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服務送到家 接羔保育生產忙

草長鶯飛的季節,廣袤的阿魯科爾沁草原綠意漸濃。眼下,接羔保育接近尾聲,出生的小羊羔逐漸長大,牧民們沉浸在喜悅之中。
在罕蘇木蘇木波日和嘎查牧民恩和吉日嘎拉家,羊圈裡的羊羔依偎在母羊身旁,時而吃草,時而撒歡兒,肥壯可愛。
“家裡養了300多隻基礎母羊,200多隻春羔陸續降生。完善的基礎設施,充足的飼草料,讓我們的小羊羔健健康康,羊羔成活率達到100%。”恩和吉日嘎拉說。
近年來,通過品種改良,他家“雙胞胎”“三胞胎”的羊羔越來越多。“這些改良后的羊個頭大、成活率高、肉質好,等養到三四個月大就能出欄了,對草場的壓力也小,我這200隻羊羔在同等條件下,能比本地羊羔多賣一倍的價錢。”恩和吉日嘎拉美滋滋地說。
向良種要效益。目前,阿魯科爾沁旗有肉牛羊改良站點525個,改良員達到600余人,通過肉羊經濟雜交擴繁,養羊規模效益明顯。
接羔保育是畜牧業生產中的關鍵環節。去冬今春以來,我區積極抓好天然草場打貯草工作,確保牲畜越冬度春及接羔保育期間的飼草需求。同時,加強棚圈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維修,積極組織各地養殖場(戶)做好棚圈保暖、修繕加固等工作,為待產及產后母畜提供適宜的生存環境,有效提高仔畜成活率及母畜產后恢復速度。
勤勞朴實的牧民、生機勃勃的新生命,成為草原的獨特景色。在呼倫貝爾農墾蘇沁農牧場公司牧民劉衛京的羊圈內,今年的春羔已經日漸壯碩,細嫩的“咩咩”聲此起彼伏。
“我們家有基礎母羊559隻,現在已經產450隻羔子了,今年產的‘雙羔’特別多。現在准備的飼草料也非常充足,預計還要再接羔100多隻,雖然很忙很辛苦,但心裡特別開心。”看著健康活潑的小羊羔圍在腳邊,劉衛京的臉上蕩漾著笑容。
在蘇沁農牧場公司,“百母超百子”已經不是新鮮事兒。像劉衛京家這樣通過品種改良增加養殖效益的牧戶不在少數。他家現在飼養的有杜波羊、小尾寒羊以及呼倫貝爾羊,雜交改良后的羊抗病性逐漸增強,成活率也得到提升,效益逐年提高。
為做好接羔保育工作,該農牧場早部署、早行動,加大重要節點的疫病防控力度,防止外疫傳入。還利用去年冬閑時間舉辦畜牧養殖知識培訓,指導和幫助牧民做好飼草料儲備、接羔育幼、春季防疫等工作。同時,積極引導農牧民調優種養結構,促進畜牧業提檔升級。
近年來,我區在培訓“充電”、精准指導上發力,積極組織技術人員深入養殖場(戶),指導農牧民加強妊娠母畜、產后母畜和仔畜的飼養管理,控制圈舍環境,尤其做好春季新生畜禽的防寒保暖和抗應激能力,讓農牧民養殖“有術”。
與此同時,加強接羔保育期間動物疫病防控,堅持預防為主,引導農牧戶做好圈舍消毒工作,進行死畜無害化處理,控制和消滅疫病傳播來源,確保不發生重特大動物疫情。還指導農牧戶備好治療羔羊易發疫病藥品,扎實做好孕畜、瘦弱畜的補免工作,消除免疫漏洞,確保接羔保育工作順利進行。
行業調度顯示,截至4月末,全區大小畜產仔4116萬頭隻,同比增長1.9%,牲畜成活率持續保持在98%以上。(記者 韓雪茹 見習記者 方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自治區供銷合作社:靶向施策深調研 聚焦中心促發展
- “保障農資供應還有哪些困難?”“進一步提升供銷合作社聯農帶農的突破點在哪裡?”“如何打通流通服務、業務指導的最后一公裡?”……每到一個調研點,自治區供銷合作社調研組的成員們都抓住機會多看、深問、細想,讓“解題之鑰”浮出水面。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自治區供銷合作社把調查研究貫穿主題教育的全過程,結合實際制定調查研究方案,科學確定調研選題,精准細化具體措施,明確責任分工,分課題組成調研組下基層、走企業、問民生,深入到困難多、難度大的地方,採取實地察看、座談討論等方式,不聽匯報、直插一線,與基層網點負責人、當地群眾、脫貧戶面對面交流,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