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金霍洛旗蒙醫綜合醫院奏響民族團結“共進曲”

近年來,醫院高度重視民族工作,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作為關系全院穩定發展的戰略任務,全方位強力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鞏固示范單位成果,全院呈現出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良好局面。
伊金霍洛旗蒙醫綜合醫院以蒙中西醫結合治療和蒙中醫藥、科研、教學及康復保健為一體的國家級二級甲等民族醫醫院,成立於2016年,承擔著全旗中蒙醫傳承和發展的重任。現有黨支部1個,黨員23人,少數民族黨員15人,積極分子30人。院內設有傳統療術科、治未病科、脊柱病科、中醫內科、肺病科、康復科等18個臨床科室,11行政科室,7個輔助科室。醫院建筑面積約4.5萬平米,編制床位300張。職工252人,有漢、蒙、滿等多民族,其中有副高職稱31人、中級職稱41人、初級職稱161人。醫院始終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和《內蒙古自治區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條例》,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持續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推動醫院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不斷取得新成績。目前已榮獲“2017年度全市衛生計生系統蒙中醫藥管理工作先進單位”、2017年度“全市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范單位”、2017年度“內蒙古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等諸多榮譽,該院院長那木斯來同志1997年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常抓團結進步、奏響民族團結“共進曲”。
一是堅持把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作為單位年度重要工作任務,成立了由院長任組長,黨支部書記、副院長任副組長,科室主任任組員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推進創建工作開展。制定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實施方案》,扎實創建各項工作。二是深化民族團結進步“重在平時、重在交心、重在行動、重在基層”認識,醫院堅持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納入院務會議議事日程,建立創建工作制度,著力解決創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確保醫院創建工作有序推進。三是堅持把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納入醫院日常工作中,定期安排醫務人員學習黨的民族理論和創建工作要求,運用新媒體、網站、微信公眾號、電子顯示屏、宣傳欄等媒體平台,立體化宣傳黨的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規和民族團結進步模范事跡。四是加強全院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增強干部職工的“五個認同”,強化“四個意識”,樹牢“四個自信”,堅定“兩個維護”,鞏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思想根基。
砥礪初心使命、奏響民族團結“守護曲”。
伊金霍洛旗蒙醫綜合醫院遵循“蒙中醫為本、發展專科﹔品牌立院、追求卓越”的宗旨,嚴守“厚德、精技、傳承、發展”的院訓,圍繞“弘揚民族醫藥、惠澤民眾幸福”創建主題,強化醫院管理,提高醫療質量,深化醫院改革,依托“黨建+創建”為載體,以精湛技術和貼心服務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一是出台惠民政策減免患者負擔,切實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2016年以來,先后通過開展《蒙中醫藥進萬家主題活動》、《看上好蒙醫(中醫)吃上好蒙藥(中藥)主題活動》等健康義診活動,深入嘎查村、工礦區等開展免費義診74次、累計免費發放藥品128.7萬元、累計減免診療費用34.1萬元,受益各族群眾約10000人次,以實際行動踐行打好脫貧攻堅戰,有效緩解了全旗貧困患者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二是深入開展互聯網+醫療和改善醫療服務行動,以信息化建設提升醫院的服務能力和功能,是改善患者就醫體驗和流程的根本點,也是智慧醫療發展的方向。為改善醫療服務,提高患者就醫滿意度,蒙醫院開啟了微信預約挂號平台,且建立“一站式”服務,實行挂號、門診、住院、結算等,均可在同一個大廳內完成,減少患者來回奔波,方便了群眾。三是結合伊金霍洛旗內少數民族人口較多、部分農牧民特別是中老年蒙古族有通用語言障礙的情況,設置了“雙語”導診台,安排會說地方民族語言的導診員引導就診群眾到相關門診或科室診療。四是以干淨整潔的環境、熱情真誠的關懷,優良精湛的技術貼心為每一位患者治療,做到在治療中交往交流交融,使醫生與患者之間不是一家人勝似親人,從而構建了和諧的醫患關系。據統計,該醫院平均每年出院病人2450多人次、門診240余人次,出院患者中應用蒙中藥人次佔出院患者人次的比例達87%,多年來從未發生較大的醫患糾紛。五是常態化開展疫情防控工作,設立了核酸檢測點,累計參與疫情防控人員達100余人次,累計進行核酸檢測1.2萬余人次。
