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烏海

黃河岸邊繪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壯美畫卷

——烏海市以實際行動慶祝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2022年10月18日09:17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全國重量級可降解塑料產業基地呼之欲出。郝飚 攝

全國重量級可降解塑料產業基地呼之欲出。郝飚 攝

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郝飚 攝

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郝飚 攝

打響“來沙漠看海”旅游品牌。烏宣 攝

打響“來沙漠看海”旅游品牌。烏宣 攝

全民健身動起來。 高瑞鵬 攝

全民健身動起來。 高瑞鵬 攝

市域社會治理中心“城市大腦”綜合管理應用平台。黃建飛 攝

市域社會治理中心“城市大腦”綜合管理應用平台。黃建飛 攝

  黃河北上,明珠璀璨。非凡十年,烏海不凡。

  從轉型升級到生態治理,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從工礦城市蝶變到高品質生活打造……十年奮進的生動場景,構成烏海發展的時代畫卷。歷史的深刻蘊涵,總是在不斷地回眸與展望中彰顯。

  十年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烏海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自覺服從服務於自治區戰略定位,扎實推進產業轉型和城市轉型,奮力書寫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華麗篇章。

  經濟高質量發展成色更足

  烏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低碳產業園是烏海市近年來打造新能源、新材料兩大基地的重要承載地。日前,筆者走進這裡看到車輛穿梭,機器隆隆,各個項目建設熱潮奔涌。

  “從立項到開工建設,市委、市政府成立工作專班,為我們提供保姆式服務,我們也不敢耽擱,全力推進項目建設。”內蒙古華恆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型材料產業鏈一體化項目負責人說,該項目自2021年7月開工后,便開啟全速沖刺模式。

  華恆新材料項目總投資105億元,主要生產BDO(1,4-丁二醇)、PTMEG(聚四氫呋喃)、PBAT(生物可降解塑料)等先進高分子材料。項目投產后,預計年均營業收入將達到90億元,利稅約10億元,直接帶動就業2000人,對於烏海市落實能耗“雙控”政策、優化產業結構,推動新材料產業基地建設具有重要作用。當下,低碳產業園聚焦新材料產業基地建設,正在全力打造鋰電池負極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等新材料產業鏈,推動產業耦合發展。

  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基地是烏海市當前推動產業轉型的新方向,對於這座資源枯竭型城市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有著非凡的意義。

  2011年,烏海市被列入國家資源型枯竭城市。這十年,烏海市進入爬坡過坎、滾石上山的轉型發展關鍵期。

  ——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有序淘汰落后產能。全市單位GDP能耗年均下降2.6%,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至1.8%,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得到整體提升。

  ——貫徹新發展理念,努力擺脫傳統路徑依賴,轉變發展方式,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全力做好傳統產業迭代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兩篇文章,下決心調結構、轉功能、提質量。煤炭就地加工轉化率達90%以上,非煤產業佔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80%以上,制造業佔工業比重達42.3%,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探索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搶抓“雙碳”戰略機遇,精准招商,大干快上,總投資超千億元的重點項目穩步實施,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基地全面起勢。

  ——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多措並舉助企紓困,全力穩住經濟大盤。固定資產投資累計突破2400億,工業總產值連續兩年突破千億大關,經濟運行呈現企穩向好態勢。

  這十年,烏海市地區生產總值由341.57億元增加到718.66億元,年均增長6.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由6.5萬元增加到12.9萬元,年均增長5.7%。生產總值基本實現“雙翻番”,綜合實力持續增強。

  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更強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這十年,烏海市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美麗烏海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烏海礦區面積477平方公裡,佔全市總面積的27.2%。過去,因無序開採、粗放式的發展,導致礦區滿目瘡痍、傷痕累累。作為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的主戰場,礦區整治的成效直接關系著該市生態治理的成色。

  近年來,烏海市確定了以“七治”為總抓手、以礦區整治為主戰場、以礦權整合為關鍵點、以綠色轉型為治本之策的總體治理思路。

  以“治路”“治車”為抓手,加強礦區園區公共道路養護,加大對貨運車輛超載、超高、不蓋苫布等違法行為聯合巡查治理力度,加快推廣新能源重卡等綠色運輸方式﹔以“治企”為抓手,堅決淘汰了一批鐵合金、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產能,倒逼企業採用節能減排先進工藝,從源頭上推進節能減排降碳﹔以“治水”為抓手,加快工業企業節水技術改造和水循環利用設施建設,強化疏干水、苦咸水等非常規水綜合利用,推動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以“治氣”為抓手,全力落實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計劃,突出抓好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治理、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庫區揚塵污染整治等專項治理……

