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浪海天闊 潮涌奮楫行
——內蒙古打造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風正帆揚

核心提示
把內蒙古打造成為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是習近平總書記站在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高度,為內蒙古量身定制的戰略定位,也是內蒙古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充分發揮自身區位優勢,圍繞打造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努力形成聯通內外、輻射周邊、資源集聚集散、要素融匯融通的全域開放平台,聯通內外的“交通網”越織越密,區域協作的“關系網”越擴越大,在“一帶一路”上的“朋友圈”越來越廣,全方位服務和融入國內國際市場,不斷開創發展新局面。
內蒙古自治區,坐標中國正北方。
這裡天地闊遠,邊境綿長,外接俄羅斯和蒙古國,20個對外開放口岸如顆顆明珠鑲嵌在4200多公裡的邊境線上﹔內連八省、橫跨“三北”,歷史上是“草原絲綢之路”和“萬裡茶道”的重要通道,如今是我國“北開南聯、東進西出”的重要樞紐,更是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國家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門戶,區位、地緣優勢得天獨厚。
根植歷史,立足優勢,方能面向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時強調,要通過擴大開放促進改革發展,發展口岸經濟,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同俄羅斯、蒙古合作機制,深化各領域合作,把內蒙古建成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
牢記總書記殷切囑托,結合獨特優勢,深耕特色產業,內蒙古開放的步履更加堅實:發揮聯通俄蒙的區位優勢,服務國家、經略周邊,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和沿邊開放重要支點,著力推動政策溝通、設施互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書寫了向北開放的精彩篇章。
幾天前,一列布滿彩繪的中歐班列從烏蘭察布市集寧區七蘇木國際物流樞紐鐵路物流中心出發,馳往俄羅斯的葉卡捷琳堡,隨之帶去的是滿滿50節集裝箱的巴彥淖爾精品葵花籽。自2016年開行以來,七蘇木中歐班列的“歐洲之旅”已經有587次。
2022年4月末,包頭市達茂旗白彥花火車站駛出一列裝滿煤炭的46組集裝箱列車,這是包滿鐵路全線貫通后,從達茂旗發出的首趟列車,標志著滿都拉口岸通關邁入“鐵路時代”,也將達茂旗接入了全國鐵路干線網。
2022年春節期間,一輛輛滿載煤炭和銅精礦的貨車在甘其毛都口岸緩緩前行。在無人值守的智能卡口,設備自動讀取車輛和貨物信息,一輛車通關隻需要10秒鐘……
一幅幅火熱的場景,一個個躍動的數字,彰顯出內蒙古向北開放的累累碩果,也見証了北疆大地在開放之路上更加快步疾行。
從古絲綢之路上駝鈴悠遠,到“一帶一路”建設澤被草原﹔從中歐班列連接起亞歐及整個世界,到各類對外開放平台相繼搭建,內蒙古全方位開放格局日趨完善:
——對外貿易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對外貿易伙伴遍及全球,對外貿易競爭新優勢不斷涌現,多種貿易方式共同發展。2021年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實現進出口額111億美元,同比增長21.4%﹔
——外貿平台基地擴容升級,為由“經濟通道”向“通道經濟”轉變、“過路經濟”向“落地經濟”轉型提供開放平台支撐。呼和浩特市、赤峰市、滿洲裡市、鄂爾多斯市獲批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二連浩特市獲批邊民互市貿易進口商品落地加工試點,滿洲裡市獲批市場採購貿易試點,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達到15個﹔
——出台一系列相關政策,推動利用外資平穩健康發展,有力激發了外商投資市場活力,促進實際使用外資穩定增長。2021年實際利用外資達3.16億美元,2022年1-7月實際使用外資3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3%,增速在全國排名第5位﹔
——穩步推進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不斷深化對外合作交流,積極參加中俄博覽會、中美省州合作機制系列經貿交流促進活動、中阿博覽會、中非博覽會、蒙古國“阿拉坦布拉格國際商品展”等各類境內外展洽活動,推進雙向投資﹔
——口岸布局全面優化,形成了多方位、立體化的口岸開放格局。口岸功能不斷豐富,口岸建設進一步加強,各級累計投入口岸基礎設施建設資金近100億元。口岸營商環境顯著改善,口岸協調合作機制更加完善。
站在新起點,建設好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是內蒙古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的重要依托。在全國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背景下,內蒙古將以敢於擔當的勇氣和善於創新的智慧,以更加寬廣的視野和博大的胸襟全方位擴大開放,增強發展動力,提升國際化水平。
唯改革者進,唯開放者興。新時代新征程上,內蒙古開放的腳步永不停息,風檣陣馬,昂首前行!(記者 潘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