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把振興足跡留在鄉村

——興安盟全力推進“四鄉工程”提質增效

高敏娜 武跟兄 劉也
2023年01月14日09:41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俯瞰科右前旗科爾沁鎮平安村番茄公社。 包寶音德力格爾 攝

農牧技術推廣研究員深入嘎查村為群眾解決難題。

游客體驗稻田觀光小火車。畢力格 攝

“返鄉能人”單坤朋在大棚內忙碌。包寶音德力格爾 攝

“企業興鄉”打造三合村民俗風情街。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鄉村振興”再度成為一個熱詞。

伴隨著振興之夢在興安大地跳躍升騰,一場如火如荼的“四鄉工程”在興安盟全面鋪開。“能人返鄉”成為致富領路人、“市民下鄉”釋放城鄉發展活力、“干部到鄉”提升基層治理能力、“企業興鄉”增強發展后勁……啟動“四鄉工程”,是興安盟委、行署為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推動農村牧區高質量發展作出的一項重要舉措。

從2022年初啟動“四鄉工程”以來,興安盟以愛才的誠意、聚才的良方,讓八方人才競相涌流到鄉村這塊發展熱土上。

“能人返鄉”產業興

在科右前旗察爾森鎮察爾森嘎查,一處古色古香的民宿坐落於此。2022年1月份,返鄉創業大學生王志強投資100萬余元創建了半畝方田民宿,累計接待游客600人次,年收入20萬元左右,帶動當地旅游收入10萬余元。

這幾天,他正忙著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為自己“充電”。“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這不僅為鄉村發展指明了方向,更讓我們這些返鄉創業的大學生振奮不已。接下來,我會努力經營好自己的民宿,在發展鄉村旅游業的同時帶動更多村民穩定增收。”王志強深有感觸地說。

在扎賚特旗好力保鎮,由“返鄉能人”吳瑞新夫婦創立的博民服裝有限公司內,80余名周邊村屯婦女正在認真學習縫紉技術,一針一線編織著自己“農閑增收”的幸福時光。

“今天是培訓的第10天,等15天培訓期結束后,我就可以開始制作成品,按件收入,不用出門也能賺錢!”車間內,村民李瑞芳正在實踐剛學來的制衣技術,學成后預計月增收1500元以上。

“2022年,政府給我兌現了6萬元能人返鄉補貼資金,盟鄉村振興局還把我的公司評為就業幫扶基地,補貼30萬元幫助我開展技能培訓,讓我帶著鄉親們創業更有底氣。我將補貼資金全部用於學員培訓,學員無論兼職還是全職,訂單收入都有保障。”博民服裝有限公司負責人吳瑞新介紹,經過政府的政策和資金支持,他的公司已經累計培訓本地婦女400余人,安排就業崗位201人,人均年增收2萬元以上。

為扎實推動“能人返鄉”工作,2022年3月31日,興安盟“能人返鄉”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邀請北京的行業能人、鄉友代表,向全國興安“能人”發出倡議書,吹響“能人返鄉”集結號,並建立了盟級能人信息庫,入庫教育能人、農技能人、醫療能人共484人,各旗縣市共入庫能人3090人﹔全盟已落地“能人返鄉”項目35個,計劃總投資3.45億元,已完成投資1.28億元。

“市民下鄉”經濟活

2022年,突泉縣不少城市居民在鄉村擁有了自己的“小菜園”。“在離家不遠的城郊,能帶著孩子一起耕種土地,看著作物生長,體驗農村生活的同時,收獲純天然的食物,很開心。”市民張偉笑著說。

按照鄉村振興發展全域旅游的工作要求,突泉縣突泉鎮南廂村依托近郊優勢,打造百畝“城市菜園”項目,以“果豐菜鮮”為主要特點,開發多功能的生態休閑之地,積極助推“市民下鄉”,全面激發城鄉發展活力。

尋找雪地盲盒、打冰尜、玩雪圈……日前,科右前旗2023冰雪嘉年華啟幕,在活動分會場之一的科爾沁鎮番茄公社裡,一場歡樂的“科爾沁親子運動匯”正在火熱進行,前來游玩的家長和孩子們在冰天雪地裡盡情地撒歡,享受著親子時光。

“孩子們從小在城裡長大,沒怎麼接觸過鄉村生活,今天特意帶他們來這裡玩,體驗一下鄉村冰雪游戲,孩子們很開心,也很驚喜。”烏蘭浩特市游客辛欣說,番茄公社離市裡近,驅車20分鐘左右就能到,以后要多帶孩子們來這裡游玩,感受不一樣的鄉村美景。

興安盟持續在“產業、消費、智力”方面著力,推動“市民下鄉”破題起步。圍繞農牧業領域14個重點產業鏈,制定《興安盟“四鄉工程”——市民下鄉發展鄉村產業指導目錄》,明確了重點產業發展優勢區域、鼓勵發展方向和扶持政策項目等,為“市民下鄉”發展產業開辟渠道、指明路徑。

立足農村牧區實際需要,興安盟組織業界專家分級開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等專業技能培訓138期。深入開展“萬名律師進鄉村”活動599次,辦理農牧法律援助案件69件,開展涉農牧法律咨詢和普法專題講座活動170余場次,受益群眾達7.4萬余人。

“干部到鄉”解民憂

突泉縣水泉鎮龍勝村玉米種植戶較多,為了提高玉米的產量,突泉縣社會保險事業服務中心派駐水泉鎮龍勝村第一書記徐宏偉帶領村書記和種植大戶到烏蘭浩特市義勒力特鎮高產出農田示范基地學習高產玉米種植,引進淺埋滴灌覆膜、水肥一體化等先進技術,幫助村民實現增產增收。

