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本網專稿

李建偉:充分發揮海關職能作用 服務自治區對外開放

記者 白建平
2023年01月15日19:36 |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小字號

自治區人大代表、呼和浩特海關關長李建偉

自治區人大代表、呼和浩特海關關長李建偉

內蒙古自治區兩會召開期間,自治區人大代表、呼和浩特海關關長李建偉接受人民網內蒙古頻道專訪,他表示,認真聆聽了王莉霞主席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感到報告的政治站位高、謀劃工作實,是一篇凝聚共識、堅定信心、鼓舞干勁的好報告。報告對新的一年自治區對外開放和外貿高質量發展的部署安排,為海關發揮職能作用、抓好工作落實明確了方向、提供了指引,呼和浩特海關將認真學習貫徹有關要求,不折不扣抓好落實。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2022年,內蒙古自治區外貿穩中提質,外貿值創歷史新高,呼和浩特海關在促進自治區外貿保穩提質工作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李建偉:呼和浩特海關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外貿保穩提質的部署要求,緊緊圍繞自治區加快“兩個屏障”“兩個基地”和“一個橋頭堡”建設總體部署,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始終密切關注自治區開放發展需求,制定出台海關促進外貿保穩提質21項措施、助企紓困降成本15項措施,各隸屬海關結合實際制定細化舉措100余條,著力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2022年自治區外貿突破1500億元,達到1523.6億元,同比增長23.2%,創歷史新高。其中進口893.3億元,同比增長17.8%,出口630.3億元,同比增長31.9%。

內蒙古自治區口岸眾多,是我國主要的礦能產品進口通道之一。2022年呼和浩特海關深化改革創新,為能源進口賦能提速。優化能源進口監管模式,支持邊境口岸“應開盡開”“能開盡開”,協同地方政府採用“吊裝”、前置核酸檢測等非接觸式交接模式,推動實施進口大宗資源性商品“先放后檢”“依企業申請檢驗”和以質量安全風險管理為基礎的檢驗監管模式,率先啟動進口煤炭檢驗採信試點工作,檢驗採信后,煤炭通關放行時間壓縮90%至1個工作日,企業運營費用大幅減少。

呼和浩特海關還配合地方政府率先試運行無人駕駛車輛(AGV)跨境運輸新模式,進口煤炭持續呈增長態勢。自4月份開始,自治區進口煤炭連續6個月實現同比和環比“雙增長”,12月份更是達到405.2萬噸,創年內月度最高值。2022年全區進口煤炭2566.9萬噸,同比增長87.2%,貿易值280.2億元,同比增長168.2%。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繼續發揮出口對經濟的支撐作用”。呼和浩特海關靠前服務激發主體活力,堅持愛企助企惠企,完善服務企業長效機制,開展“關長送政策上門”,切實為企業辦實事、解難題。接續開展“百人聯千企 力行促外貿”專項行動,實現“白名單”和兩級黨委委員包聯企業全覆蓋,制定“菜單式”幫扶措施41項。常態化開展“承‘蒙’關問、有‘呼’必應”線上調查問卷,263名海關聯絡員逐一聯系關區1815家企業征集困難問題,幫扶企業1186家次,解決問題427個。主動回應企業需求,取消出口馬鈴薯種植場備案,為企業每年節省倉儲費用500余萬元。支持特色農食產品搭乘中歐班列出口,縮短運輸周期約5天。指導企業用足RCEP等政策擴大海外市場,助力乳制品、番茄制品、籽仁類等農畜產品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年,自治區出口食品78.97億元,同比增長22.13%,其中奶酪、調味醬料、熟制鮮玉米等特色產品首次出口。通過農副產品“綠色通道”高效保障6.59萬噸果蔬鮮快出口。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今年自治區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將以更大氣魄擴大開放。新的一年,內蒙古力爭口岸貨運量增長30%左右,過境中歐班列增長7%左右,完成進出口總額1600億元人民幣以上。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呼和浩特海關將怎樣發揮職能作用,認真貫徹落實?

李建偉:呼和浩特海關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充分發揮海關處在對外開放第一線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以推動高水平開放、實現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統籌發展和安全,以更高的標准推進海關監管服務體制機制創新,積極優化監管通關鏈條,持續釋放政策紅利,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推動自治區做強做優開放平台、通道,為自治區筑牢“兩個屏障”、建設“兩個基地”、打造國家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貢獻更多海關力量。

落實國家重大戰略。著眼服務自治區深度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全面優化中歐班列順勢監管機制,完善多式聯運模式,推廣TIR業務,保障大宗資源能源型貨物進口。緊緊抓住國家實施新一輪東北振興的戰略契機,積極落實支持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決策部署涉及海關重點任務,支持自治區持續推進向北開放戰略,不斷暢通國際貿易大通道。

持續拓展開放平台。支持二連浩特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中蒙邊境經濟合作區、邊民互市貿易區等聯動建設、發展,推動構建聯通內外、輻射周邊、資源集聚集散、要素融匯融通的全域開放平台。推動實施“中歐班列+新興業態”融合發展,實現俄蒙進口資源型產品和國內出口工業產品、農產品落地加工,打造“物流+貿易+產業”一體化的樞紐合作平台。復制推廣呼和浩特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成熟經驗做法,支持鄂爾多斯、包頭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

服務壯大優勢產業。緊緊圍繞自治區開放型經濟發展部署,統籌傳統產業提升和新興產業培育。持續深化智慧監管改革,優化大宗礦能產品驗放流程,支持擴大煤炭、原油、鐵礦石等戰略資源和先進技術裝備、優質種質資源等進口,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一業一策”“一企一策”扶持“蒙”字號產品擴大出口。充分利用數據資源和政策儲備,加強對自治區重點和優勢行業、商品產業鏈供應鏈分析研究,同時建立對各類政策的梳理、研究、運用及評估的常態機制,不斷將政策紅利轉化為發展紅利。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圍繞拓圍、提質、增效目標,推進全業務領域一體化改革,逐步建立物流順暢、通關便捷、監管有效的監管模式。全面推廣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整合精簡進出口環節監管証件、“提前申報”“兩步申報”“主動披露”容錯機制等貿易便利化改革舉措,持續鞏固壓縮整體通關時間成效。支持符合條件企業開展中歐班列“鐵路快通”業務,支持跨境電商班列、國際郵件班列等常態化運行,打造本地產品進入“一帶一路”市場新渠道。加大重點企業信用培育力度,加快推進中蒙AEO互認合作,幫助企業更好享受國際便利化通關措施。服務自治區高質量實施RCEP,主動拓展與日韓等成員國貿易領域。

(責編:劉澤、白建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