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巴斯絨山羊緣何成為羊中“貴族”︱“印象絨都”融媒行(中)

在全國各地的餐廳,都能出現鄂托克旗阿爾巴斯絨山羊的身影,其不僅口味獨特,且營養價值豐富,深受市場青睞。
為什麼阿爾巴斯山羊肉如此受歡迎呢?
“鄂托克旗阿爾巴斯絨山羊品種久遠,它是當地廣大農牧民經過長期的飼養選育及自然進化而形成的珍稀地方優良畜種,是來自鄂托克的禮物。”鄂托克旗農牧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苗雄說道。
晚春時節,伴著草原春光,走進鄂托克旗中昊細絨羊繁育專業合作社,一群阿爾巴斯絨山羊好奇地圍過來,還有剛出生不久的小羊羔跟在母羊身后追著跑……
“今年,我家一等絨預計能達到40%,絨收入預計15萬元左右。”說起羊絨產量,鄂托克旗中昊細絨羊繁育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韓建新滿臉笑意地說,這主要得益於阿爾巴斯絨山羊種源好、基因好,農牧民收入增加了,現在大家養殖阿爾巴斯絨山羊的積極性越來越高了。
絨山羊產業是鄂托克旗最具特色的傳統產業,“阿爾巴斯絨山羊”是來自草原的禮物,更是當地最靚的形象代言。
欲打造世界級羊絨產業,“殺手锏”就是種源。近年來,鄂托克旗從種源著手,通過選種選育,改善絨山羊的生產性能,推動阿爾巴斯絨山羊超細型、絨肉兼用型、高繁型特征的優質種群建立,帶動產業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從而推動構建世界級羊絨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通道”順暢。
絨靠基因,肉靠草料,肉絨兼用的阿爾巴斯絨山羊,可謂佔盡天時地利。
在鄂托克旗都西山細絨羊專業合作社養殖大戶農牧民家中,羊圈裡面竟然一隻羊都沒有。
羊去哪啦?
烏仁都西嘎查牧民莫日根指向了前面的山坡……
隨著所指方向,仔細看,原來羊都在山上呢。
鄂托克旗都西山是阿爾巴斯絨山羊核心原種保護區,這裡有著血統最純正的阿爾巴斯絨山羊,阿爾巴斯絨山羊就是從這裡走向了全世界。
“我們這裡的阿爾巴斯絨山羊出欄肉價就能賣到45-50元/斤。”莫日根說道,貴自然有貴的道理。
這裡的阿爾巴斯絨山羊,上山能嘗“百草”下山可飲“甘泉”,肉質細嫩多汁、鮮香爽口,高蛋白、低脂肪,被譽為“肉中人參”。
正是得天獨厚的純種基因和純淨的大草原,養育了肉質鮮美的阿爾巴斯山羊。
目前,鄂托克旗阿爾巴斯絨山羊存欄約180萬隻,個體平均產絨量達到650克以上,年產原絨780噸,佔全自治區的10%左右,年出欄山羊90萬隻,年產肉1.8萬噸,是內蒙古自治區阿爾巴斯白絨山羊養殖量最大的旗區。
有好羊則有好絨,阿爾巴斯絨山羊有裡又有面,有肉又有絨。鄂爾多斯以守好、壯大、叫響阿爾巴斯絨山羊產業為重點,讓“纖維寶石”“肉中人參”為更多人所知所用。一個個鮮活實例、一組組生動數據,充分說明了農牧民發展養殖的干勁更足了,構建世界級羊絨產業的漣漪效益正在擴散……
記者手記
一隻羊讓鄂爾多斯從中國走向世界,讓絨都——鄂爾多斯溫暖全世界成為現實。
從阿爾巴斯雜交引發的“羊絨大戰”到農牧民自覺打響純種阿爾巴斯絨山羊“血統”保衛戰﹔從羊絨羊毛混合賣到“優質優價”“按質論價”羊絨收購保護政策的落地﹔從農牧民單打獨斗沒銷路到“公司+合作社+農戶”抱團出擊共致富,阿爾巴斯絨山羊產業走出了一條特色化培育、現代化經營、規模化生產的新路子,真正讓鄂爾多斯溫暖全世界的熱度不減。
稀缺珍貴的絨山羊資源,如何體現出“軟黃金”“肉人參”應有的價值?品質是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科技創新、品牌戰略,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創新能力,是讓阿爾巴斯絨山羊產業欣欣向“絨”的制勝法寶。把論文寫在牧戶家、羊圈裡,讓更多科研成果化為潤澤鄉村振興的無聲細雨,鄂爾多斯將繼續打造獨一無二的“溫暖”羊絨產業,續寫更加輝煌的“絨耀”故事。(王慧豐、王紅梅、劉洋、張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