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挺進中國現代化的排頭兵

全球首個零碳產業園。
中國第一個自主知識產權的煤間接制油項目。
新農村新牧區。
產業興鄉村美。
鄂爾多斯市人才科創中心。
鄂爾多斯市政府所在地康巴什全景圖。
總有一種向往讓世界充滿希望
總有一種精神讓生命綻放光芒
總有一種創造不斷地超越過去
總有一種奮斗鑄就時代的輝煌
——作者題記
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從東南沿海開始的,洪波奔涌,鼓蕩起新時代的最強音。當他們滿載成功的自豪,進入收獲碩果時節,與之相呼應的邊疆內陸改革,經過艱澀熾熱的長期跋涉,也以不甘人后的奮勇,洶涌澎湃地卷起狂瀾。
地處祖國西部高原的鄂爾多斯市便是其中勇立潮頭的佼佼者。這片被黃河“幾”字彎環抱,黃河流經長度第二,晉、陝、寧、蒙四省交界處的廣袤土地,同共和國其他的土地一樣,既古老,又年輕。古老,是她的過去,年輕,是她的現在。他們聚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兩個屏障”“兩個基地”“一個橋頭堡”戰略定位,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繪就了“建設實力、活力、綠色、宜居、幸福鄂爾多斯”的宏偉目標,描繪出“走好新路子、建設先行區,奮力開創現代化鄂爾多斯建設美好未來”的錦繡藍圖。
2021年,鄂爾多斯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715.7億元,比2020年增加了1182億。2022年,鄂爾多斯市地區生產總值為5613.44億元,同比增長5.4%。經濟總量繼2021年一舉跨過4000億元后,躍上5000億元台階。2022年,鄂爾多斯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累計完成842.8億元,按自然口徑計算增長52.7%,在全國名列前茅。人均GDP更是高達25.69萬元,約合3.82萬美元,高居全國第一。新能源領跑全國、傳統產業迭代升級、鄉村振興如火如荼,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一座文明、整潔、優美、繁榮昌盛的現代化新城正在黃河岸邊巍然崛起,躋身於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排頭兵行列。
驅逐了昨天的荒涼,告別了往昔的貧困。如火的激情催動著北國濃烈的春意,沸騰的生活擊揚起激越的時代風濤。她那靈光四溢的獨特構思、恢宏絢麗的色彩氣度、生機勃勃的發展前景越來越為世人所矚目。
我們曾多次在報刊雜志上看到某人到沿海發達城市創業成功的故事,我們也經常聽到為數不少的人整天抱怨自己所處地區偏僻落后,生不逢地。那麼,置身於西部高原黃河畔的鄂爾多斯市何以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他們的成功經驗對於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的廣大內陸邊疆地區又有些什麼啟示呢?
為了一探究竟,我們走進了鄂爾多斯市。
搶抓“雙碳”、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戰略機遇,奏響產業轉型最強音。建成全球首個零碳產業園,開工建設全球最大規模“沙戈荒”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全力打造“風光氫儲車”產業集群。鄂爾多斯正在成為“零碳中國”的策源地和始發站,綠色工業革命的“中國標杆,世界典范”
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全世界鄭重宣布——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2021年3月15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一句“拿出抓鐵有痕的勁頭”如期實現“雙碳”目標,彰顯了我國堅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戰略定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講話、關於“雙碳”工作的精辟論述,鄂爾多斯人如同醍醐灌頂,豁然開朗。
鄂爾多斯市是資源富集區,一句“鄂爾多斯溫暖全世界”的廣告語,讓人們記住了鄂爾多斯。“羊煤土氣”也曾為鄂爾多斯增光添彩。 黃河“幾”字彎環繞著鄂爾多斯,土地面積8.7萬平方公裡。全世界四分之一的羊絨制品產自這裡。煤炭保有資源儲量2535億噸,約佔全國六分之一、內蒙古二分之一。天然氣探明儲量5萬億立方米,約佔全國三分之一。但“挖煤賣煤,挖土賣土”的粗放式經濟,也讓鄂爾多斯人背上沉重的包袱。在能耗雙控和“雙碳”目標剛性約束下,鄂爾多斯有一批超千億元大項目遲遲不能落地,一批化工項目由於能耗指標未落實難以按期投產。
如何突破上升“瓶頸”,突出重圍?鄂爾多斯市聚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自加壓力,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裝機規模超過火電裝機規模﹔2030年,新能源發電總量超過火電發電總量。但現實是鄂爾多斯可再生能源消納比例較低,新能源發展明顯滯后,“倒逼”談何容易!
