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山水工程”為美麗扎魯特賦能添彩

2023年06月14日09:50 |
小字號

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加快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保護修復,實現格局優化、系統穩定、功能提升,關系生態文明建設和人民福祉。

2023年,是科爾沁草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以下簡稱“山水工程”)實施的最后一年,更是項目建設的緊要關頭。為高質高效完成“山水工程”任務目標,通遼市扎魯特旗搶抓有效施工期,細化工作任務,將總投資11.59億元的重度退化草原治理工程、疏林草原沙化土地綜合修復工程、北部山地草原保護修復工程、通遼市水源涵養區礦山生態恢復工程、山洪侵蝕溝治理工程、北部山區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等11個項目,按照行業部門劃分為6個部分,進一步細化時間表、任務圖,實行挂圖作戰、倒排工期,確保“山水工程”項目各項目標任務高質高效完成。

走進魯北鎮工農村山洪侵蝕溝治理工程施工現場,挖掘機長臂揮舞,工程車來回穿梭,工人們正爭分奪秒搶抓工期,一派繁忙的景象。

山洪侵蝕溝是在山區河流(溝道)洪水對邊岸的沖淘,對河(溝)床的沖刷而形成的溝道。山洪侵蝕溝不僅吞噬耕地,降低土地生產力,影響機耕作業,還會誘發山洪地質災害,損毀城鄉基礎設施,更對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巨大威脅。

在“山水工程”中,山洪侵蝕溝治理工程是重點項目之一。工農村山洪侵蝕溝治理工程全長3.96公裡,於今年3月初開始施工,預計7月份完工。“目前,工人們正在施工的是綠濱墊護坡,它下面是一米高的固濱籠做基礎,其中有50公分是埋在地底下,在水平段還有2米的水平護毯。工程完工后,將有效提高抗洪能力,阻止水土流失,確保兩岸耕地、房屋安全。”扎魯特旗水務局水利技術服務中心主任王猛介紹,該工程以沿河居民和農田保護為主,兼顧河道空間、水域岸線恢復和河道生態環境的改善。

說起這個山洪溝,工農村黨支部書記李萬臣記憶猶新。他說,其實在1998年以前這裡是一條鄉村道路,后來因發大水逐年的變成現的山洪溝,山溝大概寬度有70米左右、長度約4公裡。通過治理可以有效保護山洪溝兩側的21戶居民及5700多耕地免受山洪災害影響,確保了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其實,工農村山洪侵蝕溝治理只是扎魯特旗“山水工程”項目中水利工程的一個縮影,全旗“山水工程”項目水利工程共包含了北部山區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山洪侵蝕溝治理工程兩個子項目,投入資金約4.43億元,將治理溝道201條、治理長度181.44公裡,修建谷坊1583座、溝頭防護5座,總砌筑量82萬立方米﹔修建農橋12座、過水路面96座﹔種草13.9萬畝、護岸植樹495畝,封育治理面積33萬畝。

郁郁蔥蔥、綠意盎然,盛夏的扎魯特旗正煥發出無限生機。來到香山農場東山林果項目基地舉目四望,一棵棵新栽植的果樹苗在陽光下已經枝繁葉茂,看似細嫩的枝丫牢牢扎根在土壤裡。

“我們項目區面積有7300畝,種植了3000畝榛子、2000畝山杏和1000畝酸棗,還有防洪林900畝,其他果樹400畝。種植以上品種,主要是考慮在生態方面能起到防風固沙、保護生態的作用,起到示范引領作用。”東山林果項目基地負責人單忠鵬說。

生態保護和修復,防治水土流失是關鍵,而防治水土流失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植樹造林、退耕還草等。近幾年,扎魯特旗林業和草原局以春季植樹造林為契機,早部署、早行動,在科學規劃造林用地、廣泛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的同時,高質量推動“山水工程”林業項目建設,為廣袤大地播下片片新綠,讓綠色生態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2023年,全旗‘山水工程’林業項目建設任務11.51萬畝,其中歐投行項目4.8萬畝。目前,我們已完成造林11.51萬畝,完成比例為100%。北部山地草原裸斑修復工程任務2萬畝,其中栽植小葉錦雞兒2077.5畝,種草面積為17922.5畝。”扎魯特旗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劉濤說。目前,全旗有林面積683.63萬畝,林木蓄積量544.33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25.74%、林草覆蓋率85%。並先后榮獲了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全國生態與保護建設示范旗、全國森林防火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為進一步保障全旗“山水工程”林業和草原項目區安全,有效制止盜伐、濫伐、櫵採、放牧、開墾、毀壞管護標志設施等破壞森林草原資源的行為,扎魯特旗林業和草原局建立山水項目管護站35個,並成立4個林業生態建設項目監督管理小組和3個草原生態建設項目監督管理小組,對全旗正在施工造林地塊和草原修復治理地塊進行重點監管,並開展“林長制”工作督查,督促指導各地森林草原資源保護發展工作,實現對林草資源全范圍、全領域、全天候、全過程監管,從“被動發現”向“主動督查”轉變,切實維護林草生態安全。

劉濤表示,下一步,扎魯特旗林業和草原局將持續做好造林綠化地塊后期維護工作,加快草原修復治理地塊進度,全程跟蹤,重點在成活率上見真章,全面推進和鞏固全旗林業和草原生態建設成果。

通遼市水源涵養區礦山生態恢復工程是“山水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地形重塑、恢復植被,礦山修復后不但可以有效消除地質災害隱患,維護治理區邊坡的穩定,美化礦山生態環境,還能增強水源涵養功能、強化水土保持,進而保護生態系統安全穩定,提高生物多樣性。

在位於魯北鎮毛都嘎查的廢棄採石治理區現場,鏟車、挖掘機等機械設備正在18000多平米的礦坑區忙碌作業,挖掘、推土、填平……一場轟轟烈烈的廢棄礦山治理正在展開。

“現在這裡基本恢復了原有地貌,下一步,我們將通過礦山生態恢復,進一步提高治理區的植被覆蓋度和水源涵養功能。”扎魯特旗自然資源局礦政管理股負責人經國鋒介紹說。此次通遼市水源涵養區礦山生態恢復工程計劃總投資8166.77萬元。這其中,除了對全旗83處、452.3公頃廢棄無主礦坑綜合治理外,還包括聯合屯煤礦治理區塌陷井口及塌陷區治理64處、231.3公頃。目前,已完成聯合屯煤礦治理區塌陷井口及塌陷區的土石方工程、鋼筋混凝土工程和圍欄工程建設,廢棄無主礦坑綜合治理土石方工程也已全部完成,剩余植被恢復於今年7月初全部完成。

生態的改善源於人,環境的治理在於人,綠色的成果惠於人。“山水工程”是加快扎魯特旗生態文明建設的一次重大機遇,自工程啟動以來,該旗始終以“山水工程”為抓手,踐行“兩山”理論,努力打造生態文明發展新范式,成立了以旗委書記、旗長任“雙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形成跨部門的工作機制,確保旗鎮村三級上下聯動、屬地責任層層壓實、施工建設規范有序推進,使地區整體生態實現明顯提升。

扎魯特旗政府副旗長崔雷雷表示:“下一步,我們將全力下好‘山水’這盤棋,加快地塊落實、加強成果保護、保証項目安全,全地域全方位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全領域全過程推動綠色轉型發展,讓扎魯特的山更青水更綠天更藍,城市更加生態宜居,讓更多的群眾享受到這項民生工程所帶來的福祉。”(白敖敏、侯雅馨)

來源:扎魯特旗委宣傳部

(責編:張聿修、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