資源富集,是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區域,也是呼包鄂經濟圈的核心區域。
清水河縣境內,沿黃公路兩岸綠意初現,雖不茂密,但已生機勃勃,車從沿黃公路上駛過,不時可見施工綠化車輛作業的場景。
與其他江河相比,黃河流域生態更敏感,環境更脆弱,保護任務更艱巨,科學保護、精准治理要求也就更高。
清水河縣沿黃廊道工程就是保護黃河水資源的硬杠杠,沿黃公路綠化4500萬畝,荒山荒地人工造林5000畝,森林質量精准提升30000畝,廢棄礦區修復500畝,建設旅游採摘園1000畝。
正是這些工程的實施,使黃河兩岸的“顏值”高了,風光日漸向好。
在老牛灣黃河大峽谷的旅游區內,常年在此擺攤賣土特產的王月英說:“原來來此旅游的人少,村裡的土特產也不好賣,現在黃河的水清了,旅游的人多了,我從山裡採的野山茶和扎沫沫花有時都不夠賣。”
深刻的變化同樣發生在老牛灣村的李玉家中,他家的窯洞每到旅游旺季就不夠住,五一期間,天天爆滿。這其實得益於老牛灣旅游業這張閃亮的名片。
來老牛灣旅游就要住當地的窯洞,從浙江來此旅游的一對青年本是要到草原的,后來被黃河的雄偉壯觀吸引,就將旅游的首站選擇在老牛灣。在這裡夜宿窯洞是當地文旅發展的一大特色,拱形設計和土炕、窗櫺、剪紙都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傳統的窯洞文化。
要想富,先修路,為了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清水河縣修筑了馮老沿黃公路,去年10月建成通車。該公路的通車有效提高了呼和浩特市西南區域的通達性,加強黃河沿線區域的深度聯絡,助力沿黃旅游經濟帶的價值提升。
馮老沿黃公路的建設和兩岸的變化僅是清水河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這讓清水河人在探索文旅經濟發展新路徑有了新思考、新期待。
清水河縣文化旅游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喬楠說,“黃河為清水河縣文旅發展提供了豐富資源,文旅部門主動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深挖黃河文旅資源,以黃河‘幾’字彎文旅產業發展示范區為抓手,全力推進以老牛灣5A級景區創建、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等旅游區為示范引領的全域旅游發展。”
清水河縣委副書記、縣長陳胡日查說,“堅守發展和生態是清水河縣的兩條底線,不斷為生態旅游發展探索新路徑、提煉新經驗、創造新成果。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統籌謀劃,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讓黃河的顏值和價值得到雙提升,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如今清水河縣正在延鏈補鏈強鏈的路上鏗鏘前行,圍繞老牛灣黃河大峽谷旅游區核心區創建老牛灣國家地質公園,全面有序推進老牛灣景區提質升檔工作,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來源: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