創新發展蒙醫,奏響民族團結“特色曲”。
伊金霍洛旗蒙醫綜合醫院以為人民健康服務為中心,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以蒙中醫藥為主的發展方向,依據發展規劃定制工作計劃,計劃重點突出專科建設及蒙中醫藥特色服務。一是在基層設立門診,直接服務於村民,於2018年在包聯嘎查設立了“阿絲如”之家醫療服務站,真正實現家門口享受二甲醫院基本免費就診服務。醫療服務站是以蒙中醫藥服務(針灸、拔罐、茶療、鹽療、艾灸、溫針、放血、震腦術等等)為主的門診,同時積極參加醫院健康扶貧義診活動,大力為周邊(石灰音蘇莫嘎查、毛蓋圖村、其根狗村、其勞圖村)農牧民群眾宣傳健康知識,增強農牧民防病意識。“阿絲如”以就近、省心、便宜為亮點,緊緊圍繞“提升黨建水平,提高服務能力”,打造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特色品牌,為醫院醫療衛生事業作出突出貢獻。二是設立4個重點專科,其中自治區級特色重點專科有脊柱病科,市級重點專科有傳統療術科、肺病科、中醫內科。重點科室有能力出眾的學科帶頭人,2名自治區級師承老師、2名市級師承老師,8名師承人員,並擁有113張專科病床。並結合特色理療,針灸、貼敷、銅罐療法、五味甘露浴、艾灸、按摩、推拿、特殊手法針刺、放血療法、小針刀、梅花針、火針等特色理療法,達到很好的療效。三是促進蒙醫院名醫效應,成立了名蒙醫工作室、名中醫工作室,總面積100平米,且將蒙醫起源文化、中醫起源文化、《四部經典》著作展示在工作室內。四是建設蒙中藥材種植基地,進一步發展綠色蒙中藥材種植,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質優、價廉的蒙中醫藥服務,力爭成為鄂爾多斯地區優質藥材主產區。作為伊金霍洛旗唯一的藥材種植基地,為我旗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作出積極探索,並帶動周邊農牧民種植蒙中藥材,增加農牧民經濟收入,助力農村牧區健康扶貧。后期種植的藥材直接用於醫院制劑,並保証藥物的質量,節約成本,便於醫院科研教學所用。
樹牢宗旨意識、奏響民族團結“傳承曲”。
蒙醫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醫學,蒙醫藥是中華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在治療內傷病、外傷病、婦女病、小兒病等疑難雜症方面,都取得良好的效果。傳承好中蒙醫藥就是傳承中華文化,也是蒙醫院的重要職責和價值追求所在。在這方面,醫院重點做了以下工作。一是以規劃引領蒙醫藥發展。伊金霍洛旗各民族積累了豐富的醫藥知識和經驗,產生的醫學文化積澱了民族文化的精華,體現了濃郁的地方性文化特色,出現了許多蒙醫中醫藥世家及著名的醫生,如該院那木斯來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他們使用藥治療的效果非常好,且價格低廉,能夠很大程度減輕患者負擔。二是挖掘資源整理民族醫藥典籍。依托中藥資源普查工作和進嘎查村走訪,查閱相關館藏史料,廣泛收集蒙醫藥“文史”、“口碑”資料的點點滴滴,整理、遴選出蒙醫特色單方、驗方、蒙醫絕技、獨特蒙醫藥材。其中《伊金霍洛旗藥用植物圖譜》是具有代表性的書稿,對伊旗本地藥物植物進行匯集及編輯,填充伊旗無藥用植物圖譜的空白。三是建立隊伍做好民族醫藥傳承工作。伊金霍洛旗民族醫學傳承過程,多以“口傳身授”為主,每位老蒙中醫創造和掌握的診斷技術、醫療方法和學術思想,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時代特征,是民族醫藥智慧的結晶。由於強調個體經驗的積累和體驗型的學習方式,其秘方大多以記憶相傳,沒有文字記錄,且現掌握豐富民族醫技、醫術、秘方的人員大多年事已高,或相繼離世失傳。為搶救這些民族醫學瑰寶,該醫院通過傳統的“師帶徒”方式傳承,目前蒙醫院已有8名醫師投師成為傳承人,壯大了民族醫藥專業技術人員隊伍,由此蒙醫中醫這一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也將更多更好地惠及百姓。
伊金霍洛旗蒙醫綜合醫院,大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創建活動,民族團結教育工作成效顯著,以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醫院”為契機,堅定突出中醫蒙醫特色,發揮中醫蒙醫優勢,走以中醫蒙醫為主、中西醫結合的發展創新之路,打造出獨具特色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奮力開創蒙醫院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新篇章。
來源:鄂爾多斯市委網信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