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呼和浩特

怎樣走出新能源汽車充電難窘境?

2023年02月20日08:33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如今,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已經進入快車道,新能源汽車以清潔環保、能耗成本低、科技感強等特點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喜愛。

  過去3年,呼和浩特市新能源汽車的逐年新增數量為1201輛、2653輛、6285輛。截至2022年底,內蒙古新能源汽車(不含城市公交車)保有量達到5.6萬余輛,其中呼和浩特市1.45萬輛,位居全區首位。然而“買車容易充電難”這一問題,讓不少消費者對購買新能源汽車態度猶豫。

  如何破解這一痛點?近日記者進行了調查走訪。

  小區安“樁”難

  考慮到新能源汽車不僅環保、能耗費用低,而且經銷商還給免費安裝充電樁,家住呼和浩特市玉泉區水語青城小區的李女士2022年底打算購買一輛新能源汽車。可是當她詢問物業才得知,小區禁止安裝充電樁,隻好改買了一輛燃油汽車。

  去年4月,家住呼和浩特市金宇星城的張先生購買了一輛新能源汽車。由於小區不能安裝充電樁,他隻好選擇在家或單位附近的公共充電站充電。“我的車型是油電混動版,充滿一次電冬天的續航裡程為100公裡,夏天的續航裡程為120公裡,兩天就得充一次電。”2月11日,張先生告訴記者,新能源汽車什麼都好,唯一不方便的就是充電,充滿一次電耗時50分鐘,遇上車多還需要排隊。

  如果在小區停車位安裝私人充電樁,無疑更方便,且充電成本非常低。但是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一些老舊小區沒有固定停車位,無法安裝充電樁。還有一些小區物業公司以可能存在安全隱患、配電容量不夠等為由,不允許安裝充電樁,這讓許多新能源汽車車主叫苦不迭。

  對於車主在小區內安“樁”難的問題,呼和浩特市住建局一位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沒有相關政策文件支持,隻能由業主與小區物業協調解決。

  記者了解到,從2022年開始,呼和浩特青城特來電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免費為有需求的小區安裝充電樁。截至目前,該公司已為美佳花園、富邦小區、新村家園一期、新村家園二期等十多個小區安裝了192個充電樁,方便居民在家門口充電。

  2月10日,記者在美佳花園小區看到,小區的部分停車位上已經安裝了充電樁。“如今在小區就能給汽車充電,既方便又實惠。”王女士開心地對記者說。

  “如果所有小區都可以配套一部分充電樁,那就能極大緩解充電難的窘境。”採訪中,許多新能源汽車車主道出了心聲。

  “目前一些小區因物業不配合、持觀望態度,導致小區安裝充電樁進度滯后。”呼和浩特青城特來電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總監陳麗敏建議,推動小區充電樁建設,還需要各方助力,讓百姓綠色出行之路更加暢通。

  充電站分布不均

  隨著呼和浩特市新能源汽車不斷增多,公共充電站的建設力度也在不斷加大。2月10日,記者對呼和浩特市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布局情況進行了調查採訪。

  當日上午,記者來到位於銀河南街與阿爾山路交會處高架橋下北側的電動汽車公共充電站,看到這裡共設置了6個充電樁,可同時滿足12輛新能源汽車充電。正在給愛車充電的張先生告訴記者:“前兩年我就買了這輛新能源汽車,但那幾年市區的公共充電樁比較少,充電不太方便。不過從去年開始,問題有所緩解,因為這座新建的公共充電站離我家不遠,方便了不少。”

  據了解,呼和浩特市電動汽車公共充電站主要由呼和浩特市燃氣熱力有限公司、呼和浩特青城特來電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投資建設,也有個別商家及加油站建設的電動汽車公共充電站。

  “目前,我們公司已建成投運水岸小鎮充電站、格爾圖充電站等17座新能源充電站,可滿足240輛車同時充電。今年計劃新建的10座公共充電站均已完成電力報裝及現場踏勘,目前正在施工中。”2月13日,呼和浩特市燃氣熱力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經理席雪冬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該公司計劃在2025年之前建設公共充電站55座。

  “雖然市區也新建了不少公共充電站,但是我家周圍沒有,每次充電四處‘打游擊’。”家住呼和浩特市回民區的冀先生告訴記者,他在充電時偶爾會遇上車多排隊及燃油車肆意佔位導致充電樁不夠用的情況,所以他常常選擇夜晚充電。

