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草原文化

塞外青城織錦繡

2023年02月17日08:23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呼和浩特是蒙古語音譯,意為“青色的城”,有2300多年的建城歷史,198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這裡是草原絲綢之路的必經地,清代中期,隨著馳名中外的大盛魁等旅蒙商號的興起,這裡成為我國北方的商貿重鎮。

  “循跡西口”採訪組一行走進呼和浩特市,觸摸這座城市發展的脈動。

  歷史名城 百年老街

  “要想了解一座城,就要先了解它的歷史沿革”。與記者會合的呼和浩特市民俗文化工作者曹建成邊走邊聊:“呼和浩特歷史上有兩座著名古城,一座是明朝萬歷三年(1575年)建成的歸化城,俗稱舊城。一座是清代乾隆四年(1739年)建成的綏遠城,俗稱新城。呼和浩特由原歸化城與綏遠城合並而成,故名歸綏。1954年,改名為呼和浩特。”

  跟隨著曹建成的腳步,記者來到舊城的塞上老街。

  塞上老街始於明、清,興盛於民國,修繕於上世紀90年代。老街最初叫朋蘇克街,后來改稱通順街,如今,因承載著呼和浩特的歷史與文化,被重新命名為塞上老街。

  走在古韻猶存的老街上,循著浮雕壁畫、穹廬屋頂、勒勒車轂……仿佛回到了古老繁華的集市。

  穿過歷史煙雲,如今,短短380米的老街上集聚了107家各具特色的商戶。

  一幅羊皮畫,一筆一劃間的技藝吸引記者駐足。自治區工藝美術大師徐榮說:“產品供不應求。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能收入1萬多元。”金銀器鑲嵌制作工藝等30家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玉泉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落戶老街上,成為這裡引流的主力。

  街邊,百年老字號三和元老菜館裡座無虛席,老板王長春忙得不可開交:“旅游旺季,一天能收入6000-7000元。”

  “塞上老街既有傳統文化技藝又不乏現代手工制品,不僅吸引了河南、山東等全國各地商戶入駐,更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的到來。”景區服務中心副主任卜宇介紹。

  塞上老街,2021年獲選第一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2022年獲選第一批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擦亮了呼和浩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名片。

  商脈傳承 共續繁華

  一座城市的文化生態是在漫長的經濟發展中逐漸形成的。

  “穹廬易絕單於城,牧地猶稱土默川。小部梨園同上國,千家鬧市入豐年。”清代詩人王循的這首《歸化城》道出了這座城商賈雲集、百貨流通、貿易發達的繁榮景象。

  “呼和浩特是一座由多民族組成的移民城市。當年大部分居民系清朝和民國時期走西口來的,主要從事手工業、餐飲及糧食、皮毛牲畜、藥材等商業活動,留下‘買賣城’一說。”在曹建成看來,正是當年的走西口者發展和繁榮了塞外老城。

  “《綏遠通志稿》記載,歸、包二處,實為西口商業之中心。旅蒙商以歸化城為中轉站,將生意做到了蒙、俄,延伸至歐洲,帶動歸化城成為重要的茶葉貿易集散地和駝馬轉運地,促進了文化經濟交流,連接了共建互利共贏經貿世紀動脈。”內蒙古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康建國介紹。

  歸化城裡十六大商幫中有十三幫是晉商,祁太幫和平遙幫實力最雄厚,其中大盛魁是當時最大的旅蒙商號,素有“一個大盛魁,半座歸化城”的說法。

  商脈傳承,開拓創新。1998年,大盛魁最后一任大掌櫃陳嚴甫的兒子陳義,成立內蒙古大盛魁酒業有限責任公司,沿襲大盛魁股份制經營理念,讓百年傳承的老字號重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山水相依,地緣相近,如今許多山西企業家往返於晉蒙兩地,為經濟文化交流搭橋鋪路。

  內蒙古山西商會常務副會長王福崗介紹:“目前,商會有700多家企業,多數落戶在呼和浩特,涵蓋農牧、加工制造、商貿物流、醫療衛生、新能源等多個領域,累計投資千億元以上。”

  “數百年的經濟交流,奠定了今天呼和浩特的經濟發展基礎。”著名作家鄧九剛對呼和浩特發展史有很深的理解。

  今天,呼和浩特在呼包鄂榆城市群、呼包鄂烏協同發展戰略中處於中心城市地位,是“一帶一路”草原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和國家向北開放、連接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樞紐城市。

  優勢產業 生機勃發

  城市發展的每一個細微變化,都回響著各族人民攜手前行的足音。驅車半小時,記者來到呼和浩特東南部的和林格爾新區。

  坐落在這裡的公布板、姑子板等村庄內,有不少村民的先輩是走西口過來的。姑子板村黨支部書記李衛同介紹:“‘板’是蒙古語‘板申’的簡稱,意為‘房子’。這些村庄的名稱體現了多民族交融的特點。”

  眼下,這裡的移民后代站在家門口,就能看到大數據、雲計算等高新技術產業的蓬勃發展。

  和林格爾新區內,中國移動呼和浩特數據中心30萬台服務器正在全速運轉,處理著來自全國各地的雲業務,而伴隨著軟硬件技術的不斷升級,可處理數據還將幾何級倍增。

  目前,新區已落地這樣的電子信息技術產業項目63個,其中十億元以上項目14個,百億元以上項目4個,新區電子信息技術產業集群發展態勢初步形成,“中國雲谷”“金融雲谷”初具規模。

  和林格爾縣內,蒙牛九期奶粉工廠、高端功能乳品工廠等項目建設正如火如荼推進。“這些項目的落地,將為呼和浩特實現‘從一棵草到一杯奶’乳業全產業鏈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對呼和浩特市打造千億級乳產業集群、打造‘中國乳都’升級版具有重要意義。”和林格爾乳業開發區管委會黨政綜合辦公室主任薛永東介紹。

  呼和浩特綠色農畜產品加工、清潔能源、現代化工、新材料和現代裝備制造、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技術“六大產業集群”齊頭並進的生動實踐,共同解析著這座城市發展的密碼。

  一座城市,一部歷史。呼和浩特既是一座擁有文化底蘊的城市,又是一座蓬勃發展的城市。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2022年中國百強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多項國家級榮譽加身的呼和浩特正奮力奔跑在追夢的賽道上。(記者 周秀芳 韓繼旺 哈丹寶力格 及慶玲)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