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名師“走進”每個課堂

“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這本是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上來自北京名校的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文《雪地裡的小畫家》的課程資源,近日卻出現在了內蒙古師范大學附屬學校劉鳳祥老師的一年級下冊數學課堂上。
劉鳳祥本節課講授的是認識圖形,她運用國家智慧教育平台資源,將語文知識巧妙融入數學課堂,作為導課部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這是內蒙古師生、家長活學活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的一個縮影。自治區教育廳鼓勵教師運用國家平台教育資源開展課程教學、課后服務、教師研修、線上教研等,開展家庭教育,通過“雲平台”架起家校溝通的橋梁,讓“互聯網+”賦能自治區基礎教育發展。
在內蒙古師范大學附屬學校的課堂上,靈活運用國家智慧中小學教育平台已成為全校師生的思想和行動自覺。學校充分依托平台,從自主學習、教師研修、教師備課、雙師課堂、家校交流、答疑輔導、作業活動、課后服務等應用場景提升教師教育教學素養、研究素養和數字化素養,更新家長家庭教育理念,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升,豐富課余生活。
此外,學校創新性應用平台資源開展師范生培養,為新入職教師和師范實習生提供職前、職中、職后的培訓。來自內蒙古師范大學計算機學院的大三實習生劉暢說:“入校以來,老師們經常指導我們科學高效運用平台備課、學習,通過國家平台,我們得以接觸到最優秀的教師、最前沿的教學資源,對我們師范生來說成長很快。”
自治區教育廳基礎教育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教育廳正在著力推動平台在全區中小學的全面使用,並推動建立自治區、盟市、旗縣、學校四級平台應用指導團隊,強化專業隊伍建設。同時,不斷優化平台功能,匯聚和征集自治區特色優質教育資源。教育廳還以“揭榜領題”模式,開展平台應用試點示范區(校)創建活動,持續推動平台與教學的深度融合,要把平台應用作為貫徹落實“雙減”政策、深化教育評價改革、賦能教育質量提升的有效載體和重要途徑,讓廣大師生共享更多更優質的數字化資源,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記者 劉志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