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黨委農牧辦負責同志就制定實施《內蒙古自治區黨委 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答記者問

近日,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印發了《內蒙古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內蒙古自治區黨委農牧辦負責同志就《實施意見》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實施意見》的出台背景是什麼?
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是黨中央著眼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的戰略部署。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沒有農業強國就沒有整個現代化強國﹔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社會主義現代化就是不全面的。2022年,內蒙古自治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農牧業農村牧區現代化邁出新步伐。2022年,全區糧食生產實現“十九連豐”,糧食產量達到780億斤,糧食作物平均單產達到每畝748.1斤,均創歷史新高﹔畜牧業生產實現“十八連穩”,全區豬牛羊禽肉產量278萬噸,牛奶產量734萬噸﹔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641元、同比增長7.1%,增速高於全區城鎮居民收入和GDP增速﹔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持續改善,鄉村治理水平不斷提升,農牧業農村牧區發展形勢持續向好,農村牧區改革深入推進,農村牧區社會保持穩定安寧。
今年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建設農業強國的開局之年,做好“三農”工作十分重要。2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向社會公開發布,這是新世紀以來中央連續出台的第20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再次表明黨中央加強“三農”工作的鮮明態度,發出重農強農的強烈信號。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部署要求,全面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制定出台了《實施意見》。《實施意見》錨定加快建設農牧業強區目標要求,以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為牽引,緊緊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守牢的底線、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緊緊圍繞“擴大數量、提高質量、增加產量”,明確重點任務和政策舉措,充分體現了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始終把“三農三牧”工作擺在重中之重位置、堅持農牧業農村牧區優先發展的堅定決心。
問:《實施意見》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答:《實施意見》共9個部分39項,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穩糧食、守底線、促增收、興建設、強保障”。“穩糧食”強調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畜產品穩產保供,加強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農牧業科技和裝備支撐,確保全區糧食產量穩定在780億斤左右。“守底線”強調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穩定完善幫扶政策,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促增收”強調促進農牧民就業增收、農牧業經營增效,賦予農牧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拓寬農牧民增收致富渠道。“興建設”強調加強村庄規劃建設,推進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加強農村牧區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基本公共服務能力,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強保障”強調政策保障和體制機制創新,加強黨對“三農三牧”工作的全面領導。
問: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方面將採取哪些措施?
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實施意見》對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畜產品穩產保供作出全面部署,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在目標上,重點是穩面積、提單產、力爭多增產。一是面積要穩住。繼續將糧食生產目標任務下達各盟市,分區域推廣大豆、玉米等作物單產提高技術,開展噸糧田創建,確保全區糧食產量穩定在780億斤左右。同時,加力擴種大豆油料,實施耕地輪作項目,探索利用鹽鹼地種植大豆,扎實推進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穩定油菜種植面積。二是產能要提升。《實施意見》提出,要落實好國家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打造300萬畝高產高效典型。大力推進奶業振興,做大做強奶業產業鏈,力爭2023年奶業全產業鏈產值突破2000億元。加快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設施農業高產高效示范區,力爭新增設施農業面積20萬畝左右。做大做強現代設施畜牧業,擴大中東部地區肉牛養殖,推動肉羊養殖向玉米主產區集中,穩定優勢區生豬產能。要樹立大食物觀,加快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豐富“菜籃子”產品供給。
在措施上,重點強化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的物質基礎。一是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耕地保護和用途管控,嚴格規范耕地佔補平衡管理,嚴格控制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制定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准農田規劃,完成395萬畝高標准農田建設任務。二是強化科技裝備支撐。推動農牧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開展育種攻關。強化農機裝備研發推廣,完善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推動作業量與補貼有效挂鉤。
在政策上,重點是健全農民種糧掙錢得利、地方抓糧擔責盡義的機制保障,充分調動地方抓糧、農民種糧積極性。一是抓責任落實。強化黨委和政府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以責任落實推動政策落實和工作落實。二是抓政策引導。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落實三大主糧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政策。繼續落實產糧(油)大縣獎勵政策。完善農資保供穩價應對機制。
問: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方面,內蒙古將採取哪些舉措?
