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草原文化

傳承與創新交融:煥發傳統民歌文化新魅力 —— 記“2022內蒙古民歌大會”

2022年08月24日10:54 | 來源:內蒙古文藝
小字號

  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民歌是各民族最具傳播力和影響力的文化符號之一。瑰麗燦爛的中華文化中,內蒙古民歌佔據著重要的地位,是了解各民族社會、思想、生活、民俗、藝術的一個窗口,也是各民族文化交流的紐帶。內蒙古豐富的民歌資源作為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於它的保護離不開多方面的嘗試和探索。“2022內蒙古民歌大會”活動是繼2019年“全區民歌展演”后的第二次全區性民歌藝術類展演活動。本次活動將傳統民歌、新民歌和中國夢主題民歌進行共同演繹,不僅展現了多元的內蒙古民歌文化,也充分展示了傳承與創新的民歌文化使命。

  新民歌《贊歌》演唱:齊峰

  民歌《鴻雁》演唱:呼斯楞

  作為一次全景式表現內蒙古各民族民歌藝術的展演活動,本次民歌大會將以獨特的風格和新銳的視角,讓觀眾感受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盛宴。既有唱遍大江南北、風靡全球的烏拉特民歌《鴻雁》、鄂爾多斯短調民歌《森吉德瑪》,也有蒙古族古典宮廷音樂的代表,博大恢宏的多聲部民歌錫林郭勒盟潮爾道《孔雀》、阿拉善盟長調民歌《金色聖山》、巴爾虎長調民歌《巴爾虎千裡駒》,還有經典漫瀚調曲目《大河畔上栽柳樹》《雙山粱》、爬山調《西口情歌》、二人台《牆頭上跑馬》《大黑牛》《永遠的二人台》和新民歌《遠方的思念》《歌兒獻給偉大的黨》等不同地域、不同風格、不同種類、不同題材的民歌,再現了內蒙古民歌藝術的多樣性和獨特性。

  潮爾道《孔雀》 表演:布和巴雅爾、吉·蘇乙拉圖等

  縱觀本次展演,可以感受到,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民歌文化愈變愈豐富,各民族民歌更趨多樣性和多元化發展,並得到了不斷地創新和傳承。

  近年來,“中國風”音樂越來越受大眾追捧,一批音樂人不斷探索嘗試讓傳統民歌與現代音樂相結合,為民歌歌曲后續創作“注入靈魂”。同樣,本次民歌大會打破了以往的民歌展演形式,呈現出了一些新特點。首先,表演的新形式。不僅有知名歌手齊峰、呼斯楞、烏蘭圖雅、傲日其愣、哈林等,也有青年新秀娜日莎、呼思楞等,還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蘇乙拉圖等優秀民歌藝術家同台聯袂獻唱,突破以往的專業歌手和民間藝人界限分明的表演形式,擴大了民歌藝術的魅力。其次,民歌的新呈現。有原汁原味的傳統民歌,如,科爾沁短調民歌《雲登哥哥》、漫瀚調曲目《大河畔上栽柳樹》,也有重新改編創作的新民歌《初戀的那片草原》《再舉金杯》,還有原創的民族音樂,如“陶布秀兒贊”等。在新時代背景下,老歌新唱、老曲新編,民歌串燒等形式,傳統民歌被賦予了新的文化內涵,並在傳統和創新相互結合中,以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得以薪火相傳。最后,傳播手段的多樣化。展演期間,以現場直播、短視頻錄制、專題訪談等形式,聯合各級電台、電視台、網絡傳播平台、平面媒體等,分階段、多視角、多維度記錄和展示活動全過程,不僅讓觀眾更好地了解了本次內蒙古民歌大會實況,更使民歌文化知識得到了一定普及。

  科爾沁民歌《天上的風》演唱:傲日其愣

新民歌《草原的深秋》演唱:娜日莎

  “2022內蒙古民歌大會”活動,不僅是一次文化營養補給,也是對內蒙古民歌的傳承與創新的嘗試,更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實踐。因此,本次內蒙古民歌大會的意義不僅在於本次民歌展演自身的創新發展,也是對內蒙古民歌藝術的傳承發展現狀的一次梳理和反思,更是對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的新嘗試和新探索。可見,這次民歌大會在傳承經典,傳唱新時代中有力推動了內蒙古民間音樂藝術的繁榮發展。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