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阿拉善

昔日戈壁灘 今日瓜果園

2022年10月03日08:01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金秋時節,阿拉善盟阿左旗巴潤別立鎮秋高氣爽,“豐”景如畫。

  在烏澤木農牧業特色科技產業化種植基地,28座溫室大棚整齊排列。眼下正是芹菜收獲的季節,工人們正忙著收割裝車。“這個芹菜可以生吃,收獲后先儲藏在冷庫,反季銷售利潤可觀。”烏澤木農牧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聶民元說。

  距溫棚不遠的玉米種植示范區,一排排玉米植株健壯、顆粒飽滿。相鄰的瓜果種植區,雞心果、西梅、海棠等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笑紅了臉,滿心歡喜地等待人們採摘。

  李女士是天津來的客商,聽說這裡有貨源,一大早開車趕過來。她一邊品嘗,一邊給客戶拍照。她說:“沒想到這裡能長出這麼好的蘋果,糖分適中,很好吃。”

  看著滿園的豐收果,聶民元感慨地說,這是我們經過多年的漫長實驗,結合當地實際反復試種的成果。

  聶民元是阿拉善左旗“人才小院”農業種植與技術推廣方面的人才之一。他堅信,鄉村振興不能走傳統農牧業的老路,必須要走現代農牧業之路,他決心干出個樣來,給周邊人生動展現什麼是現代農業。該旗以“人才小院+”模式,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截至目前,全旗已選派170名相關專家人才組成38個“駝鄉專家服務團”深入各蘇木鎮開展服務。

  眼前這個綠意盎然的現代化農業生產基地,曾經是一片貧瘠的戈壁灘。巴潤別立鎮緊鄰騰格裡沙漠,土地沙化極其嚴重,很多耕地被棄荒。

  2015年,聶民元從21戶農牧民手中將4000余畝土地流轉到合作社。首先要做的就是平整土地、改善惡劣的生態環境。然而,向荒灘要綠色,艱難不言而喻,開始的幾年,合作社虧損300萬元。

  此后3年,聶民元在這片荒灘上進行機械化、規模化、集約化整理和經營,實施了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等一系列措施,這片曾經荒蕪的土地變成了綠色有機高效節水農業基地。

  如今在這片5000余畝的沃野上,種植玉米3000多畝、鮮果260畝,還有1000多畝的芹菜、洋蔥等溫室大棚及260畝生態防護林。這裡種植的洋蔥品質好,很受國內外客戶歡迎,遠銷韓國、日本及東南亞各國。合作社目前年收入500萬元,加入合作社的農戶戶均收入10萬元左右,對周邊地區農業現代化發展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春觀葉、夏賞花、秋品果、冬看型的四季之美成為現實,同時,連片種植的海棠、李子、杏、核桃等10余個品種的果樹,不僅美化了環境,還增加收益。

  為保証育苗和培育反季節農產品,聶民元對種植區一處廢棄的磚廠進行整改,建成了一座1萬噸冷藏庫以及3萬多平方米的現代化日光溫室,每年種植1200畝洋蔥苗及各類蔬菜,促進了農牧民增收。

  時下,在綿延數千畝的種植基地裡,工人們正在收獲碩果,各類農用機械在田地間來回作業,觀光長廊在沙棗林下不斷延伸著,一處集生態治理、循環、觀光、農事體驗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正在形成。

  “以前滿眼都是荒灘,現在石頭蛋蛋上面都是瓜蛋蛋,破解了生態治理難題。”當地鄉鎮干部說起現在的變化無比自豪。

  昔日荒蕪的烏澤木灘如今成了“聚寶盆”,不僅起到了防沙治沙、水土保持的作用,還為群眾提供了就近就業機會,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多贏,成為當地“土地集約利用、高標准農田建設、現代高效農業、鄉村休閑旅游”的一個示范樣板。

  聶民元介紹,合作社計劃在原來的基礎上再建設2萬噸級以上的保鮮庫,用於提高中高檔果蔬的儲存、加工和配送能力。並建設特色燒烤園、沙灘樂園等,大力發展民宿等旅游產業,吸納勞動力就業,拓寬農牧民增收渠道。

  “現代農業需要新型農民,現在已經有大學生來到合作社,下一步我們要實施新農人培養計劃,培育一批新型職業農民。”聶民元的目光堅定有神。(記者 張俊在 於海東 梅剛)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