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香自草原來 科爾沁區推動玉米產業鏈擴能升級

提到味精,很多人首先就會想到“梅花味精”,但他們或許不知道,市場上銷售的“梅花味精”就是在通遼市科爾沁區生產出來的。
2003年,通遼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將享譽全球的“通遼黃玉米”進行深加工,提升附加值、帶動產業鏈不斷延伸。經過20年的發展壯大,“通遼梅花”躋身中國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業行列,每年玉米用量達到260萬噸,年產味精55萬噸、各種氨基酸產品26萬噸、副產品36萬噸、生物復合肥40萬噸。
通遼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張啟民攝
“這個項目是2022年3月開工的,預計今年6月份投產,投產后年產氨24萬噸,每年可節約10.2萬噸標准煤。”在通遼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原料氨節能改造項目施工現場,該公司經理李磊介紹,與這一項目同時開工的還有一條蘇氨酸生產線,預計今年8月投產,投產后年可生產蘇氨酸25萬噸,將成為全球單體產量最大的生產線。
“這兩個項目總投資33億元,投產后預計今年的出口產值還會增加。”說起企業近年的發展,李磊感觸很深,“自從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開展以來,我們辦手續、談項目都便捷了很多,還有不少利企惠企政策,這是我們企業能發展壯大的‘后盾’。”
通遼地處世界三大黃金玉米帶,年產優質玉米160億斤以上,佔內蒙古自治區的近30%、全國的3.05%。通遼依托充足的玉米原料,圍繞酸、醇、糖、膠、藥,培育形成了13大類200多種產品的全株產業鏈,小品種氨基酸產能佔世界的40%,“通遼梅花”的發展壯大,提升了通遼市玉米生物科技產業發展的競爭力,為通遼打造世界級小品種氨基酸生產基地、建設全國原料藥生產基地和成品藥基地貢獻了重要力量。
在科爾沁區木裡圖鎮工業園區內,玉米深加工企業不止通遼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家。通遼市德瑞玉米工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6月,是科爾沁區政府招商引資的重點項目,也是科爾沁區玉米深加工的龍頭企業。該公司自2010年玉米胚芽油生產線正式投產以來,產品以精良的品質和鮮明的特點滿足了現代人對“健康膳食”理念的追求,深受市場歡迎。
“你們看到的那幾輛油罐車就是這個月要運到魯花集團的玉米油﹔這邊的兩個儲油罐,是我們為主城區做食用油應急儲備專門建設的。”通遼市德瑞玉米工業有限公司綜合部經理趙冰說,“通遼黃玉米”這樣優質的原料是吸引企業落戶通遼的主要原因。
“這幾年通遼的營商環境越來越好,我們去辦理各種手續不用來回跑,綜合一窗直接就能辦完,為我們節省了不少時間。”趙冰說,公司生產的玉米胚芽油“黃金地帶”品牌被國家綠色食品中心評為“綠色食品”,公司獲得“內蒙古自治區著名商標”“通遼市知名商標”“中國食用油十大品牌”“守合同重信用單位”等榮譽,與科爾沁區對企業的支持密不可分。“我們計劃依托‘黃玉米之鄉’的原料優勢,將產品打造成全國馳名的玉米胚芽油綠色品牌,擴大產品在健康產業中的影響力。”
2022年,科爾沁區梅花生物原料氨技改、蘇氨酸項目進展順利,德勝生物 D-核糖項目完成中試,晟祥生物玉米蛋白飼料加工項目有效提高末端資源綜合利用率,玉米生物產業邁向綠色高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步伐持續加快。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科爾沁區目標明確:錨定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產業鏈水平提檔升級這一目標,堅持強攻產業、決戰工業理念,以鏈式思維推進主導產業集群發展,以更大力度支持中小微企業紓困發展,以優質服務切實挺起工業高質量發展“硬脊梁”,全鏈條壯大優勢產業,實現玉米生物科技產業向綠色、精深、高端延伸。
屆時,會有更多“梅花”集聚科爾沁草原,讓“通遼黃玉米”在更廣闊的“舞台”上大顯身手。(賈雪、張啟民)
來源:科爾沁區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