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衛工人退役軍人創城大媽紛紛上陣
烏蘭浩特市“益·身邊人”宣講團融入群眾生活

輕快的舞步、悠揚的歌聲、接地氣的宣講……日前,一場精心編排的“逐夢鄉村·我們的舞台”農牧民文藝活動在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義勒力特鎮義勒力特嘎查熱鬧上演,烏蘭浩特市“益·身邊人”宣講小分隊和村屯裡的“文藝骨干”齊聚一堂,一場有“熱”度、帶“鮮”味的“微宣講+文藝演出+志願服務”活動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說清講透。
“此次活動將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與文藝活動以及志願服務完美結合,既活躍了農村文化陣地、豐富了農牧民精神文化生活,又把黨的聲音傳遞到各家各戶,讓老百姓更加深入透徹地了解黨的二十大精神內涵。”烏蘭浩特市委黨校教師王吉興表示,在宣講過程中,一定要用百姓話說百姓事,用通俗的語言講清道理,面對面把理論講透、心貼心把政策說清,才能引領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眼下,在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的田間地頭、社區廣場、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益·身邊人”理論宣講小分隊的身影。為做好黨的二十大精神、黨的創新理論、鄉村振興政策等相關理論政策宣講,2022年初,烏蘭浩特市開展“益·身邊人”宣講隊伍組建工作,從鎮(街道)、村嘎查(社區)及各行各業精心選拔了570名“身邊宣講員”,組成“公交車”宣講小分隊、“紅領巾”宣講小分隊、“環衛工人”宣講小分隊、“退役軍人”宣講小分隊、“創城大媽”宣講小分隊等100余支宣講隊伍,根據不同群體和受眾的特點,創新理論宣講方式手段,持續開展對象化、分眾化、互動化、通俗化的宣講和志願服務活動,形成高標准、多層次、寬領域的宣講員梯隊。
現如今的“益·身邊人”宣講隊伍通過精心籌劃,開展組合式宣講,採取“理論+政策+法律”“微宣講+文藝演出+志願服務”等方式,不僅講黨的二十大精神,還講科技、講文化、講健康、講法律,讓群眾既受到教育,又得到實惠。
在烏蘭浩特市義勒力特鎮草莓種植戶楊楊家的溫室大棚裡,產業指導員王永成正在給楊楊講解大棚草莓日常管理的技術要領。
一直以來,王永成始終活躍在義勒力特鎮的田間地頭、產業大棚,為村民們帶來最新的理論政策、農技知識,把群眾的“零星時間”轉化為了宣講的“黃金時段”,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融入群眾生活日常,且“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現在是春播的關鍵時間,白天忙著農活,學習時間也少,農科局的王永成老師來做田間指導,把農業技術和理論宣講結合在一起,給我們彌補了空缺,讓我們堅定了發展設施農業種植的信心。”楊楊說。
一場場專業、生動、鮮活的理論宣講,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講活、講熱、講到群眾心坎上,廣泛、深入、有效地傳播了黨的創新理論,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問題,讓理論在服務地方、服務基層、服務群眾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們在宣講方式、內容、手段、載體上不斷探索創新,將理論宣講融入傳統節日、紀念日和百姓活動,並將理論宣講與志願服務深度融合,用更接地氣的語言、更喜聞樂見的方式和更具吸引力的內容,讓百姓願意聽、聽得懂、能理解、記得住,從而打通基層理論宣傳宣講的‘最后一米’。”烏蘭浩特市委講師團負責人孫志敏說。
截至目前,烏蘭浩特市“益·身邊人”宣講隊伍圍繞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累計開展宣講6100余場,受眾21.7萬人次,真正達到了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目的。(記者 高敏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