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一景多效益

芒種過后,烏蘭察布市涼城縣蠻漢鎮綠意更濃。行走在東溝門村,目光所及皆是生機。
“這幾棵樹有些年頭了,不僅產量高,李子的品質也好。這幾年我年紀大了,都是附近的人上門採摘,平均每年也能產2000來斤。”今年74歲的支愛林老人望著自家院裡枝葉繁茂的李子樹和鄰居們分享自己的喜悅。
近年來,東溝門村立足村情實際,鼓勵和支持農戶以庭院為載體,利用自家的住宅院落、房前屋后的空余土地和空閑資源發展不同類型庭院經濟,有的搞養殖,有的搞種植,村民的增收渠道越來越寬。
尤其是2021年東溝門村通過招商引資,建成了現如今500多畝的硬皮甜瓜種植基地,實現當年投資,當年豐收,當年盈利。基地的建成,不僅帶動全村以及周邊庭院經濟的良性可持續發展,而且每年4—10月平均每天可提供60個以上的工作崗位,僅2021年共結算人工工資170萬元。不少村民既不誤經營自家的土地,又在農閑時節還能掙些“活錢”,實現了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兩不誤”。
東溝門村位於涼城縣西北部,西與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盛樂鎮毗鄰。依托優越的地理位置,全村持續優化產業結構,逐步改變農民傳統的生產方式,讓鄉村從過去破破爛爛、荒草叢生的農家小院,變成了現在“瓜果飄香、綠色滿園”的生態家園,鄉村振興的成色越來越足。
“自2018年以來,我們村每年都有超過10戶的村民返鄉創業,現有存欄30頭以上肉牛養殖戶5戶,存欄100隻以上肉羊養殖戶6戶,大棚蔬菜種植戶3戶,庭院經濟的發展也是生機無限,不僅改變了村民傳統的發展模式,還延伸了農業產業鏈。今后我們將加大引導扶持力度,力爭在2025年底前達到庭院經濟全覆蓋,拉動全村經濟實現良性發展。”東溝門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李保華信心滿滿地說。
庭院經濟的潛力究竟有多大?在李保華看來,發展庭院經濟對多方都有益。對於農戶來說通過合理利用院落等閑置資源,可為家庭增加一份收入﹔對於村庄來說,有助於改善生態環境﹔對於發展縣域經濟,可打造一村或一鄉“一品”,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小小庭院,興了產業、富了百姓、甜了生活。東溝門村把發展庭院經濟與鄉村振興、促進農民增收有機結合起來,讓農家的“方寸之地”蝶變成“增收寶地”。(記者 李國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5天5場招聘會提供就業崗位3.39萬個
- 6月16日至20日,自治區教育廳聯合人社等有關部門以及各高校,於多地舉辦5場校園招聘活動,搶抓畢業生離校前求職關鍵期,百日攻堅促就業。 6月16日,在內蒙古民族大學舉辦內蒙古自治區2023屆高校畢業生通遼地區專場招聘會﹔6月17日,在內蒙古醫科大學舉辦“醫才匯聚 共筑未來”內蒙古自治區2023屆高校畢業生醫藥衛生類專場雙選會﹔6月18日,在內蒙古科技大學舉辦包頭市2023年“莘莘學子匯聚包頭”八所高校聯合招聘會﹔6月19日,在河套學院舉辦“萬企進校園”河套學院2023屆畢業生夏季雙選會﹔6月20日,在興安職業技術學院舉辦“逐夢興安 職引未來”內蒙古自治區2023屆高校畢業生興安職業技術學院專場雙選會。…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