  與此同時,烏海市先后制定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三年行動方案和7個子方案等政策文件132個,構建起了措施銜接、政策配套、保障有力的制度體系。並建立礦山治理“雙責雙長制”,由29名廳級領導干部任指揮長,與礦山企業礦長共同推進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和綠色礦山創建,實行“一礦一方案”“一礦一台賬”,按照任務清單倒排工期,挂圖作戰,全面提速綠色礦山建設。

  目前,烏海市已完成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面積42平方公裡,翻修礦區道路19公裡,實現236公裡礦區道路全封閉管理,排土場火點實現“動態清零”。

  近年來,烏海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保持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定力不動搖,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面打響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繪就美麗生態畫卷。

  護黃河安瀾。積極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堅決扛起黃河入蒙首站首責,嚴格落實河長制,全方位貫徹“四水四定”原則,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著力打造深度節水型城市。

  促綠色發展。堅決擯棄以犧牲環境換取一時發展的短視做法,把能耗作為最大剛性約束,嚴把項目准入關,倒逼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推進“延鏈補鏈強鏈”,努力在生態與發展、美麗與富裕中實現共贏。

  這十年,烏海市中心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由2011年的158天增加到2021年的291天。黃河烏海段水質由Ⅲ類提升到Ⅱ類。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9.5平方米。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多綠色福祉,為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作出了烏海貢獻。

  城鄉面貌變化更大

  步入新時代,如何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十年,烏海市大力推進城市煥新提質,城鄉面貌日新月異。

  “新房子戶型好,8號樓景觀、採光都不錯,我們很滿意。今天領鑰匙驗房,准備明天就動工裝修。”回遷戶潘女士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不久前,海勃灣區蒙西陽光麗舍B區物業樓內,工作人員正為業主辦理房屋入住手續,業主認真填表登記,臉上難掩興奮,勘驗、登記、領鑰匙……手續辦完,美好新生活即將開始。

  蒙西陽光麗舍B區一期下海勃灣回遷區項目是烏海市今年6個棚改回遷安置續建項目之一,6月正式交付。今年,全市棚戶區改造回遷安置6個續建項目總建筑面積約57.4萬平方米,建設回遷安置住房5331套,其中,海勃灣區2140套,烏達區1953套,海南區1238套。

  住有所居,是群眾最朴實的期待。烏海市曾經依礦而建的工礦棚戶區有大大小小17片,居住著6.6萬戶近20萬人,超過城市人口總數的三分之一。從2007年開始,烏海市啟動了大規模的棚戶區搬遷改造工程,並牢牢抓住“建得好、搬得順、拆得掉、住得穩”4個關鍵環節,一年一個台階向前推進。如今15年過去了,全市累計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15萬套,1300多萬平方米,棚戶區居民“出棚進樓”,圓了“安居夢”。

  高品質生活是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集中體現。近年來,烏海市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優化城市布局、增強城市功能,刷新城市顏值、提升城市氣質,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人民共同富裕。

  城市更有“靈氣”了。黃河海勃灣水利樞紐工程建成蓄水,一大批景觀公園和城市水系應運而生,“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山水相依”的夢想變成現實。“大漠湖城”“水上新城”成為烏海的鮮明標簽。

  城市“顏值”更高了。持續推進棚戶區和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建成濱河一期,高標准啟動濱河二期建設,全面改善農區人居環境,城市更新步伐加快,構建了城鄉協調發展、融合發展新格局,一座“近悅遠來”之城款款走來。

  城市名片更閃亮了。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彰顯了烏海的生態之美﹔被命名第一個中國賞石城、中國書法城·烏海榮膺自治區十大宣傳文化品牌、成為世界沙漠葡萄酒大賽永久舉辦地,流露著烏海的文化之美。

  城市活力更旺盛了。紅嘴鷗、岩羊成為烏海人追捧的“新網紅”﹔環烏海湖國際馬拉鬆賽、國際帆板大賽、航空嘉年華等國內外知名賽事活動成功舉辦,點燃城市熱情,烏海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顯著提升。

  這十年,經過精准規劃、精美建設、精致管理,烏海變得更有氣質、有內涵、有品位。“來沙漠看海”“觀長河落日,品紅色溫柔”“一城攬盡塞外風”,魅力烏海終不負“詩與遠方”的期待。

