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地表水環境質量位列全國第二名

“你看,前面那一個個的小點兒都是候鳥,這裡的水質越來越好,候鳥也越來越多。”2月19日,春光明媚,在呼和浩特市郊野公園玉泉區花海段水面,候鳥時而翩躚起舞,時而覓食嬉戲,攝影愛好者們在這裡手機相機齊上陣,用鏡頭捕捉曼妙春光下的精靈。
呼和浩特市郊野公園玉泉區花海段地處大黑河流域,因為有一生態補水口一年四季進行補水,所以即使天寒地凍,這裡仍是流動水域。隨著這裡水質的逐年改善,越來越多的候鳥來此過冬,同時也吸引了不少攝影愛好者。
水是生命之源,亦是城市的靈魂與命脈。近年來,呼和浩特市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推動水環境質量持續向好。2022年,呼和浩特市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變化程度以“-18.45%”位列全國第二名,地表水環境質量改善顯著。
“這是多部門合力治理的成果。”呼和浩特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介紹,2022年,呼和浩特市持續深化水污染防治工作,不斷提升污水收集處理能力和水平,班定營污水處理廠三期12萬噸/日工程實現穩定運行達標排放﹔完成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項目中剩余6個標段排水管網建設任務,徹底解決因污水處理能力不足導致的污水溢流入河問題。完成金山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出水水質由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一級B提升到一級A,有效減少入河污染物數量。
對污水排放源頭,呼和浩特市實施混錯接、漏接、老舊破損管網更新修復工程,完成62處雨污管網混接改造,困擾已久的污水入河問題基本解決。同時,推動工業園區依托城鎮污水處理廠處理工業廢水可行性評估,金橋開發區工業污水處理廠開工建設。制定並實施《呼和浩特市主要河流斷面水質污染補償方案(試行)》,每月開展分段斷面、入河排污口水質監測,對超標斷面責任旗縣區按月扣繳補償金,壓實流域內河湖水質屬地責任。
同時,呼和浩特市積極推進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制定了《呼和浩特市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工作實施方案》,完成對黃河干流、渾河、美岱溝和大黑河等607.5平方公裡的無人機航測及解譯、疑似點位人工核查工作。按照《呼和浩特市入河排污口監測、溯源和整治項目實施方案》,完成市四區和五個旗縣共計700多個排口的排查溯源工作,明確了排污口排水特征、受納水體、責任主體等信息,初步建立了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台賬,為下一步整治工作奠定基礎。
此外,加強入河排污口監測監管,規范入河排污口設置。強化入河排污口監控監測能力建設,13個重點入河排污口全部設置了視頻監控和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實現水質實時動態管控。對現有污水處理廠入河排污口、再生水補水口等22個排口進行了設置審批,規范入河排污口設置。
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接下來,呼和浩特市將深入推進水環境治理,持續打好“三大保衛戰”,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綠色動力。(記者 劉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