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彥淖爾市:筑好人才“蓄水池”凝聚發展“源動力”

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轉型的巴彥淖爾,求賢若渴﹔發展的巴彥淖爾,海納百川。點擊今年以來巴彥淖爾市經濟社會發展圖譜,人才引進培養熱潮奔涌,社會經濟發展更具活力,一幅人才強市的壯麗畫卷正在繪就。
今年以來,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圍繞中央、自治區重大決策部署和地區發展需求,以服務綠色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引才聚才用才為核心,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以重點人才工程為抓手,系統布局、精准謀劃,主動作為、全面推進,全市人才工作取得了新突破、開創了新局面。
堅持“黨管人才” 人才工作合力不斷集聚
萬山磅礡有主峰,千帆競發需領航。堅持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証。今年以來,巴彥淖爾市注重發揮人才工作組織領導機構職能職責,市、縣兩級均成立黨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不斷完健全善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用人單位發揮主體作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市委、政府新出台並修訂了《進一步關心關愛專家人才十三條措施 》《人才引進和培養實施辦法》等政策,完善了專項編制使用、購房租房、子女入學、醫療服務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各旗縣區在承接市級政策基礎上,也結合實際出台了各自的引才育才用才政策,全市已構建起與新時代人才工作相適應的制度體系。
同時,市財政每年安排落實科技創新驅動和人才引領工程專項經費3000萬元,主要用於高層次人才引進、科技成果轉化、科技應用研發等。目前,已為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兌現年薪、購房補貼和科研支持經費800余萬元。
堅持“剛柔並濟” 引才聚智磁場不斷增強
目前,巴彥淖爾市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累計973人,柔性引進院士13人,創建院士專家工作站2個、博士科研工作站50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1個,國家、自治區工程研究中心和企業研發中心76個,國家和自治區級眾創空間13個、星創天地22個,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3個。
數據詮釋著底蘊與活力,人才工作與轉型發展同頻共振,奏響了人才與高質量發展的最美和弦。而成績的背后,得益於求賢若渴、唯才是用的創新人才工作理念。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今年,巴彥淖爾市圍繞“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全力打造創新巴彥淖爾”工作定位,緊扣生態優先、綠色高質量發展導向,緊盯“兩個基地”“四個產業集群”等重大重點任務,聚焦國家農高區建設,先后與中國科學院、中國農科院等150多家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系。
積極拓寬引才渠道,加大急需緊缺人才引進力度。通過參加自治區“廣納英才·智匯草原”、舉辦巴彥淖爾市“天賦河套·廣納英才”等專項招才引智活動,目前,累計引進各類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570人。通過加大公務員考錄、選調生接收、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力度,近年來共引進各類青年人才4221名,有效緩解了人才斷層的問題,為我市發展注入了源頭活水。
堅持“以用為本” 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強化
圍繞青年創新創業人才隊伍建設,推選出了三瑞農科張永平、市醫院高雯“示范團隊”,分別榮獲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圍繞發展現代農牧業,依托富川養殖基地、思拜恩、浩彤等示范園區,打造了實用人才開發基地,帶動農牧業人才集群式培養發展﹔圍繞烏蘭布和沙產業發展,建成46人沙漠治理專業人才團隊,取得肉蓯蓉人工接種、良種繁育等多項專利.......
巴彥淖爾市持續推進“人才培養十項計劃”,近年來已累計發放人才培養獎補資金380萬元,加強農村牧區實用人才、專業技能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等10支人才隊伍建設,力促本土人才實現“質”“量”雙提。精心組織實施“河套英才”工程,先后3批評選認定“河套英才”個人65名、團隊11個,人才項目引領支持計劃8個,發放獎補資金476萬元。累計入選自治區“草原英才”工程團隊30個、基地3個、個人33名、人才項目引領支持計劃7個、滾動支持計劃27個,共爭取“草原英才”獎補資金2342萬元。
今年,巴彥淖爾市大力實施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計劃,從“草原英才”、科研院校科技人員、企業技術骨干和剛性引進的高層次人才等群體中,選育優秀拔尖人才進行重點培養,先后開展6批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評選工作,認定培養對象228名。
堅持“因地制宜” 平台載體建設不斷夯實
讓人才專心干事創業,讓“英雄有用武之地”,讓人才發揮更大作用,是今年以年來我市人才工作的另一重點。結合農業大市實際,巴彥淖爾市聚焦主導產業,發揮特色優勢,因地制宜打造科技創新平台和人才集聚培育平台。制定印發了《巴彥淖爾市博士科研工作站管理辦法》《巴彥淖爾市科技小院管理辦法》,舉辦全市“科技小院”現場觀摩及經驗交流活動,在全市推廣“科技小院”通過校地合作引進培養實用人才的典型經驗。目前,全市共建立“科技小院”17個,通過“科技小院”已實現畝均增產15%、減肥20%、控藥30%,每年累計開展60余場農民培訓會、培訓人數4000余人,解決農戶田間問題100項左右,指導農戶1500余人。杭錦后旗蒙海鎮玉米科技小院榮獲“中國農技協十佳科技小院”稱號。
堅持“貼心暖心” 人才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良禽擇木而棲,要想“栽下梧桐引來鳳凰”,必須持續優化敬才重才的社會環境、識才用才的工作環境、優才留才的生活環境,實現引得來、留得住。巴彥淖爾市著重做好人才培育、使用和服務的后半篇文章,出台《進一步關心關愛專家人才十三條措施》,在提升人才服務水平上下實功、求實效,形成以“暖心、留心”來“引才、留才”的良好生態。組建人才服務專員隊伍,216名服務專員採取“一對多”“一對一”“多對一”相結合的模式,服務覆蓋881名高層次專家人才。各旗縣區和各行業領域創建人才主題沙龍351個,開展論壇、座談、交流觀摩等活動,參與專家人才1109人次,暢通了專家人才交流互動渠道。率先在全區開發建成網上人才服務“一站式”平台,將人才服務作為公共服務事項納入市政務服務電子平台,為引進人才提供“一站式”“一條龍”的高效優質服務,著力打造人才安身安心、拴心貼心、宜居宜業的良好環境。
同時,堅持“精准高效”,人才作用發揮不斷激發。截至目前,全市共選派195批次、2613名教育、衛健、科技、農牧等領域專家人才,組建支教團隊23個、醫療衛生團隊23個、農牧科技等其他領域團隊62個,與25個基層學校、63個基層醫療機構和疫控中心結對,下沉到基層開展各類培訓、遠程診療、線上咨詢等1863場次,培訓38828人,發放各類資料3萬余份,幫助基層解決問題4791個,直接受益農牧民達到20余萬人次。
重才、引才、聚才、愛才……在人才強市戰略的推動下,如今的巴彥淖爾經濟實力不斷提升,城市形象不斷刷新,人才窪地正在形成,一座讓人民工作安心、放心,生活舒心、順心的城市正在河套大地興起。(劉智、周文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