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左旗:小笤帚“鏈”出致富“大文章”

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中,赤峰市巴林左旗依托笤帚產業構建“組織鏈+平台鏈+政策鏈+機制鏈+培訓鏈”人才創新驅動模式,打造人才高地,培育產業帶頭人,引領帶動產業鏈上8萬多群眾受益。
專項推進建優“組織鏈”。以層級示范引領為抓手,實行“旗級領導包蘇木鄉鎮、旗直部門包嘎查村、一般干部結對各類人才”幫扶模式,組建旗委書記和旗長親自挂帥任組長、相關旗直部門和蘇木鄉鎮主要領導為成員的笤帚苗產業發展專項推進領導小組,推行“一個項目、專業團隊、個性方案、全程跟蹤”工作運行,建立定期調度通報機制,構建以十三敖包、哈拉哈達和林東鎮特色笤帚苗產業帶為中心,以房身村等7個重點村為基礎的“三帶七區”,全方位為各類人才創業創新提供空間。目前,儲備工業型、營銷型等人才5000多人。
精准對接建好“平台鏈”。一是注重校地合作。突出產業布局,搭建“運營服務-招商管理-人才服務-企業孵化”工作平台,與國家高粱研究中心河北高粱分所、內蒙古大學、赤峰農科院等院所建立長期合作關系,與高校達成《中國-笤帚苗之鄉城鄉品牌形象設計》和《笤帚苗產品研發與推廣》等20個項目。二是注重團隊合作。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組織旗內多家企業參加第四屆北京國際新型城鎮化產業博覽會,邀請內蒙古大學專業團隊進行品牌全新設計,注冊“敖包”“契丹情緣”“東傲”等品牌,銷往北京、上海、廣西等19個省區(市),精品笤帚還遠銷日本、韓國和歐洲,取得較好效果。
激勵保障建實“政策鏈”。一是推出人才專屬金融產品。針對笤帚苗產業開發“金苗貸”,制定“提高額度、降低利率”政策,最高額可循環使用單戶授信100萬元,貸款年利率由8%降至3%,其中信用社讓利2%、旗財政補貼3%,專項用於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和動能。二是創辦優秀人才“先鋒貸”。可獲授信額度最高50萬元免擔保“先鋒獎勵”,貸款年利率由8%降至4.65%,其中信用社讓利3.35%,發放創業擔保貸款3400余萬元,使優秀人才成為授信標杆。
引領帶動建活“機制鏈”。一是建立“一屯一能人”人才培帶機制。實行村“兩委”成員每人培帶1名產業人才計劃,扶持大學生返鄉創業,領辦合作社,創辦經濟實體,成為助推鄉村振興的領頭雁,目前496名人才納入12類人才庫,笤帚苗產業人才李艷磊被評為全國產業帶頭人。二是建立 “43211”人才帶動機制。“4”即“四亮”,總支亮思路、黨員亮身份、企業亮承諾、農戶亮干勁﹔“3”即“三帶”,協會帶龍頭、龍頭帶大戶、大戶帶散戶,戶戶搞加工,實行“兩免一選一訂”服務模式,加工戶由原來不足300戶發展到現階段的4100多戶。截至目前,全旗500余名產業人才領辦合作社38家、建工廠78家,開發七大系列、100多個花樣產品。
提升能力建全“培訓鏈”。一是育優技能人才。組織龍頭企業主、加工大戶、經紀人赴9省市參觀考察,統籌農牧業、科技、婦聯等教育培訓資源,每年開展技能人才培訓264期、5000余人次。全旗連續3年組織了笤帚苗綁扎技術千人大賽,有力破解了企業和經營大戶各自為戰的局面。二是開發電商人才。建立了房身村電商孵化基地,與和工美集團、北京市工藝美術學院合作推進,在南鑼鼓巷建立網上銷售點等,累計培訓電商人才385人,開通淘寶店鋪114個,為笤帚苗產業發展插上了翅膀。(內蒙古日報融媒體記者 王塔娜 實習生 孫志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