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興 安 盟

告別“地趴糧” 興安盟72億斤玉米得到科學儲存

2023年04月14日08:33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興安盟科右前旗大石寨鎮大石寨村,隨處可見的“玉米樓子”成了這裡的一道“景觀”。

  “大石寨村以種植玉米為主,種植面積約6000畝。以前,農戶收獲的玉米露天儲存,往地上一擱,俗稱‘地趴糧’。遇到惡劣天氣‘地趴糧’很容易生霉,不僅浪費了糧食,農戶收入也減少了。”大石寨村黨支部書記曹魁說。

  如何讓“地趴糧”“站”起來?“我們在村裡推廣使用網圍欄儲糧倉,倡導科學儲糧。”曹魁指了指農戶門前的“儲糧神器”說。

  記者看到,網圍欄儲糧倉高2米、直徑1.5米,離地約20厘米。這樣的立體糧倉通風性好、防潮,霉變風險小。“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小小網圍欄儲糧倉發揮了節糧減損、提高糧食質量的大作用。”曹魁告訴記者。

  興安盟糧食產量位列自治區前3名,近年來,在做好糧食高產增產的基礎上,興安盟多措並舉、因地制宜推動科學儲糧工作,做好糧食減損。

  據興安盟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葛雙鵬介紹,該盟大力推廣庭院立體儲糧,指導農戶在庭院裡搭建鋼篩網囤、塑料網囤等儲糧裝具,幫助農戶實現儲糧科學化,大大減少了糧食霉變損失及鼠嗑、禽畜啃食、丟粒等導致的損耗。2022年,興安盟庭院立體儲存玉米25億斤。今年還評選出科學儲糧成效顯著的示范村20個、示范大戶29個、示范“聯戶”10個、示范農戶100個。通過示范帶動,以點帶面、輻射周邊,最大限度減少農戶儲糧環節的糧食損耗。

  不久前,大石寨村被評選為“科學儲糧示范村”,曹魁臉上露出了喜悅的笑容。他說,“科學儲糧示范村”有個特點就是利用村中閑置土地等做好集中儲糧。

  興安盟根據各嘎查村實際情況,合理利用小廣場、荒地和低效閑置用地等公共平整場地探索建設集中儲糧點,變分散儲糧為集中儲糧。

  在科右前旗居力很鎮紅心村黨群服務中心后院,機器聲轟鳴,大型烘干機正在加足馬力作業,一粒粒玉米被烘干后傾瀉而出。

  紅心村組織農戶將玉米脫粒后送到村裡統一地點,在化驗糧食水分后,按照不同的等級統一存放。並記錄好每戶糧食等級、數量、水分等基礎信息,進行烘干,待賣糧時返還村民。全村共計集中儲糧約0.4億斤,不僅減少了糧食損耗,還幫助農戶解決了玉米的銷路問題。

  從“存糧在家”到“存糧在庫”,興安盟通過實施“糧食銀行”產業鏈發展模式,為農戶提供代清理、代烘干、代儲存、代加工、代銷售服務,促進糧食提質進檔,推動節糧減損,幫助農民實現“優糧優儲”,好糧賣好價,增加農民收入。

  去年秋收后,扎賚特旗巴彥高勒鎮種糧大戶朱玉龍就將新收的玉米存進了“糧食銀行”。

  “存到‘糧食銀行’以后,不用擔心這些糧食霉變、損失,保証了品質。價格方面還比較靈活,想什麼時候賣都可以,而且還能賣個好價錢。”朱玉龍如是說。

  在確保風險可控的前提下,興安盟鼓勵扎賚特旗民升糧貿有限公司、突泉縣金利糧貿有限公司等信譽好的糧食收儲企業與種糧大戶、專業合作社等產量大戶開展農企合作,拓展“糧食代存”業務。2022年,興安盟累計實現糧食代存2.6億斤。

  據介紹,“糧食代存”模式為解決種植大戶糧食產量大但儲存條件不足、糧食損失損耗風險高等問題提供了一種有效途徑。

  為營造節糧愛糧的濃厚氛圍,興安盟還結合鄉村習俗,撰寫農戶喜聞樂見的順口溜,通過村村響廣播、貼海報、入戶宣傳政策等多種方式普及節糧減損知識。如今,越來越多的農戶自覺自願將傳統的“地趴”儲糧轉變成科學儲糧,愛惜糧食不遺余“粒”的理念在全盟蔚然成風。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興安盟56個蘇木鄉鎮、847個嘎查村全部有序開展了科學儲糧工作。截至2022年末,全盟72億斤玉米得到科學儲存,佔當年產量的60%左右,按照5%左右的減損率計算,共減少損失損耗3.6億斤左右,為農戶增加收入約4億元。(記者 阿妮爾 實習生 張琳)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