做好綠色轉型這道“必答題”,鄂爾多斯市委、市政府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等不得、慢不得,早轉早見效、早主動的重要要求,聚焦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的戰略定位,以綠色低碳推進存量升級,以高端示范引領增量轉型,加快構筑多能互補、多業並進、多點支撐、多元發展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鄂爾多斯市委書記李理堅定地說:“打贏這場資源型城市的綠色低碳轉型戰是一場深刻的革命,‘走好新路子、建設先行區’需要拿出敢闖敢試、敢破敢立的勁頭。要著力推動產業綠色轉型,以‘雙碳’目標倒逼結構調整,以能源轉型帶動產業轉型,以新興產業發展引領動能轉換,以服務業升級優化產業體系,培育現代化鄂爾多斯建設的主力引擎。”
經過深入全面的調研分析,鄂爾多斯人驚喜地發現,在“羊煤土氣”之外,鄂爾多斯還有著巨大的風光資源。風能:鄂爾多斯市風能資源具有分布均勻,連續性好,穩定性佳,利用率高等特點,適合建立特大型風力發電基地。太陽能:鄂爾多斯市年日照時數在2716.4h-3193.9h之間,年太陽輻射總量在144千卡/平方厘米以上,非常適合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的開發建設。風能、太陽能開發潛力在1.4億千瓦以上。同時,鄂爾多斯的土地面積大、人口總量適中,交通條件便利,有一定的產業布局,有雄厚的財力做保障。用鄂爾多斯市政協主席蘇忠勝的話說就是“有思想、有理念、有基礎”,發展新能源得天獨厚。
要做,就做新的﹔要干,就干大的。
踏上新時代的趕考路,鄂爾多斯大地上創新大潮不斷蓄勢、改革引擎加速運轉、開放動力充沛激越,釋放出澎湃持久的活力。
從2021年3月到2022年4月,短短的一年多時間,位於鄂爾多斯蒙蘇經濟開發區的全球首個零碳產業園已從“遠景”變為“實景”。伊金霍洛旗從大局規劃入手,堅持政企協同,與遠景集團、新加坡盛裕集團合作,對標國內外一流園區,編制完成了園區總體規劃及各類專項規劃。緊盯新能源產業頭部企業,開展精准招商。目前,蒙蘇經濟開發區已入駐9家新能源頭部企業,初步形成了以遠景為龍頭,華景、萬鋰泰、镕鋰為配套的電池及儲能產業鏈﹔以隆基為龍頭的光伏產業鏈﹔以美錦國鴻、協鑫集團為龍頭的氫燃料電池及綠氫設備制造產業鏈﹔以上汽紅岩、捷氫科技為龍頭的新能源汽車制造產業鏈。
2021年7月20日,上汽集團與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正式簽署《關於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項目投資協議》。內容包括:“十四五”期間,上汽集團及旗下上汽紅岩、捷氫科技將在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投資20億元,建設具有國際一流水准的現代化燃料電池重卡產業鏈﹔多方將精誠攜手打造全球首個萬輛級燃料電池汽車(重卡)產業化應用項目。2022年初,位於鄂爾多斯市蒙蘇經濟開發區的上汽紅岩鄂爾多斯基地天隆工廠正式投產。
2021年9月7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集研發、孵化、產業化於一體的自治區首個雙碳研究機構——鄂爾多斯碳中和研究院揭牌成立,這也標志著鄂爾多斯在率先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在達拉特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高空俯瞰,金色的沙漠和排列整齊的藍色光伏發電板交相輝映,成為一道靚麗的“金沙、藍海、綠洲”獨特風景線。基地建設的100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於2021年6月實現全容量並網。基地內引進了國電投、中廣核、華能、三峽陽光聯合體、正泰集團、中國節能等行業領軍企業。其中,由國電投建設,196320塊光伏板組成的駿馬圖形發電站,成為基地最為亮麗的風景線。通過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証,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板圖形電站。
