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文旅融合 迸發活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綜述

2022年09月18日07:51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剛剛過去的8月,北疆大地沉浸在草原文化節的歡樂中,25項文化活動輪番登場,極大滿足了人們的精神需求。成功舉辦了19屆的草原文化節已經成為內蒙古文化領域的一張亮麗名片,也映射出內蒙古文旅融合、迸發活力的非凡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不斷加強文化軟實力建設,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放大文化和旅游業綜合效應,用大格局、大手筆推動文旅事業全面繁榮發展,譜寫了文旅事業的嶄新篇章。

  傳統文化“活”起來

  內蒙古歷史悠久,文化絢麗多彩,擁有紅山文化、契丹遼文化、長城文化、河套農耕文化、黃河文化等豐富的文化資源。

  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加大了文物保護力度和歷史遺跡的保護利用,武安州遼塔保護修繕工程通過國家文物局專家組初步驗收﹔紅山文化遺址、遼上京城和祖陵遺址、陰山岩刻遺址、“萬裡茶道”內蒙古段被列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黃河文化系統保護工程啟動實施,黃河流域文物資源系統調查和黃河聚落遺址考古研究工作全面展開﹔啟動了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計劃,目前在建的3處是:清水河縣的北堡明長城、呼和浩特市的坡根底秦長城、包頭市固陽縣的秦長城。

  全區擁有不可移動文物21099處,不可移動文物數以百萬計,是當之無愧的文物大省。走過十年,內蒙古豐富的文化遺產找到了新的呈現形式、表達方式,收獲了更豐富的時代價值。

  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內蒙古博物院策劃了“一起pick內博最美國寶”活動,讓頂級藏品“說話”,讓文物“活”起來。而每逢春節、端午這樣的傳統佳節,內蒙古博物院也會策劃一系列線上、線下活動,生動展現文物背后的故事。

  今年初,自治區一批非遺試點落戶百姓身邊。這些非遺試點包括傳統工藝工作站、非遺就業工坊、非遺曲藝書場、非遺研究基地、“非遺在社區”等等。如今,非遺進社區、非遺進校園已經蔚然成風。呼和浩特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每年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200多個課時,寓教於樂,讓孩子們在體驗中了解傳統文化。

  截至目前,內蒙古共有人類非遺代表作2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98個106處、自治區級項目545個908處、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69人、自治區級傳承人950人。

  歷史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歷史的血脈。內蒙古豐富的文化遺產在不斷走進日常生活的同時,“活”起來也“火”起來了。

  公共文化“惠”起來

  舞台上、劇院裡,好戲連台,精品劇目輪番上演﹔公園裡、廣場上,歌舞飛揚,群眾捧腹歡樂開懷﹔圖書館、美術館內,書香四溢,翰墨飄香,老少歡聚揮毫潑墨……

  走過十年,在內蒙古文旅部門的努力下,紅紅火火的群眾文化活動,實實在在的文化惠民舉措,讓越來越多的老百姓享受到了精神文化“大餐”。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時期,是內蒙古公共文化事業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也是全區各族群眾公共文化獲得感顯著增強的一個時期。全區建成公共圖書館117個、文化館120個、博物館178家、美術館25家、蘇木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1086個、嘎查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活動中心1.25萬多個,覆蓋全區的五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基本形成。內蒙古革命歷史博物館、契丹遼博物館、呼倫貝爾歷史博物館等一批重大公共文化基礎設施項目順利推進,全區每萬人平均擁有公共圖書館面積和群眾文化設施面積均居全國前列。實施“數字文化走進蒙古包”工程,全區建成數字加油站1934個,服務面積達60多萬平方公裡,累計服務農牧民300多萬人次。

  文藝演出“火”起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為了進一步提升內蒙古文化影響力,全區努力創作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精品力作。

  烏蘭牧騎作為文藝界的一面旗幟,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扎根基層、服務群眾,每年深入基層演出7000多場次,通過“網上烏蘭牧騎”開展文藝直播7000余場次、政策宣講3000余次、在線培訓700余場次,贏得了群眾的真心歡迎和高度贊譽。

  內蒙古文藝院團實施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創排了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藝作品,民族歌劇《江格爾》等7部作品入選慶祝建黨100周年舞台藝術精品創作工程,舞劇《草原英雄小姐妹》榮獲第十六屆文華大獎,舞劇《騎兵》榮獲第十七屆文華大獎、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124個項目獲得國家藝術基金資助。

  在文旅融合發展的推動下, 精品演藝、文創和非遺進景區系列活動也開展得有聲有色。大型馬舞劇《千古馬頌》,累計演出351場,接待觀眾34萬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成為內蒙古獨特的文化旅游品牌﹔發布“呼和浩特傳統10味”“赤峰12峰味”等12盟市美食IP,舉辦“內蒙古味道”國際蒙餐創意大賽和品牌發展峰會,“內蒙古味道”成為自治區文旅特色品牌。

  文旅產業“旺”起來

  為了讓游客充分感受內蒙古自然之美、文化之美,提升游客體驗感和滿意度,內蒙古下大力氣發展全域旅游。

  “十三五”時期,內蒙古啟動編制“烏阿海滿”、黃河幾字彎和自治區全域旅游等發展規劃。滿洲裡市成功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評定4A級旅游景區9家、3A級旅游景區13家。阿拉善盟胡楊林景區晉升國家5A級旅游景區,呼倫貝爾大草原莫日格勒河景區通過國家5A級旅游景區資源評價。

  內蒙古還加快發展四季旅游,建設了內蒙古冰雪運動中心、牙克石滑雪場等一批冰雪運動場館場地,大力推廣普及冰雪運動項目,推出冰雪那達慕、百萬青少年上冰雪、呼倫貝爾(海拉爾)冬季英雄會、“助力冬奧”冬季冰雪運動會等冰雪季系列活動,內蒙古成為中國冰雪旅游的新熱點,僅2019年冬季全區接待國內外游客4740余萬人次。

  一大批全域旅游示范區(縣)、文旅振興鄉村樣板村、精品旅游民俗村應運而生,“雲演藝”“雲展覽”及數字藝術等新業態逐步佔據市場,“內蒙古禮物”等文創旅游商品創意無限,深受游客喜愛。

  走過十年,內蒙古圍繞全域全季、差異化高端化的旅游發展定位,推出更多定制化的旅游產品、旅游線路,開發了更多體驗性強、互動性強的旅游項目,更好地滿足了人民群眾特色化、多層次的旅游需求,正在讓內蒙古的旅游從東到西火起來,一年四季熱起來。

  文化鑄魂,自信逐夢。走過十年,內蒙古文化建設乘勢而上,與時代同頻共振,不斷煥發活力,一幅彰顯內蒙古精氣神的宏偉畫卷正在北疆大地徐徐展開。(記者 馮雪玉)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