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關注民生

小魚苗施展“大身手”

2023年06月27日09:27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夏夜,黃河岸邊。一組農牧執法人員正在夜色中向著河邊前行。

  “現在是黃河內蒙古段的禁漁期,我們會不定期在禁漁區域開展檢查,包括白天巡查、夜晚檢查和節假日檢查等。”烏海市農牧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隊長郝海說。

  郝海介紹說,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后,需要持續鞏固放流成果。為了防止增殖放流的魚苗和正處於產卵期的原生魚被非法捕撈,破壞水生生物資源和水生環境,相關部門要嚴厲打擊電魚、毒魚、炸魚以及私捕濫撈等違法行為。

  什麼是增殖放流?增殖放流又有什麼作用?

  增殖放流指的是向公共水體人工投放活體水生生物、主動增殖資源的過程。受污染排放、工程建設增多以及過度捕撈等多種因素影響,不少江河湖泊和近海海域呈現生態“荒漠化”,水生生物資源數量減少、種群結構發生變化、資源質量下降、生物多樣性降低。通過水生生物的增殖放流,能夠緩解水生生物資源衰退和水域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

  “6月6日是全國‘放魚日’,我們在黃河達拉特旗段放流227萬尾魚苗,在文得根水利樞紐放流苗種46萬尾。‘放魚日’當天,全區8個盟市9個放流點同步開展增殖放流活動,共放流多種魚類苗種共2200余萬尾。今年,內蒙古計劃放流各類魚類苗種6300余萬尾。”自治區農牧廳漁業漁政管理局副局長常立新說。

  張貼禁漁公告、宣傳禁漁規定、常態化不定期檢查……每年增殖放流活動啟動后,各級農牧部門都要在增殖放流區域做好禁漁工作。同時,自治區農牧廳漁業局還會按月調度掌握各盟市增殖放流進度、數量,確保完成年度增殖放流任務。

  小魚苗施展“大身手”。常立新介紹說,增殖放流可以取得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一方面能夠逐步改善生物種群結構和水域生態環境,促進漁業資源恢復。另一方面能增加漁民收入,帶動漁業相關產業發展,為消費者提供優質水產品。此外,還有利於形成各方共同參與保護水生生物資源的共識。

  據統計,2021年內蒙古共放流各類魚類苗種數量9300余萬尾,2022年共計放流各類魚類苗種9600余萬尾。近年來,經過持續開展增殖放流,內蒙古河湖海魚類種群數量得到有效恢復,水生生物種群結構和生物多樣性不斷優化,水生生物資源和修復水域生態環境也得到持續改善。(記者 韓雪茹 見習記者 方圓)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