走進位於鄂爾多斯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裝備制造產業園的株洲時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蒙西分公司,隻見工人們正在車間加緊生產,一支支長約80米的葉片模具整齊排列。2022年3月1日,由株洲時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蒙西分公司生產的TMT185葉片在鄂爾多斯下線。該葉片長度91米,標志著株洲時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葉片的設計能力、制造能力等方面都走在了行業的前端,將有力推動地區風電產業發展。
2022年6月30日,杭錦旗3個風力發電項目集中開工,並網發電后,杭錦旗風力發電規模將達到163萬千瓦,年發電量達58億千瓦時,風電版圖不斷擴大。
由內蒙古天晟新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2GW太陽能組件生產項目位於內蒙古准格爾旗大路工業園區,於2022年8月2日實現全內蒙古首塊大尺寸組件的產出。改寫了內蒙古隻有光伏原材料沒有光伏終端產品的歷史,填補了內蒙古在光伏組件制造端的空白,實現了零的突破。
2022年12月28日,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開發建設的全球最大規模風電光伏基地項目,也是我國首個開工建設的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大基地項目在達拉特旗正式開工。
鄂爾多斯的能源轉型按下“快進鍵”,2022年實施新能源項目726萬千瓦,是“十三五”時期新能源項目規模的4倍還多,到“十四五”末,新能源裝機將超過5000萬千瓦,佔電力總裝機比重超過50%。“風光氫儲車”五大產業頭部企業紛至沓來、布局鄂爾多斯,遠景、隆基、上汽紅岩等生產基地正在加快建設。鄂爾多斯將形成產業最聚集、產業鏈條最完整、產業集群規模最大的新能源產業基地。
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努力擁抱新能源時代,以制定新能源國際標准為己任,首創的零碳產業園模式開始在歐洲復制推廣,正在成為世界“零碳新城”的策源地和始發站。全球最大的單晶單體太陽能工廠全面開工。全國單個生產風力發電葉片最大的工廠投產。太陽能組件生產項目填補了內蒙古光伏組件制造的空白。使用自產氫燃料電池的氫能重卡穩定運行,氫能應用場景走在全國前列。在落實“雙碳”戰略、推動綠色轉型的征途上,鄂爾多斯勇闖無人區、蹚出新路子,實現了換道領跑、跨越趕超。在全球新一輪產業革命中勇立潮頭。
“鄂爾多斯通過大刀闊斧地改造傳統能源和發展新能源,從中國‘煤都’成功轉型為‘零碳新城’,這對於全球城市新能源系統發展都具有指向標意義。”紅杉中國創始及執行合伙人沈南鵬對鄂爾多斯零碳產業發展如是評價。新能源及碳中和領域已經成為紅杉中國最主要的投資方向。
國際轉型委員會主席阿代爾·特納表示:非常敬佩鄂爾多斯市政府和遠景科技集團創建了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這是一個將脫碳和零碳目標整合起來的優勢平台,將會成為世界典范。
一個民族的崛起,靠的是一代堅韌如鋼的脊梁,一個時代的騰飛,靠的是一批舍生忘死的翅膀,一個輝煌理想的實現,靠的是一群矢志不渝的靈魂。
站在新的起點上,耳畔響起的是時代的戰鼓,是前進的號角!鄂爾多斯大地,充滿“無限風光在險峰”的熱烈願望,更有“策馬揚鞭再奮蹄”的無限激情。馭“風”而上,逐“光”而行,“氫”裝上陣……鄂爾多斯已成為綠色工業革命的“中國標杆,世界典范”。
胸懷“國之大者”,以一己之力為全國25個省(區市)保供。實現煤炭產業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低碳化,鄂爾多斯成為國家14個大型煤炭基地、9個大型煤電基地、4個現代煤化工產業示范區之一,使傳統產業在新時代煥發出勃勃生機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內蒙古時提出,包括鄂爾多斯市在內的內蒙古能源富集地區是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要把現代能源經濟這篇文章做好。鄂爾多斯市按照總書記“先立后破”“不能把手裡吃飯的家伙先扔了”的重要要求,不斷推進煤炭優質產能充分釋放,實現煤炭產業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低碳化發展,提高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平。
鄂爾多斯是有溫度、有擔當、有情懷的城市。