  群眾幸福指數更高

  “感覺現在的生活越來越便捷了,家周圍就有市場、醫院和學校,購物、看病走幾步就能到。”已在海勃灣區鳳凰嶺街道長青社區居住多年的周昊表示,轄區內完善的基礎設施給他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幸福感。

  長青社區位於海勃灣區中心城區,轄區內有多所幼兒園、學校,附近還有醫院,大型購物商超和多處文體設施,百姓可以就近看病、養老、購物、娛樂、就學,該社區是烏海市今年打造一刻鐘社區生活圈的試點社區。

  今年,烏海市將打造一刻鐘社區生活圈作為民生工作的重要載體及城市轉型的有力抓手,在摸清現狀,廣泛聽取民意的基礎上,科學布局服務設施及配套資源,改善人居環境、補齊社區短板、提升服務品質,積極打造“宜居、宜業、宜學、宜養、宜游”的居住環境,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適、更美好。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這十年,烏海市積極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顯著增強。

  在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戰役中,舉全市之力,歷史性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如期和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力發展“一村一品一特色”助力鄉村振興。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聞令而動、盡銳出戰,織密疫情防控網,鞏固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堅決守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全力解決房地產領域“三難”問題,持續深化醫改,推進教育均衡,完善基礎設施,千方百計促進就業,創新市域社會治理,用心用情用力為群眾解難事、辦實事、做好事。

  圍繞便利出行,構建“四通八達”立體交通網,烏海湖大橋通車,榮烏高速貫通,烏海機場通航城市增至17個,包銀高鐵烏海段開工建設,讓烏海人實現“說走就走”。

  回應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期待,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大力發展首店經濟、夜間經濟,推動現代服務業提檔升級,啟動一刻鐘社區生活圈建設,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這十年,烏海市始終將公共預算支出的70%以上用於民生領域,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一張溫暖“民生答卷”托起滿城百姓“穩穩的幸福”。

  改革開放走向更深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這十年,烏海市胸懷“兩個大局”,堅持刀刃向內抓改革,擴大開放促合作,奏響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激揚樂章。

  “大爺,您有智能手機,我幫您下載一個蒙速辦,以后繳納水費、電費就不用親自去營業廳了。”近日,烏海市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局深入多個社區舉辦了“蒙速辦”移動政務數字技能進社區線下宣傳活動。每進一個社區,工作人員都會為居民群眾詳細演示“蒙速辦”App的下載注冊和“蒙駿碼”、便民繳費、電子証照、在線辦事等使用場景,並告知居民隻需完成實名身份認証即可隨時、隨地在線辦理醫保、社保、公積金、不動產、學生入學、便民繳費等服務。活動中,很多居民都主動了解和體驗使用“一網辦”“掌上辦”“幫您辦”“一次辦”等帶來的高效服務。市民張建國表示,現在有了越來越多的便民利民服務,辦事真的比過去省事、省時多了。

  如今在烏海市,共有5196項事項實現網上辦理,網辦率97.58%﹔蒙速辦App上線特色應用308個,開通“掌上辦”事項2046項,社保醫保和新生入學等高頻事項實現全程“指尖辦”﹔108項事項納入自助服務終端實現“自助辦”。

  從“進一家門、辦百件事”到“最多跑一次”,從“多証合一、証照分離”到“一枚印章管審批”,從實行“告知承諾制”到創建無証明城市,烏海市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數字賦能政務服務,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以一流營商環境激活更大市場活力。

  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烏海市多次立法為生態環境保護劃定法治紅線,扎實推進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改革,深化醫藥衛生、教育、文化、司法等體制改革……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落實“科技興蒙”行動,大力推進校企產學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異地孵化、烏海轉化”,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烏海由工礦城市向創新城市、智慧城市轉型邁出堅實步伐。

  全面深化改革關鍵在人,烏海市堅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從嚴治黨走向深入,干部作風持續好轉,營造了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烏海海關通關,唐山港·烏海內陸港運營,“烏蒙歐”國際班列通車,烏海及周邊地區貨物通關實現“一站式”服務……依托區位優勢,烏海市積極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和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外向型經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強勁勢頭。截至目前,該市與30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貿易往來,進出口總額由2012年的4618萬美元增至23783萬美元(根據當月匯率概算),增長4.2倍。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烏海市干部群眾以大地作紙、以奮斗作筆,全力譜寫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新篇章。(郝飚、楊勇)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