  記者從呼和浩特市住建局了解到,截至2023年1月底,全市已建成各類公共充電樁2233個,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區域、居民小區、機關單位、商圈和二環路沿線附近,可以滿足一部分新能源汽車的充電需求。但是充電樁數量少、分布不均勻,且時常存在燃油車佔位及充滿電不挪車的現象,令很多新能源汽車車主飽受困擾。

  多數車主不敢跑長途

  去年,剛剛參加工作的趙女士購買了一輛新能源汽車。夏天充滿電續航裡程約為400公裡,冬天續航裡程約為280公裡。今年春節前,准備回老家烏海過年的趙女士犯了難:如果開車走高速會面臨充電不方便、充電時間長的問題,走到半路沒電了咋辦?思來想去,趙女士做了充足的准備決定嘗試一下。她懷著忐忑的心情從呼和浩特市給車充滿電出發了,中途在包頭和臨河服務區先后充了兩次電。幸運的是,趙女士中途沒有出現排隊等樁的情況,500多公裡的路程花了8個多小時,比燃油車多花了2個多小時。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與趙女士的大膽相比,許多新能源車主買車以市內代步為主,很少跑長途。燃油車花幾分鐘加滿一箱油可以跑500公裡,而純電動汽車跑500公裡,其充電時間成本太高,而且中途充電樁少、充電擁堵等不確定性因素導致許多人不敢駕駛新能源車跑長途。

  按照《內蒙古自治區2023年堅持穩中快進穩中優進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政策清單》要求,內蒙古將加快公路服務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實現除高寒高海拔以外區域的高速公路服務區和具備條件的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服務區能夠提供基本充電服務。

  2月16日,記者從內蒙古交通運輸廳了解到,為破解高速公路新能源汽車充電難題,內蒙古高路公司先后完成呼和浩特西、興和、卓資山、哈素海、包頭、蘇木山、十八台、響沙灣、臨河、烏海10對服務區20座公共充電站的建設,共設充電樁84個,開通運營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設施覆蓋率為34.8%。

  政策出台按下快進鍵

  內蒙古地域遼闊,冬季寒冷,公路裡程較遠,如果充電樁布局距離較遠,冬季能不能跑下來,將是一個問題。34.8%的覆蓋率是否滿足需求,尚需探討。

  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逐年增加,《內蒙古自治區加快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2021-2025年)》等多項政策措施相繼出台,目前內蒙古已建成並投入使用公共充電樁8200余個。

  日前,呼和浩特市住建局確定的今年工作目標中,包括全市計劃建設7000個公共充電樁,主要分布在市區內的公共停車場、居民小區、學校、醫院、機關單位和開發區。

  “根據相關政策,我們規定公共停車場配套建設充電基礎設施的車位佔總車位的比例達到10%以上,新建居民小區配套機動車停車位100%建設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與主體建筑同步設計、施工、驗收,對具備條件的老舊小區改造時要增加停車位、建設充電樁。”2月7日,內蒙古自治區住建廳二級巡視員譚林在內蒙古推動工業調整優化升級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內蒙古正在協調推動區內各盟市的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部署各地加快編制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布局規劃,加強與能源、電力部門溝通協調,加快配套電網建設改造工作。

  譚林表示,自治區住建廳制定了《推動呼和浩特市城市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試點行動方案(2022—2023年)》,指導呼和浩特市開展試點行動,研究採取統建統管、自建統管、自建自管的建設經營管理模式,重點在居住社區、城市公共停車場、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產業(物流)園區等4類場所先行試點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相關布局規劃和設計方案編制工作基本完成,項目選址全面展開,具備電力保障條件的項目大部分已完成,智能化運營管理平台建設已同步推進。

  系列政策的出台,推動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按下“快進鍵”,給新能源汽車車主帶來了利好消息。

  針對新能源汽車充電難的問題,有業內人士表示,首先要加快充電設施建設,尤其是快充充電樁布局速度﹔其次要擴大充電設施布局范圍,讓充電設施走向鄉村與國省道﹔還要加強充電設施管理,杜絕燃油車佔位等現象。

  通過調研採訪,我們認為,在內蒙古自治區的高速路上跑車,對充電樁覆蓋率的需求是剛性而迫切的,這個症結,需要有效破解。(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鄭慧英)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