2021年,受多重因素影響,國內煤炭需求持續走高。鄂爾多斯市牢記“國之大者”,堅決扛牢能源安全保障重任,帶頭增產穩價。
全面梳理全市煤炭企業生產狀態,加快解決煤礦手續辦理、生產用地、產能核增等各類問題,千方百計促進煤炭企業增加產能。2021年鄂爾多斯市產銷煤炭7.24億噸,創歷史新高。2022年產煤8.4億噸、佔全國的1/5,以一市之力解決了全國25個省(區市)的燃煤之急,溫暖著千座城、點亮了萬家燈。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出了重大貢獻,以實際行動彰顯能源大市的使命與擔當。
煤,是鄂爾多斯繞不開的話題。市域80%的地下都有煤,遠景儲量高達萬億噸,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能源保供、經濟發展,都離不開“煤”。立足這個基礎,煤不可“廢”,反而要興,朝著更加清潔更加高效的方向奮楫當先。
綠色礦山治理,鄂爾多斯久久為功,全力打造全國綠色礦山建設樣板。在准能集團採煤復墾區,環評監測數據顯示,復墾后的土地水土流失量與原始地貌相比減少80%以上。植被蓋度由25%提高至80%,鳥語花香、滿目蒼翠。被評為“中國最美礦山”和“國家級綠色礦山”,獲批“准格爾國家礦山公園”。在建元煤礦,我們看到的是,綠草如毯,格桑花隨風搖曳。5000棵樹木、15萬株沙棘檸條、40萬平方米草地讓42萬平方米的排矸場成為蝶戲蜂繞的“后花園”。
截至目前,鄂爾多斯市已建成綠色礦山156個。其中,20個納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136個納入自治區綠色礦山名錄,佔全區已建成的45%,位居全區第一。
前不久,華為集團技術團隊又一次來到准格爾旗麻地梁煤礦調研考察,尋找研發方向,拓展合作空間,這已經是他們第三次到訪。
聲名顯赫的華為集團緣何如此青睞這個藏在大山裡的煤礦?
華為煤礦“軍團”選中這裡作為5G工業研發基地“最佳落點”,理由十分充足。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麻地梁煤礦致力於利用信息化、數字化路徑,踏上了麻地梁智慧礦山的探索之路。如今,麻地梁煤礦已經取得了10個全國“第一”的成果:第一家取消井下煤倉﹔第一家建立全礦區設備數據庫﹔第一家取消井下檢修班﹔第一家通過取消檢修班進而取消夜班﹔第一家實現設備遠程會診﹔第一家實現5G工業應用﹔第一家實現設備配件零庫存生產﹔第一家實現商品煤零虧卡銷售﹔第一家實現全礦區集裝箱運輸﹔第一家井工礦井5G無人駕駛車試運行。內蒙古智能煤炭有限公司麻地梁煤礦撕掉了曾經屬於煤炭行業的“傻大黑粗”標簽,徹底顛覆了人們對傳統煤炭企業的認知,國家八部委聯合制定的2025年智慧礦山建設目標在這裡已經提前3年全部實現。
在神東礦區,世界首套8.8米超大採高智能工作面、國內首個數字礦山示范礦井和世界首個智能煤礦地面區域控制指揮中心已建成投運,煤礦綜合機械化處於國際領先水平。為打造“煤海蛟龍”,數十團隊夜以繼日地進行攻堅。
在建設綠色礦山,進行機械化智能化改造的同時,鄂爾多斯市不斷提升煤炭的就地轉化率,大力發展煤化工產業,煤化工產業已形成現代化產業集群,煤炭在這裡被“吃干榨淨、由黑變白”,產業鏈條不斷向下游延伸,產業價值不斷向中高端攀升,走上了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伊泰集團建成了全國第一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煤間接液化工業化示范項目,為我國的能源安全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匯能煤制氣項目是中國批准建設的第二個煤制天然氣示范項目,填補了國內外採用水煤漿氣化技術生產煤制天然氣的技術空白。中天合創煤炭深加工項目全面投產,是目前中國最大的煤炭化工一體化項目。粉煤灰提取氧化鋁技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意味著成倍增加了我國的鋁土礦資源量。
久泰能源集團以煤為基礎原料支撐,已建成年產100萬噸煤制甲醇和60萬噸煤制聚烯烴項目。在年產60萬噸聚烯烴項目生產車間,一袋袋由黑色煤炭華麗轉變而成的白色聚丙烯產品被機器裝置迅速打包進入流水線,這些產品將很快被裝車運往全國各地。每噸原煤幾百元左右,甲醇每噸2000元左右,再次轉化為烯烴之后,每噸價格高達上萬元。
