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人民日報看內蒙古

政策接地氣 才能真落地(一線行走)

於彩欣
2022年09月14日07:5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本地資源、市場需求、群眾心聲是我們規劃產業、制定政策的依據。政策接地氣、重實際,干部群眾才能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彥琥碩鎮沙日嘎達巴村村民張玉珠最近笑得合不攏嘴,“今年春天我們進行了技術改良,現在收獲了102隻羔羊,這改良率確實喜人。”

  鄉親們忙了一年、盼了一年,有了收獲,我們看在眼裡,心裡跟著他們一起高興。

  我所在的巴彥琥碩鎮是一個農牧業結合的鄉鎮,資源相對匱乏,肉羊養殖一直是鎮裡的主導產業。可是,受到結構不優、質量不高、集約發展合力不夠等問題的影響,產業發展水平不高。

  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振興。經過走訪村民、調研市場,我們反復評估后決定調整產業結構,走“舍飼圈養、少養精養、集中改良、短期育肥”的路子。在村兩委的帶動下,村民們推廣改良品種,爭取達到兩年三產、一產多羔的效果。另外,村裡黨員積極改進玉米種植技術,解決畜草矛盾問題。

  政策接地氣,才能真落地。目前,全鎮肉羊存欄已有12萬隻,改良率已達70%以上。算算賬,去年僅此一項,村民人均純收入就有1.76萬元。如今,鄉親們的錢包越來越鼓,日子越來越好,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多。

  經濟條件好了,村居環境也不能拖后腿。我們引進環保公司,投資2000萬元建起了垃圾處理廠,推行“戶清運、村收集、企業轉運”的處理辦法,解決了農村牧區垃圾處理問題。與此同時,針對環境治理力量薄弱問題,我們整合了11個嘎查(村)黨組織、群團組織、志願服務隊等力量,共同推動人居環境整治。

  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性很強的工作,促進產業發展、整治村容村貌、促進鄉風文明,如何制定政策、統籌協調是一門大學問。在巴彥琥碩鎮工作的3000多個日夜裡,我深刻體會到,本地資源、市場需求、群眾心聲是我們規劃產業、制定政策的依據。政策接地氣、重實際,干部群眾才能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共同把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美好願景一步步變成現實。

  (作者為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右旗巴彥琥碩鎮黨委書記)

  欄目投稿郵箱:yxxz8494@163.com


  《 人民日報 》( 2022年09月14日 13 版)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