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駱駝”的芬芳

大風帶來了寒冷的天氣,在杭錦大地上,木葉窸窣飄落。和外邊的寒風刺骨相比,電暖氣讓巴拉亥村居民田軍家暖意融融,熱氣騰騰的煙火氣給家裡更添了一絲喜悅。
“今年這光伏板可是起了大用,疫情鬧得也不方便,我這‘陽光存折’讓我在家就能有四千多塊錢的收入,然后還能給家裡的電暖供電,是暖身又暖心。”杭錦旗呼和木獨鎮巴拉亥村村民田軍開心而又滿意地說。
呼和木獨鎮巴拉亥“光伏小鎮”
無獨有偶,在杭錦旗除了“光伏小鎮”巴拉亥村,獨貴塔拉鎮還有一個“光伏新村”,杭錦淖爾億利新村27戶村民享受上了屋頂“綠色銀行”的福利。居民王海平說:“房頂改成了光伏電板以后,每年每戶人家能多收入1500元,還能免費用2200多度電。”
獨貴塔拉鎮緊鄰著億利生態光伏發電綜合治理示范項目區,深藍色的光伏板連綿不斷,如同一片藍色的海洋,數千隻鵝在光伏板下覓食,好不熱鬧。周邊貧困戶通過轉租沙地、板間養殖或者清洗光伏電板的方式有了相對穩定的收入。
電力,作為地區發展基礎性、先導性的資源之一,能否保証供電的可靠與穩定成為了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2018年,杭錦旗建成“小康電”示范縣,杭錦供電公司架起了交錯縱橫的“電力穿沙路”,讓曾經夢想摘掉窮帽子的杭錦人民有了奔向小康生活的充沛動力。現如今,交錯縱橫的電力線路將電能送到百姓家,再將依靠光伏發出的電變成實實在在的經濟來源,惠及一方。
庫布其沙漠光伏板形成“藍色海洋”
俯瞰庫布其沙漠,近些年來的光伏技術發展,讓一望無際的明沙從杭錦旗發展的最大制約變成了如今邁向綠色發展的巨大優勢。從2011年至今,杭錦電力共投資約44.47億元,不僅為杭錦旗的百姓帶來了光明與希望,也為億利陽光谷庫布其低碳產業基地的發展搭建起了電力通道。
億利集團能堅守庫布其沙漠三十多年,依托多年治沙積澱的生態資源和光伏治沙實踐經驗,構筑起一套“上游綠電、中游綠氫、下游綠氨綠肥綠醇”的獨具特色的立體生態光伏治沙低碳產業基地。
據了解,庫布其低碳產業基地的核心項目蒙西基地200萬千瓦光伏治沙項目由本土企業億利潔能有限公司和多家國企聯合發起,是國家第一批開工建設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之一,也是全國單體規模最大的光伏治沙基地項目。該項目將新能源發電產業與沙漠生態治理、現代農牧業有機結合,形成了光、電、農、工、畜一體化全面發展的格局,可修復治理沙漠10萬畝,實現向蒙西電網年均供應綠電約40億千瓦時。曾經貧瘠的荒漠將成為光伏能源的“心臟”,在推動綠色發展的同時,更深入推動杭錦旗鄉村振興走向新的目標。
“電駱駝”開展帶電作業,減少停電時間。
藍天綠地風正勁,綠色杭錦新發展。杭錦旗的風力資源穩定性高、連續性好。2022年有三個風力發電項目集中開工,到年底並網發電是,杭錦旗的風力發電規模將達到163萬千瓦。杭錦供電公司在其中穿針引線,積極協調。“黨員示范崗”主動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為工程的前期流程打通渠道,為“綠電”發展鋪平道路,用強健可靠的電網為杭錦旗綠色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500千伏鴻沁湖變電站是內蒙古首座外送特高壓新能源匯集站,其配套6回220千伏線路於12月17日全部成功帶電。從11月29日變電站投產送電,“綠電”輸送通道正式打通。半個月后6回輸電線路連接起各個風光發電基地,將所有“綠電”匯集於此。
500千伏鴻沁湖變電站順利投運
捷報頻傳的背后,杭錦供電公司的“電駱駝”們付出了數不清的汗水。該公司副經理項軍積極與旗政府和屬地疫情防控指揮部溝通協調,在遵守防疫要求的前提下,用責任和堅守為吸能能源電網建設開辟“綠色通道”。
該公司黨員郝效明和鄔玉光主動放棄節假日,帶著打印機,一個村一個村地辦理青賠清障工作。鄔玉光最多一天跑了13戶村民家,因為頻繁的奔波造成了半月板損傷,但聽到青賠清障任務圓滿完成時,他仍是滿臉欣慰。
工作人員幫助客戶檢查設備
“電駱駝”用努力和汗水鋪設出依仗穩定可靠的新能源輸送網絡,讓綠色能源在杭錦旗這片土地上不光“發得出”,還能“送得走”。一基基鐵塔拔地而起,一條條銀線空中舞動,正是有這麼一群“追風逐日”的電力人為綠色發展而奔波忙碌。
如今,“綠色”已經成為鄂爾多斯發展的鮮明底色,杭錦旗正在沿著這條“風光路”不斷奔向美好未來。正如杭錦供電公司黨總支書記李富才所言:“基層供電企業就是要為我們的客戶供好電、服好務,為家鄉邁向未來、謀求發展鋪就一條光明道路,這是老一輩電力工作者代代傳承的心願,也是新時代電力人不懈追求的目標。”
新元肇啟,華章日新。“電駱駝”的足跡不斷向大漠之中延伸,追尋著鄉村振興、人民幸福的芬芳,用綠色電網織繪出新時代電力篇章……(孟瑞林、張宸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