2022年6月5日,清華大學與久泰集團合作建設的萬噸級二氧化碳制芳烴工業試驗項目舉行開工儀式。該項目以二氧化碳和氫氣為原料,是世界首套萬噸級以碳氫化合物為產品的二氧化碳利用項目。產品聚酰亞胺屬於特種工程塑料,是耐高溫的高分子材料,主要應用於航天航空、手機制造、筆記本電腦、數碼產品等領域,是一種附加值非常高的產品,將填補國內空白。從一塊煤到一匹布,從黑到白,從能源到新材料,再到一枚中國芯、一件航天服、一塊鋰電池、一張屏……讓黑金“白”起來、“綠”起來、“亮”起來。
鄂爾多斯市成為國家14個大型煤炭基地、9個大型煤電基地、4個現代煤化工產業示范區之一,每年全國六分之一的煤炭、1400多億度電產自鄂爾多斯,有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煤礦綜合機械化水平處於國際領先水平,百萬噸死亡率始終保持世界最低,新建火電機組全部採用低耗水、低能耗、超低排放的超超臨界機組。鄂爾多斯成為世界上煤化工項目最為集中的區域,成為了國內門類最全、規模最大的現代煤化工試驗示范項目集中區。多項技術填補國內空白並在全國多地推廣應用。鄂爾多斯已成為國家能源經濟發展“領頭雁”,正在加速向世界一流“多種能源綜合利用基地”躍進。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奮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一二三產深度融合,全面提升農村牧區產業化、規模化、品牌化水平。產業興、鄉村美、百姓富。鄂爾多斯在希望的田野上全面奏響新時代鄉村振興之歌
沒有農牧業農村牧區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務必充分認識新發展階段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農牧業農村牧區現代化,最根本的就是要讓農牧民過上與時代同步的現代生活,讓最廣大的農牧民平等參與到現代化進程中,共同分享現代化發展的豐碩成果。
鄂爾多斯市第五次黨代會明確提出,高標准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鄉村振興是解決新時代“三農三牧”問題的總抓手。要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強化產業支撐,培育鄉土人才,推進鄉村善治,優化人居環境,夯實基層基礎,基本實現農牧業基礎設施現代化、農村牧區生活設施便利化,形成“一村一幅畫、一鎮一特色、一域一風光”的美麗鄉村格局。
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成立了市包聯駐村工作領導小組,全市包聯駐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委組織部,充分發揮組織部門的思想優勢、組織優勢、干部優勢、人才優勢,全面構建“市委市政府統一領導、市委組織部門牽頭主抓、市直有關部門支持配合、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包聯駐村大格局。
鄂爾多斯市抓黨建強包聯消費幫扶模式,創造性地把300余家駐地企業巨大的消費需求優勢,同地方特色農產品的品質優勢、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政策優勢、全市1000余名駐村干部深入基層的服務優勢緊密結合起來,闖出新路成為“樣板”。鄂爾多斯市包聯辦常務副主任王宇飛介紹說:“國家發改委評選出全國消費幫扶助力鄉村振興54個優秀典型案例,鄂爾多斯是內蒙古唯一被評為優秀案例的。”
積極推進“萬企興萬村”,立足農村牧區發展實際和民營企業特色優勢,廣泛引導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到鄉村振興中來,全面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促進農牧業高質高效,農村牧區宜居宜業,農牧民富裕富足。按照“支部+企業+村集體+農牧民”的合作模式,伊金霍洛旗壕賴蘇村與匯能爾林兔煤炭有限公司合作成立鄂爾多斯市壕賴鑫商貿有限公司,重點打造礦用支護網片廠項目,專業生產銷售礦用支護網、礦用鋼筋焊接網、菱形編織網、錨索托盤等礦用材料。按照股比,2021年村集體可分紅265萬余元,村民可分紅35.1萬元,戶均分紅達1000余元,2022年開始村民自願入股,按照入股資金比例取得相應分紅。2022年,村集體可分紅40余萬,農民可分紅24萬余元,一股分375元,分了347戶農牧民。從而實現村企的雙向促進發展和農牧戶的穩定增收。