同時,徐宏偉鼓勵引導群眾通過大蔥和小笨雞種養結合的模式發展庭院經濟,利用小空間、小投入、低強度勞作換取大效益,逐步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徐書記指導我們在院子裡養了100多隻小雞,種了半畝地的大蔥,一年多掙了4000多元。”村民李海介紹說,去年龍勝村有75家農戶種植大蔥,113家農戶養殖小笨雞,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

“2022年以來,旗鄉各級干部每個月都到我們村裡入戶調研、核算群眾收入賬、了解群眾生產生活需求、排查調解矛盾糾紛,切實幫助群眾辦實事,也帶動了我們村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扎賚特旗好力保鎮永興村黨支部書記申國富說。

為將“干部到鄉”工程抓准抓實,興安盟確定了黨員領導干部聯系到鄉、各級干部結對到鄉、駐村工作隊常態到鄉、專家人才服務到鄉4種方式,讓到鄉干部工作有方向、見實效。

從上到下部署、由點到面踐行,一項項舉措、一次次推動,興安盟各級干部扑下身子,扎根泥土,沉在一線。興安盟2.4萬名干部與3.9萬戶群眾結對認親,駐村工作隊幫扶常態到鄉,開展“四到村五到戶”幫扶活動,積極落實建強嘎查村黨組織、推進強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為民辦事服務等4項工作任務,特派專家人才服務到鄉,讓村民的“難事兒”不再難。

2022年,興安盟各級農業部門開展農牧專家送經驗行動,下派農牧專家569人次,推廣指導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甜菜機械化種植。盟科技局開展科技專家送技術行動,選派水稻、玉米和牛、羊、豬等產業科技特派員423人,深入814個嘎查村進行培訓指導。盟教育局開展教育專家送知識行動,組織優秀教研員、學科名師347人次開展入校指導、教學質量檢測、高考備考指導等活動……整合農技、醫療、教育等優質資源,選派專業人才“組團式”下沉一線開展服務,變“點狀供給”為“系統供給”,為鄉村全面發展把脈問診。

“企業興鄉”釋潛力

大雪過后,興安大地,銀裝素裹。在烏蘭浩特市烏蘭哈達鎮三合村的民俗風情街上,不少身著朝鮮族服飾的少男少女正趁著雪景打卡拍照。唯美雪景和民族風情兩相映襯,別具一番景致。

近年來,烏蘭浩特市烏蘭哈達鎮三合村以“民俗”和“旅游”為突破口,積極開發朝鮮民族特色文化保護項目,培育“民族民俗文化+稻田風光”特色旅游產業,全力建設鄉村振興樣板村。

“2022年6月,我們啟動了南北民俗風情步行街項目,通過挖掘本地特色朝鮮族民俗文化,結合當地的稻田景觀優勢,推進三合村農旅融合進程,形成了‘水稻產業+民俗旅游’的發展模式。”據烏蘭哈達鎮副鎮長照日格圖介紹,民俗風情步行街建設由內蒙古森發林業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幫扶完成,總投資達6270萬元。

“我們以打造三合村民俗步行街為契機,在三合村流轉了閑置的9個宅基地,投資450萬元新建3棟300平方米的經營業態用房,投資270萬元與農戶合作建設經營用房900平方米,並將6棟民房改造成特色民宿、餐飲、小商業等,將使用權劃給村集體,助力村集體通過發展旅游提高收入。”內蒙古森發林業開發(集團)有限公司運營部部長陳爽說。

“助力鄉村振興是我們國有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雲南中煙紅雲紅河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烏蘭浩特卷煙廠黨委書記、廠長王力家介紹,烏蘭浩特市義勒力特鎮義勒力特嘎查是他們對口幫扶的重點嘎查,結合“企業興鄉”工程,該企業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典型帶動、整村推進”的總體思路,向義勒力特嘎查捐贈了100萬元,用於發展脫貧戶庭院經濟、民宿打造、建設旅游標識、完善游玩設施、開展河道治理及環境美化綠化工作。

聚合資源,握指成拳,“村企”聯動讓嘎查村發展勢頭更加強勁。

興安盟積極引導盟內民營企業、金融企業、國有企業、商會組織及外埠興安商會與嘎查村建立結對關系,目前共有416家盟內外企業與453個嘎查村建立了幫聯關系。“企業興鄉”釋放出不竭的鄉村潛力。

在科右中旗巴彥茫哈蘇木,興安盟吉祥愛裡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通過“企業+基地+農戶”的模式,壯大庭院經濟,帶動農民增收。“種豆角不愁賣,就這個小院子就能收入1萬多元,開春我打算多種一些。”種植戶白金泉笑著說。

方寸之地“做文章”,小庭院成“聚寶盆”。隨著公司發展壯大,不僅拓寬了村民增收渠道,也改變了鄉村面貌。2023年,該公司合作種植豆角的農戶多達600戶,每戶種植面積0.5畝至5畝,預計平均增收2400元至3萬元,同時為該蘇木村民提供30余個穩定崗位。

一件件干貨滿滿的政策“大禮包”、一個個實打實的產業項目、一座座極具發展資源優勢的鄉村,讓返鄉能人、下鄉市民、到鄉干部、興鄉企業信心更足、干勁倍增,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努力繪就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壯美畫卷。(高敏娜、武跟兄、劉也)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興安盟鄉村振興局提供)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