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左后旗:鼓“牛氣”使“牛勁”干“牛事”

4月28日,通遼市科左后旗委書記解春賀等領導帶領旗直部門負責人和蘇木鎮場黨委書記,先后在5個蘇木鎮、13個嘎查村、11戶養牛大戶及奶制品廠、養殖場和牧草基地召開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現場觀摩會,找不足、賽成績、比措施。“我們開展這樣的觀摩會,就是要深入落實通遼市建設'全國肉牛產業第一重鎮'的發展定位,發揮科左后旗在肉牛產業發展中的核心優勢,為打造標准化模式化養殖示范旗立標杆樹樣板。”解春賀說。
年初以來,科左后旗借全市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的東風,高標准謀劃、全方位推進,再次吹響全旗大力發展肉牛產業的號角:
召開全旗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制訂全旗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建設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數據平台、成立全旗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一辦八組”“1加9”工作體系、開展全旗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
科左后旗緊緊抓住自治區、通遼市推動肉牛產業發展的利好政策,舉全旗之力堅定不移走產業化、標准化、集約化、品牌化之路,不斷放大優勢、補齊短板、做優品質,肉牛產業發展迎來“又一春”,繪就了一幅“牛”氣沖天的鄉村振興壯美畫卷。
科學養殖 建設肉牛繁育新模式
清晨5點,阿古拉鎮特格希巴雅爾嘎查養牛大戶包明山就早早起床在養殖小區的牛舍裡忙碌著。
特格希巴雅爾嘎查利用旗鄉村振興局投入的500多萬元,建設佔地70畝的8棟960平方米牛舍、750平方米犢牛舍、6400立方米青貯窖,為83戶村民每戶分配12頭育肥牛場地。現在小區有700頭牛,其中育肥牛370頭。
“政策越來越好,嘎查95%的農戶都養牛,技術、銷路、防疫都不用操心。”包明山說得興奮,底氣十足。而這底氣來源於科左后旗一項項“由數量規模第一向綜合效益第一轉型升級”的肉牛產業發展措施。
努古斯台鎮天山牧業公司900頭牛膘肥體壯。那日蘇攝
科左后旗圍繞由數量規模第一向綜合效益第一轉型升級,把規模化、組織化、標准化養殖作為轉變肉牛產業發展方式、提高產業綜合效益的關鍵舉措,按照規模發展區、產能拓展區、綜合產業園區進行布局,推動肉牛養殖擴群增量。突出抓好“小規模、大群體”自繁自育發展模式,逐步推動基礎母牛養殖向標准化規模化方向發展。組織開展良種母牛普查鑒定,將達到國家標准中國西門塔爾母牛一級以上的牛認定為良種母牛,佩戴統一耳標,建立電子系譜檔案,進行統一管理。同時重點培育一批基礎母牛超萬頭的蘇木鎮和超千頭的嘎查村,推廣科爾沁肉牛地方標准及“蒙”字標標准,科爾沁肉牛生產10項主推技術以及標准化牛舍建設參數,廣泛開展肉牛飼養管理、疫病防控、飼草料調制等標准化技術培訓。培訓養殖戶1萬人次,創建肉牛養殖標准化示范場25家,打造肉牛養殖示范村4個,進一步提升肉牛標准化養殖比重。
2022牧業年度牛存欄104.3萬頭,其中繁殖母牛存欄66.6萬頭,牛出欄32.7萬頭。全旗有家庭牧場799家,養牛專業示范合作社1969個,人畜分離養殖小區52個。19個蘇木鎮中有10個養殖規模超5萬頭,262個行政村中有44個養殖規模超5000頭。
“2021年,我把劣質牛全賣了,花45萬元購買了7頭優質母牛,開始走自繁自育養高品質牛的路子。2022年在牛價大跌的情況下,8月齡小母牛每頭也能賣到2萬多元。”望著牛舍裡膘肥體壯的28頭母牛,巴彥毛都蘇木巴彥毛都嘎查養牛大戶和平高興地說。