為形成資源要素規模化、產業互補優勢明顯、集體經濟市場化的良好格局,提高產業振興的科學性,准格爾旗准格爾召鎮結合實際,高起點、高標准編制完成了全鎮產業規劃,並於2021年推動各村社區成立了自己的村屬公司,倒逼各村社區主動“邁出去”,帶著誠意、土地、發展機會入企業談合作,村集體經濟業務迎來了井噴式的發展。目前,各村屬公司均開始與轄區企業進行深度合作,獨立開展了包括停車服務區項目、綠化項目、土石方剝離項目、固廢垃圾處理項目、砂石篩選廠項目、光伏發電項目、供水項目、特色農牧業種植養殖項目、固定資產租賃項目9大類43個項目。實現了村村有產業、戶戶能增收、人人盡其能的目標。
東勝區折家梁村成立了鄂爾多斯第一個股份經濟合作社——折家梁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積極探索“三變改革”模式,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達拉特旗樹林召鎮農民李曉瑞利用水面搞起了養魚,辦起了酒店,建兒童樂園,發展民宿旅游,一二三產聯動,年收入達40多萬元。
鄂托克旗每年拿出1億元資金助力農牧業發展。為了推動阿爾巴斯絨山羊由數量效益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龍頭企業鄂托克旗伊吉汗羊絨制品有限責任公司對羊絨細度在15.3微米以內的進行補貼,累計發放補貼資金1800多萬元,帶動牧戶1.6萬余戶。牧民吉仁尼格一家有6000畝草場,又租賃了4000畝。養山羊1200隻、綿羊600隻、牛12頭、馬8匹、駱駝3峰,年收入60多萬元。他把草場分成20片進行輪牧,並種植檸條對沙化的600畝草場進行三年治理。基礎設施齊全,全部機械化生產。他正准備蓋個二層別墅,讓古稀之年的老母親也感受一下現代牧民的幸福生活。
而在伊金霍洛旗烏蘭木倫村,村黨支部村委會緊緊抓住國家能源建設戰略重點西移和神東煤田大發展的契機,大辦工業。建起了煤礦、鐵路運輸集裝站、水庫、磚廠、紅河情實業公司等多家企業。寬闊的街道、別墅林立,小學、幼兒園、醫院、警務室、酒店、公園等公共設施一應俱全。從功能和景觀看,烏蘭木倫村儼然一座城鎮。烏蘭木倫村支書張二龍說:“去年我們村集體經營性收入1.9億元,刨除經營性成本和為全體村民支付的供暖、物業、水電、醫保等補助外,純收入大約6000萬元。”數據顯示,烏蘭木倫村集體固定資產已達5.9億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近6萬元,鄉村各項產業發展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現在的烏蘭木倫村已經是內蒙古第一村,正滿懷信心地向“中國西部第一村”進軍。
欣逢盛世,當不負盛世。今天,鄂爾多斯大踏步走在鄉村全面振興的康庄大道上,牧野鄉村活力無限,風景正好。產業興、鄉村美、百姓富,鄂爾多斯鄉村振興的和美幸福畫卷,正在8.7萬平方公裡的新時代希望的農村牧野上徐徐展開……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鄂爾多斯把“人才鄂爾多斯”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雙一號工程”來抓,推動發展模式由資源驅動向人才引領、創新驅動轉變,全力打造中國一流的現代化人才中心和科創高地
千秋基業,人才為本。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就如何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為新時代人才工作指明了前進航向、注入了強勁動力。
近年來,鄂爾多斯市經濟社會發展保持良好態勢,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鄂爾多斯市黨政一班人卻清醒地認識到,相對於鄂爾多斯輝煌的發展前景,相對於現代化建設的神聖使命,鄂爾多斯市仍然有不少的弱項和短板,特別是人文素質、科技水平、現代服務業、創新能力等方面亟待加強。
地區綜合實力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科技創新需要人才、產業改革需要人才、社會管理需要人才……創新發展,唯在得人。實現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的目標要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更需要依靠人才這個第一資源。鄂爾多斯市委、市政府站在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高度,高瞻遠矚,把“人才鄂爾多斯”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走好新路子、建設先行區的“雙一號工程”來抓,廣泛搭建載體平台,持續優化發展環境,推動全市人才引育和科技創新工作實現跨越式發展,全力打造祖國北疆人才“硅谷”,聚八方英才而用之。通過打造人才“智高點”,搶佔發展“制高點”,推動發展模式由資源驅動向人才引領、創新驅動轉變。
