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赤峰市林西縣大井鎮:果蔬飄香好“豐”景 百姓增收日子甜

2023年05月23日16:55 |
小字號

園區裡車來車往,大棚內蔬果飄香……在赤峰市林西縣大井鎮的廣袤田野,一棟棟坐落有序的溫室大棚內,棵棵蔬菜秧苗吐綠含英,空氣中彌漫著瓜果的甜香,處處可見農民們忙碌的身影,一幕幕豐收的喜人場景接連上演。

西瓜圓又圓,日子甜又甜。

西瓜圓又圓,日子甜又甜。

走進大井鎮萬畝設施農業生態產業園的甜瓜採摘大棚,隻見一個個青白相間、圓潤飽滿的甜瓜挂滿藤蔓,陣陣濃郁的甜香扑鼻而來,讓人垂涎欲滴。大棚負責人於海臣介紹說:“我們種植的甜瓜根據顏色、果型、大小、口感來區分,羊角蜜較甜、皮薄、口感好﹔小香瓜甜度高、香味濃,最近幾年在市場上反響特別好,消費群體比較廣泛。為保証新鮮,採收時間都會選擇上午,新鮮的甜瓜從藤蔓上採摘進筐,隨即根據等級進行分選裝箱后直接拉走。我們的瓜採用訂單銷售模式,種植三年以來,已有固定銷售渠道。”

再來到他家的西瓜種植大棚,滿棚綠意映入眼帘,連著瓜蔓錯落生長的西瓜,藏在重重疊疊的綠葉下,清香溢滿大棚。種植戶滿臉喜悅,摘瓜、運瓜、稱瓜、裝瓜,忙得不亦樂乎,各種運瓜車輛在基地來回穿梭。“我們種植的西瓜皮薄、汁多、甘甜、爽口,果肉粉紅,質地細鬆脆,品質極佳,深受廣大消費者和銷售商的喜愛。”說起自家的西瓜,於海臣一臉自豪。

種植戶正在採摘西紅柿

種植戶正在採摘西紅柿

火紅的“柿”業映紅火紅的生活,西紅柿種植戶李剛也迎來了今年首個“豐收季”,一排排一米多高的柿子秧苗郁郁蔥蔥,一串串色澤鮮亮的西紅柿結滿枝頭,長勢旺盛,李剛給他的西紅柿取名“甜脆脆”。“這個大棚裡,種植的都是西紅柿,口味甘甜,在市場上特別受歡迎。按照現在的市場價每斤1元左右,每個棚能種兩茬,每茬產量差不多4萬斤,一個棚的毛收入就能達到5萬,純收益1.5到2萬元。”李剛一邊摘下熟透的西紅柿遞給筆者品嘗一邊說道。據介紹,李剛的西紅柿大棚為附近村民提供了10多個就業崗位,人均增收可達4000元。

在大井鎮,同樣喜迎豐收的還有大川村食用菌產業園的菌菇,17萬余棒花菇齊刷刷的綻開出紅褐色的菌朵,工人在菌棚與分揀車間來回忙碌,採收、搬運、分揀、裝箱……各司其職。

“目前基地總共有157座棚,每個棚能上11000棒,每個菌棒能出6到7茬菇。第一茬菇平均每棒產了0.4公斤,預計每棒6茬,總共能產2公斤,根據目前市場平均價來算,預計每棒純利潤能達到10元。”大井鎮綜合保障和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任趙亞波介紹道。

乘著“三變”改革的東風,大川村將食用菌產業與“三變”改革完美契合,村民將土地高價流轉用以食用菌產業園建設,資源變成了資產,村民手中的閑置資金通過合作社入股,資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民,每年能夠得到一筆不菲的收入。由於香菇生產周期短,用工需求量大,村民還可以到食用菌產業園務工。“我忙完自家的農活后,又能就近來園區務工,關鍵是離家近,在家門口干活就把錢掙了,不用到處跑,很方便。”大川村村民韓景芝高興地說。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核心。大井鎮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堅持“綠色+特色”發展思路,堅持引培結合,積極壯大新型經營主體隊伍,促進全鎮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建成投資1439萬元的現代化產業園項目,改造新建現代化智慧設施農業暖棚85棟,實現棚室結構最優化、茬口技術高效化、育苗技術集約化、栽培技術標准化、棚室管理智能化,設施農業生產效益明顯提升。將蔬菜種植作為群眾增收致富“新路徑”,積極引導村民參與其中,新增大田蔬菜種植面積3000余畝,讓農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鄉村振興的幸福道路越走越寬。(趙妍、劉婕)

來源:林西縣委宣傳部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