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產業進階“玩”的就是科技創新

4月17日,包頭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北科交大機器人展廳,工作人員正在調試碼垛轉運六軸機器人。記者 金泉 攝
如何轉化包頭更多的稀土永磁材料?
如何推動稀土產業鏈向下游延伸,讓價值鏈“進階”?
如何實現到2025年內蒙古稀土產業產值達到1000億元?
科技賦能產業變革,創新帶來發展機遇。
“驅動鏡頭馬達可以推動鏡頭上下移動變焦。”在包頭市江馨微電機科技有限公司,一個隻有半個指甲大小的“螺母”吸引了人們的注意。
“這就是一款稀土永磁電機,專門給手機攝像頭提供動力,已經應用在華為、小米等多家知名企業,在國內的專利授權80項。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包頭稀土的獨特性。”
走進稀土產業鏈上的另一家企業——內蒙古北科交大機器人有限公司,仿佛來到“超能陸戰隊”:兩個橘色的“手臂”是吸附式碼垛機器人和抓取式碼垛機器人,另一邊是鋁行業定制款的碳塊打磨機器人,滿屋子轉的一隻“機器狗”是行走式巡檢機器人,天花板的軌道上轉圈圈的是軌道式巡檢機器人。
“作為高科技公司,我們是為稀土等行業服務的企業。有了巡檢機器人,很多高危行業就可以把工人解放出來,他們的人身安全和身體健康都能得到保護。”內蒙古北科交大機器人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虞軍說,“碳塊打磨機器人有3億元的產值,‘機器狗’已簽訂近3000萬元的訂單。”
包頭市被譽為“中國稀土之都”。包頭稀土在科技領域大放光彩,應用在手機、電腦、醫療、工業等領域。微型攝像頭自動對焦馬達,不僅打破國外壟斷的局面,還填補了內蒙古的產業空白,延伸了稀土磁性材料產業鏈,核心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過去幾年,包頭稀土在科技創新方面不斷取得新突破。如今,包頭稀土不斷在創新上謀跨越,在特色上做文章,用科技創新力量推動稀土產業在高質量發展的路上“進階”。
近年來,包頭市全力推動稀土產業轉型升級,已形成了“稀土原礦開採、選礦、冶煉、分離、功能材料、終端應用”完整產業鏈條,實現了稀土功能材料產業全覆蓋。
內蒙古將稀土產業發展列入《內蒙古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和《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新材料產業實施方案》等專項規劃,出台《關於加快稀土產業轉型升級的若干政策》。
藍圖繪好,稀土產業制定出全新“作戰圖”。
“玉米可以做成味精,味精可以炒菜,我們不但要吃玉米,我們還要吃炒菜。當前稀土產業要在‘鏈’上發力,把終端產品稀土永磁電機做起來。”包頭市稀土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鄔軍軍形象地比喻了稀土產業鏈要縱向延伸。
包頭北方中加特電氣有限公司位於稀土產業鏈的終端。公司生產的一台6KV500KW永磁直驅變頻調速一體機替換3台315KW電機+液力耦合器+減速機,節電率33%。公司常務副總馬麗佳說:“雙碳政策出台后,耗電最大的就是電機。我們生產的是功率500KW以上的定制款電機,根據客戶的具體需求定制適應具體工作場景的產品。”
“2022年,包頭市稀土產業產值460億元,2023年,計劃產值達到600億元。下一步,要提高整體產業競爭力,加大可持續研發水平,加大稀土產品開發力度,同時要解決產業配套能力,延鏈補鏈強鏈,打造稀土產業集群,成為全國重要的永磁材料制造基地。”鄔軍軍說。(記者 紅艷 蔡冬梅 張慧玲 徐躍 金泉 劉墨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