依托西門塔爾牛乳肉兼用優勢,科左后旗充分挖掘66萬頭基礎母牛擠奶潛力,通過自治區奶業振興項目,為擠奶戶發放每噸30元的飼草料收儲補貼﹔旗級整合資金,為奶制品作坊的送奶戶發放每斤奶0.50元的飼草料補貼,大力扶持奶制品作坊發展,全旗現有傳統奶制品作坊257家,年加工牛奶4000余噸,同時,鼓勵龍頭企業發展奶業,新牛科技公司奶(肉)一體化項目已進口優質奶牛20000頭,年產鮮奶12.24萬噸。蒙泰元奶制品加工廠每日加工鮮奶3000公斤,年銷售額3000萬元,帶領周邊50多個養牛戶開了奶制品店,奶豆腐、奶鍋巴等13種產品銷往北京、上海、沈陽、呼和浩特等全國各大城市。
隨著黃牛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科左后旗通過定向招商、補鏈招商,大力培育以皮、毛、骨、血、內臟等副產品為原料的精深加工企業,生產高科技生物醫藥制品、保健產品,向醫藥、食品、服裝產業延伸拓展,立足打造民族品牌。這些深加工企業全年可消耗200萬頭牛的鮮骨近4萬噸,動物脂肪2萬噸,牛血液2萬噸,牛筋腱1萬噸,實現提高牛副產品原材料40%的價值,大力帶動牧民養殖業發展,增加牧民的養殖收入。
買牛有貸款,養牛有保險、繁殖有技術、出欄有銷路。在伊胡塔黃牛交易市場,科左后旗地域廣闊、飼草資源豐富、黃牛品種優良的優勢得以充分彰顯,眾多來自黑龍江、遼寧、山東、上海、廣東等地的客商紛至沓來,與農牧戶進行交易。
為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發揮資源優勢,提高肉牛品種質量,今年初,科左后旗制定了推動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將年度指標任務逐項分解落實至各蘇木鎮場。狠抓種源核心工程,建設市級以上核心育種場1處,完成牛冷配42.58萬頭。推進肉牛產業大數據平台建設,建立肉牛“一牛一檔”電子檔案。大力發展標准養殖,充分發揮新牛等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大力發展以合作社、家庭牧場為主的“小規模、大群體”自繁自育育肥牛養殖模式,創建肉牛養殖標准化示范場25家,打造肉牛養殖示范村4個,建設改造育肥牛養殖小區、規模養殖場8個,年內出欄肉牛38.35萬頭以上,其中深度育肥牛6.5萬頭以上。同時依托“科爾沁牛”和“英雄上馬的地方”區域公用品牌,努力培育一批在全國全區有影響力的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黃牛之鄉”品牌越擦越亮,科左后旗大地上的“牛群”也越來越龐大。
“公司第七牧場正在緊張建設中,預計下半年牛存欄將達到2.5萬頭,在科左后旗養牛,會越來越牛了。”新牛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王鐸說。
“今年我家基礎母牛計劃發展到100頭,犢牛60頭。在200畝草牧場的基礎上,再承包50畝種牧草。養殖規模和效益越來越好,日子越過越美啦!”阿古拉鎮道日蘇嘎查烏力吉套吐格說。
提質增量,實施肉牛集中育肥工程
走進天山牧業公司,一排排標准化的牛舍排列整齊,900多頭膘肥體壯的黃牛悠然自得,它們佩戴專屬“身份証”,吃著營養師精心調配的“營養餐”。天山牧業公司建有7棟棚舍、14個牛活動場,有“天真牛牧場”“巴爾魯克”兩個注冊商標。2022年出欄育肥牛2000頭,今年計劃育肥牛出欄3500頭,預計年銷售額突破8000萬元。
擴群增量、提升質量,補齊育肥短板是關鍵。針對規模育肥牛少、效益不高等問題,科左后旗聚焦提質增量,實施肉牛集中育肥工程,鼓勵”散欄”飼養、深度育肥,一大批養牛示范企業、明星養殖戶脫穎而出。
阿古拉鎮賽音呼都嘎嘎查育肥牛大戶紅梅,選優質的西門塔爾小公犢牛“散欄”育肥12個月,平均體重1500斤左右出欄。去年紅梅家出售育肥牛90頭,純收入30萬元。“‘散欄’飼養的牛由於場地寬敞,出肉率高、膘情好,每頭牛可多賣1500元左右。”紅梅的丈夫青春說。