答: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實施意見》繼續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底線任務之一進行強調部署。一是抓監測幫扶落實。實行日常動態監測和定期集中排查相結合,進一步提升識別精准性、幫扶針對性,及時化解因疫因病因災等返貧致貧風險隱患。實行分類幫扶,對有勞動能力、有意願的監測戶,落實開發式幫扶措施﹔對因病因殘導致喪失勞動能力或無勞動能力的,做好兜底保障。二是抓發展動力培育。把增加脫貧群眾收入作為根本要求,把促進脫貧旗縣加快發展作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扶志扶智,聚焦產業就業,不斷縮小收入差距、發展差距,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用好中央和自治區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重點支持補上技術、設施、營銷等短板。實施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保持脫貧人口就業規模總體穩定。三是抓幫扶政策完善。全面落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政策,持續加強易地搬遷后續扶持,鞏固易地搬遷脫貧成果。引導金融機構細化對脫貧地區的支持措施,保持脫貧地區信貸投放力度不減。深化京蒙協作、中央單位定點幫扶、“萬企興萬村”行動等幫扶機制,促進形成防止返貧工作合力。發揮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考核評估“指揮棒”作用,壓緊壓實各級責任。
問:在拓寬農牧民增收渠道方面採取哪些利好政策?
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對此,《實施意見》提出了政策支持措施,重點抓好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穩定就業增加工資性收入。內蒙古農牧民工資性收入還有很大增長空間。要落實好國家各項穩崗紓困政策,加強就業培訓,提高就業技能,創造就業機會,穩定農牧民工就業。同時,將大力發展縣域富民產業,聚焦玉米、奶業、肉牛、肉羊、羊絨、馬鈴薯、飼草7大重點產業鏈,深入實施延鏈強鏈補鏈行動,吸納農村牧區富余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
二是經營增效提升經營性收入。內蒙古家庭經營淨收入是農牧民增收的主力。要深入開展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提升行動,積極創建合作社示范社和示范家庭農牧場,鼓勵服務組織積極創新服務方式,發展多環節、全程生產托管等服務模式,提高服務質量,帶動小農牧戶實現節本增效、提質增效、營銷增效。
三是財產賦權增加財產性收入。內蒙古財產淨收入還有很大潛力可以挖掘。要深化農村牧區土地制度改革,扎實搞好確權,穩步推進賦權,有序實現活權,賦予農牧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創造條件增加農牧民財產性收入,讓農牧民更多分享改革紅利。
四是政策保障拓展轉移性收入。內蒙古轉移淨收入是農牧民特別是脫貧人口、農村牧區低收入人口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繼續積極爭取惠農惠牧政策補助補貼,確保農牧民轉移性收入逐年增長。同時,加大政策宣傳解讀力度,講清好政策、算好補貼賬,讓農牧民群眾吃上增收“定心丸”。
問:如何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有哪些重點任務?
答:在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做好“土特產”文章。《實施意見》據此對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了具體部署,提出三項重點任務。
一是在彰顯特色上下功夫。鄉村產業發展的關鍵是用好一方水土,開發鄉土資源。聚焦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准化生產,制定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促進條例和奶業肉業振興條例,出台肉牛、肉羊、馬鈴薯、羊絨、飼草等產業鏈支持政策措施,全力推動農牧業重點產業鏈建設。
二是在產業融合上下功夫。縱向上,貫通產加銷。做大做強農畜產品加工業和流通業,大力發展預制菜肴等精深加工,發展牛羊肉精細分割、冷鮮肉加工、熟食制作,促進“運畜”向“運肉”轉變,力爭主要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72%。橫向上,融合農文旅。加快發展現代鄉村服務業,支持發展鄉村餐飲購物、文化體育、旅游休閑、養老托幼、信息中介等生活服務,推動鄉村由賣產品向同時賣服務轉變。
三是在優化布局上下功夫。以各類產業園區建設為抓手,完善縣鄉村產業空間布局,著力提升縣域產業承載和配套服務功能,增強重點鎮集聚功能,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向產地下沉、向園區集中,打造城鄉聯動的產業集群。
問:自治區對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作出哪些具體部署?