2021年9月8日,鄂爾多斯市召開新聞發布會,時任鄂爾多斯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的折喜文表示,該市在新出台的《鄂爾多斯市關於加強新時代人才工作助推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中明確提出,將大力引進一流人才和團隊,對頂尖人才團隊“一事一議”,最高給予1億元資助,獲評市級創新創業人才團隊最高給予1000萬元經費支持。
在新出台的人才新政中,該市對全職在鄂爾多斯工作的“天驕英才”“草原英才”“鄂爾多斯英才”“青年優秀人才”,分別給予40萬元、30萬元、20萬元、10萬元工作補貼。還將加強優秀青年人才戰略儲備,對引進的博士創新人才可申請最高30萬元科研經費,在站的博士后可另外享受10萬元生活補貼。實施“明日之星”課題資助計劃,對入選的青年人才給予最高20萬元課題資助。鼓勵青年學子來鄂爾多斯就業創業,對大學生創業項目擇優給予最高8萬元資助。選拔資助鄉村振興優秀人才和團隊,獲評人才和團隊分別給予2萬元、最高30萬元獎勵。對取得職業技能資格的鄉土技能人才給予最高1萬元的技能提升補貼。
鄂爾多斯市設立專家服務中心,為高層次人才提供戶口遷移、子女就學等“一站式”服務。建立高層次人才“綠色通道”服務制度,在文旅、交通、醫療保健等領域推出15項便捷服務,持續優化“如魚得水、如鳥歸林”的一流創新生態。
國家級人才閻文斌博士在美國工作生活30余年,回鄂爾多斯創辦光能科技公司。期間,高新技術產業園為其團隊和公司提供研發場地、落實政策資金、提供專項資助、保障人才住房、解決融資難題,其團隊經過夙夜攻關,成功研制出世界領先水平、自治區首台套光腔衰蕩光譜法高靈敏度氣體檢測儀,並進入華為公司供應鏈。其后續研發的系列產品服務於中芯國際、中國石化、韓國三星公司等國內外知名企業的研發和生產活動,產生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在杭錦旗吉日嘎朗圖鎮的沙漠生態修復示范基地,玉米、大豆、高粱等近20種農作物正在茁壯成長。這片從庫布其大漠中“長”出的綠色農田,便是2022年由杭錦旗人民政府引進的重慶交通大學易志堅教授科研團隊合作共建而成。項目的實施對改善當地生態環境,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落實“雙碳”目標以及推動國家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都具有重要意義。
2022年9月3日,第十屆內蒙古“草原英才”高層次人才合作交流會暨呼包鄂烏人才創新創業周在鄂爾多斯國際會展中心開幕。鄂爾多斯市主要領導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當前鄂爾多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人才、渴求人才、珍惜人才……鄂爾多斯將以最佳服務、最優環境、最大誠意廣納天下英才,讓廣大人才在鄂爾多斯競相逐夢、成功圓夢。”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水文地質、環境地質學家武強為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內蒙古研究院院長和鄂爾多斯市“雙聘院士”,結束了鄂爾多斯市沒有“兩院院士”的歷史。
緊扣發展需要招引緊缺人才,引進“兩院”院士、“千人計劃”專家、“萬人計劃”專家等高端人才97人,碩博研究生367人、重點高校本科畢業生415人。實現人才總量、質量雙提升﹔形成以產聚才、以才興業的良性互動。
制定印發《鄂爾多斯市人才和科技創新驅動三年行動方案》,系統搭建“一心兩城一院八基地”平台體系(“一心”:市人才科創中心﹔“兩城”:零碳產業園和鄂爾多斯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打造兩個人才科創城﹔“一院”:鄂爾多斯碳中和研究院﹔“八基地”:康巴什區和7個經濟開發區(園區)打造8個人才科創基地)。創新實施政策迭代升級、筑巢強基、科創能級躍升、創新主體驅動、人才生態提質“五大工程”。部署安排16項具體舉措,全面再塑鄂爾多斯人才集聚、創新策源、產業迭代和科創生態新優勢,全方位構筑“人才集聚之城、產教融合之城、創新活力之城”。打造全國一流人才科創高地,全面建成國家創新型城市。