阿古拉鎮特格希巴雅爾嘎查育肥牛大戶包明山對斷奶公犢牛深度育肥,以犢牛飼料為主,6月齡體重就能達到500斤以上。通過10個月的持續育肥,達到1500斤以上出欄,每頭平均4萬元,最高的一頭賣了7萬元。“科學育肥才能賣上好價錢。”包明山說。
科左后旗鼓勵養牛戶自繁自育直線育肥,通過典型示范、政策扶持和科學飼養技術普及等措施,實現從數量向質量的轉變,不斷提高養殖效益。同時充分發揮新牛公司、天山牧業等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大力發展以合作社、家庭牧場為主的“小規模、大群體”自繁自育直線育肥模式,創建肉牛養殖標准化示范場25家,打造肉牛養殖示范嘎查村4個,建設改造育肥牛養殖小區、規模養殖場8個,培養育肥牛示范戶620戶。同時扶持養殖場深度育肥,推動規模養殖場與本地屠宰加工企業開展訂單合作,建立穩定的牛源供給渠道。
今年,科左后旗制定出台扶持育肥牛養殖特別是深度育肥的政策措施,推廣“戶繁、企育、龍頭帶動”“規模養殖、集群發展”等模式,引導中小養殖戶發展肉牛育肥,擴大育肥牛養殖群體。鼓勵龍頭企業和其他社會資本通過租賃、購買等方式盤活利用閑置養殖場開展集中育肥。探索以集體經濟或合作運營的方式發展規模育肥,減少基礎設施投入,風險共擔、規模管理,提高老百姓養殖收益,創新發展“小規模大群體”模式。全旗建設改造育肥牛養殖小區、規模養殖場8個,盤活閑置規模養殖場2個。先后有9個嘎查村實施整村推進規模育肥項目,全旗使用直線育肥技術養殖戶佔比達40%。今年將出欄肉牛38.35萬頭,其中深度育肥牛6.5萬頭以上。
多元供給,強化肉牛飼草料保障
努古斯台鎮哈拉嘎台嘎查去年集中連片種植優質牧草2400畝,年產鮮草9600噸,為嘎查4422頭肉牛提供優質飼草保障。今年還計劃擴大牧草種植面200多畝。“我們正在籌辦草業合作社,還要和鐵嶺的一家農場合辦顆粒飼料加工廠。”嘎查黨支部書記包青說。
吉爾嘎朗鎮伊和淖爾嘎查薛東海去年種植青貯玉米50畝,紫花苜蓿100畝,種植玉米40畝。養牛36頭,其中基礎母牛26頭,犢牛10頭。今年3月份已出售10頭牛犢,全年養殖業收入26萬余元。薛東海說:“草料充足才能養好牛。”
近年來,科左后旗把農作物秸稈作為牲畜飼草料的主要來源,組織技術人員進村培訓、現場指導,大力推廣秸稈“三化兩貯”“秸稈還田”“秸稈生物飼料、燃料”技術,同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進秸稈加工機械5707台,努力提高農作物秸稈轉化利用率。建設高產全株青貯玉米示范基地2000畝,新增專用全株青貯玉米種植面積5萬畝,專用青貯面積達到85萬畝。糧飼兼用青貯玉米種植面積保持在100萬畝。新增紫花苜蓿種植面積2000畝,保存面積達6.5萬畝。規劃羊草種植面積4萬畝,飼草料種植總面積195.5萬畝。
科左后旗奶制品成為市場上的暢銷貨。郝曦暉攝
今年全旗建設優質節水高產穩產飼草料生產基地110萬畝,擴大全株青貯玉米和苜蓿、燕麥等優質飼草種植面積,全面落實羊草種植任務,拓寬飼草料供給途徑。堅持農區、牧區聯動,加快建立地域性飼草平衡機制。推進種養結合、草畜配套,形成植物生產、動物轉化、微生物還原的生態循環系統。全旗種植青貯玉米185萬畝,新增紫花苜蓿種植面積0.2萬畝、羊草種植面積2萬畝。
同時,落實秸稈綜合利用各項政策,按照專業化生產、市場化經營的發展思路,培育和發展秸稈收儲加工專業大戶、合作組織和公司,開發生產秸稈壓塊飼料和秸稈發酵飼料等,把秸稈收儲加工作為農村經濟新興產業來培育,全旗秸稈飼料化利用率達70%以上。研究完善了科爾沁肉牛飼料標准,引導飼料企業與科研院校合作開展節本增效類飼料配方科技攻關,提升產品科技含量。今年飼料總產量將達50萬噸。
科左后旗依托黃牛資源優勢,在養殖模式、產業布局以及市場領域踐行綠色發展新理念,正在走出一條牛氣沖天的黃牛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子。(趙文嘉、馮吉、馮新蕾、陳娛秋)
來源:科左后旗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