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一體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實現鄉村由表及裡、形神兼備的全面提升。《實施意見》對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作出了具體部署,重點是硬件、軟件兩手抓。
一手抓硬件建設。以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公共服務能力提升等為重點,有力有序推進鄉村建設。堅持縣域統籌,分區分類編制村庄規劃。用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政策,優先保障農牧民居住、鄉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空間和產業用地需求。推進農村牧區戶廁問題整改,新建改建農村牧區衛生戶廁6萬個。新擴建農村牧區供水保障工程500處、邊境地區分散式水源點工程820處。有序推進農村牧區教育、醫療、養老、未成年人關愛等重點工作。同時,要充分尊重農牧民意願,多聽群眾意見,引導農牧民全程參與鄉村建設。
一手抓軟件建設。不斷完善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讓農村牧區既充滿活力又穩定有序。一是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完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提升網格化服務管理水平。深化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推廣應用積分制、清單制、數字化、接訴即辦等治理方式,提升鄉村治理效能。二是加強農村牧區精神文明建設。廣泛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群眾性宣傳宣講,在農村牧區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傳教育活動和“黨的聲音進萬家”主題文明實踐活動。持續推進農村牧區移風易俗,通過制定規范、強化村規民約等方式,集中治理高價彩禮、人情攀比、薄養厚葬、鋪張浪費等突出問題。
問:農牧業農村牧區領域在強化政策保障和體制機制創新方面有哪些政策亮點?
答: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需要真刀真槍地干,需要真金白銀地投,要形成政策合力和工作合力。《實施意見》重點從投入、人才、體制機制保障等方面提出政策亮點。第一,健全鄉村振興的多元投入機制。一是政府投入。強調堅持把農牧業農村牧區作為一般公共預算優先保障領域,壓實政府投入責任,穩步提高土地出讓收益用於農牧業農村牧區比例,將符合條件的鄉村振興項目納入地方政府債券支持范圍。二是金融投入。引導金融機構加大農牧金融、普惠金融信貸投放力度,鼓勵金融機構在保障糧食安全、支持種業振興、健全農村牧區金融服務體系方面探索創新。三是社會資本投入。健全政府投資與金融、社會投入聯動機制,鼓勵將符合條件的項目打捆打包按規定由市場主體來實施,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按市場化原則更多投向農牧業農村牧區。第二,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統籌推進新型農牧業經營和服務主體能力提升、種養加能手技能培訓、農村牧區創新創業者培養等行動,培育高素質農牧民1.5萬人以上,培育鄉村產業振興“頭雁”780名。完善城市專業技術人才定期服務鄉村的激勵機制,對長期服務鄉村的在職務晉升、職稱評定方面予以適當傾斜。持續實施鄉村振興巾幗行動、大學生志願服務鄉村振興計劃。第三,健全鄉村振興推進機制。一是全面落實鄉村振興責任制。堅持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各級黨政一把手要親自謀劃部署、親自組織推動,旗縣委書記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農三牧”工作上,當好一線總指揮。二是完善鄉村振興督查考核機制。統籌開展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考核評估,將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情況作為盟市、旗縣、鄉鎮三級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推動鄉村振興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問:在深化農村牧區改革方面作出了哪些部署安排?
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迫切需要改革增動力、添活力。新時代新征程深化農村改革總的思路是,繼續把住處理好農民和土地關系這條主線,搞好農村集體資源資產的權利分置和權能完善,讓廣大農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實施意見》主要從兩個方面作出部署安排。
一是深化農村牧區土地制度改革。主要是統籌推進農村牧區承包地、宅基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三塊地的改革。承包地方面,重點是穩妥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延包工作模式。探索在尊重農民意願的前提下,解決好土地細碎化問題。宅基地方面,重點是穩慎推進農村牧區宅基地制度改革和亂佔耕地建房住宅類房屋專項整治兩項試點。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有效實現形式。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方面,重點是穩慎推進10個旗縣農村牧區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探索建立兼顧國家、農村牧區集體經濟組織和農牧民利益的土地增值收益有效調節機制。
二是發展新型農村牧區集體經濟。重點是鞏固拓展農村牧區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既要鼓勵集體經濟組織健全完善運行機制和收益分配機制,也要積極探索多樣化發展途徑,開展資源發包、物業出租、居間服務、資產使用權入股等風險較小、收益穩定的經營活動,提高集體經濟收入和服務帶動能力。同時,要健全農村牧區集體資產監管體系,充分保障集體成員的知情權、參與權、經營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鄂爾多斯市獲評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優秀城市
- 記者從鄂爾多斯市政府獲悉: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聯合印發《關於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2022年度評估結果及2023年重點工作的通知》,公布2022年度全國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評估結果,鄂爾多斯市被評為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優秀城市和在重點領域(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建設)取得積極成效的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城市,獲得國家四部委通報表揚。 評估認為,內蒙古西部(包頭—鄂爾多斯)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積極構建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現代產業基地,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促進產業由集聚發展向集群發展全面提升,2022年度各項工作成效顯著,經濟發展各項指標表現突出。…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