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呼和浩特全年優良天數合計329天

人民網呼和浩特3月4日電(寇雅楠、實習生高文慧)3月3日,呼和浩特市2022年生態環境工作亮點暨2023年重點任務工作會議召開。會議介紹,2022年呼和浩特市全年優良天數合計329天,優良天數較上一年同期增加11天,達標率90.1%,較自治區考核指標提升7.7個百分點,空氣質量改善情況位列全國第13名,圓滿完成年度考核任務。
同時,在水環境質量方面,全市5個國控考核斷面水質均達到國家和自治區目標考核要求,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到Ⅲ類標准限值。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改善情況位列全國第2名。在土壤環境質量方面,全市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管控率一直保持100%,全市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100%。
據介紹,呼和浩特市2022年生態環境工作亮點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建立4項工作機制。工作調度機制,市政府分管領導每月至少召開一次專題會議,研究調度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推進情況,統籌部署下一階段工作。監督檢查機制,全面落實中央、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和黃河流域警示片指出問題整改措施,對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適時開展專項監督檢查。受理響應機制,聚焦上級要求、輿情反映、群眾舉報、工作通報等重點,突出問題導向,建立健全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受理、交辦轉辦、分析研判、預警督辦、結果反饋、信息公開等機制。責任落實機制,嚴格落實“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管生產必須管環保”的總要求,夯實生態環境保護各方責任,加大對存在問題的整改力度、曝光力度、查處力度和督辦力度。
二是入選“1+4”國家級城市建設名單。呼和浩特市獲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榮譽稱號,此外成功獲批了四個國家級試點示范城市,一是以全國第一名的優異成績,成功獲批國家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獲得中央財政獎補資金21億元(2022~2024年)。二是經生態環境部嚴格評審,成功列入“十四五”時期建設“無廢城市”名單。三是成功入圍“十四五”全國第二批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是自治區唯一入圍城市。四是成功入選全國首批典型地區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城市。
三是圓滿完成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迎檢任務。相繼開展4輪地毯式排查整改,列出78項督察重點關注清單,制定詳細的迎接督察工作手冊。督察組交辦環境信訪案件數(439件)較第一輪(906件)下降一半以上,群眾對呼和浩特的生態環境滿意度顯著上升。督察組反饋意見中單點呼和浩特的問題僅有6項,佔全區(76項)問題的7.8%。
四是六項工作取得新突破。圓滿完成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賽事期間空氣質量保障任務。梳理細化95項重點工作和具體舉措,賽事期間呼和浩特市空氣質量全部為優良,受到生態環境部通報表揚。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核銷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既有建筑面積3.56萬平方米。完成鄉鎮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的保護區劃分,並強化日常排查。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能力大幅提升。完成62處雨污管網混接改造和章蓋營污水處理廠二期技改項目,班定營污水處理廠三期實現穩定運行,困擾已久的污水入河問題基本解決。生態環境監測監察執法效能顯著提升。依托生態環境智慧監管綜合平台,實現監測監察執法向“規范化、精細化、效能化、智能化”轉變。全區污染源執法監測數據報送率排名第一,企業自行監測公布率排名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有序推進。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完成9項,剩余17項已達序時進度。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事項銷號46項,剩余1項(水源地管理混亂)已達序時進度。自治區黃河流域地表水環境問題專項督察反饋問題銷號14項,剩余3項正在扎實推進。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率先高質量完成“三線一單”細化完善工作,成為全區首個發布“三線一單”的盟市。市生態環境局受到國家生態環境部表彰。組織技術人員對660家排污許可証進行現場核查幫扶,完成22個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確保企業持証排污、依法排污。
據悉,2023年呼和浩特市生態環境工作的總體工作思路,歸納為“一條主線”“一個重點”“三個保衛戰”“三個升級版”。一條主線:完善提升“兩屏、四帶”城市生態空間布局,全面鞏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創建成果,筑牢北方地區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一個重點:深入實施“無廢城市”建設。三個保衛戰:高標准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確保圓滿完成年度各項考核指標。三個升級版:優化營商環境“升級版”、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升級版”、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升級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