截至目前,鄂爾多斯市人才總量達48.5萬人,其中包括5.2萬高層次人才大軍。科技創新綜合排名躋身全國地級城市前100位,入選“全國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榜單。
濟濟多士,乃成大業。科創加人才,正在使鄂爾多斯大地發生著能量“裂變”,為鄂爾多斯高質高效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有力支撐和新動能。
在鄂爾多斯,一條條的產業鏈,就是一個個創新鏈﹔一處處火熱的項目場,就是一個個創新的夢工廠。到2025年,鄂爾多斯煤、電、化3個產業集群產值將超5000億元,“風光氫儲車”5個產業集群產值將超5000億元,生物醫藥、數字經濟2個產業集群產值將超百億元,躋身全國萬億城市俱樂部。
與此同時,鄂爾多斯市的其他各項工作也產生了質的飛躍。鄂爾多斯市被評為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首批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庫布其沙漠生態治理區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確立為全球沙漠“生態經濟示范區”,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示范市,成為中國西部地區唯一的全國文明典范試點城市,榮獲平安中國建設最高獎長安杯。在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征程中,鄂爾多斯市進入了萬馬奔騰全面發展的鼎盛時期。
在一切失誤中決策的失誤是最大的失誤,在一切成功中決策的成功是最大的成功。這是領導科學中的一句名言。縱觀鄂爾多斯市近年來的種種做法,決策之科學正確,舉措之恢宏大度,效益之斐然卓著,前所未有,令人感奮。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給鄂爾多斯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在廣闊的天地裡翱翔。2022年夏秋之際,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孫紹騁兩次來到鄂爾多斯,在深入機關、產業園、企業、農村牧區、科研院所走訪調研后說:“鄂爾多斯市要敢想敢干,帶頭蹚出一條路子來。”領導的話,既是肯定,也是激勵,更是鄂爾多斯人繼續前進的巨大動力。
鄂爾多斯市委書記李理表示,鄂爾多斯要把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自治區黨委十一屆四次全會部署要求,與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實,以更高站位定目標、更寬視野謀發展、更大格局抓落實。鄂爾多斯將圍繞構筑“四個世界級產業”、建設“四個國家典范”、打造“四個全國一流”,在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內蒙古新篇章中展現鄂爾多斯擔當。構筑世界級能源產業、世界級現代煤化工產業、世界級新能源產業、世界級羊絨產業“四個世界級產業”,建設生態治理典范、文明城市典范、共同富裕典范、市域社會治理典范“四個國家典范”,打造全國一流創新生態、全國一流營商環境、全國一流城市形象、全國一流干部隊伍“四個全國一流”,建設實力活力綠色宜居幸福鄂爾多斯。
幾番風霜雨雪,幾番坎坷征程。自強不息奮發有為的鄂爾多斯人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高超的智慧使這塊凝固的版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它那硬化的血管變得柔軟而富於彈性,它那板結的地殼正發酵般地上升!他們緊緊地握住自己的命運之舟,把這片土地當做一個廣闊的舞台,在這裡演出了威武雄壯震撼人心的活劇。
放眼今日廣袤的鄂爾多斯大地,山河壯麗,人民豪邁。在充滿光榮和夢想的現代化建設征程上,鄂爾多斯人民正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努力創造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尚文達、宋然)
圖片均由《鄂爾多斯日報》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