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方艙醫院裡“火紅的薩日朗”

2022年06月18日08:41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草原最美的花,火紅的薩日朗……”4月21日,內蒙古援吉醫療隊隊員返程前,在吉林省吉林市的廣場上,隨著音樂跳起了《火紅的薩日朗》。

  優美的舞姿,天使的樣子。脫下厚重的防護服,大家終於看到了這些抗疫英雄的模樣。

  從3月14日逆行出征到凱旋,內蒙古援吉醫療隊680名隊員在抗疫一線奮戰的日子裡,不舍晝夜、各司其職,與時間賽跑,同病毒較量,與吉林人民攜手抗疫,為打贏吉林疫情防控攻堅戰、殲滅戰貢獻了內蒙古力量。

  做好患者日常護理、制定工作制度、提供后勤保障、緩解患者情緒……在吉林市第四方艙醫院,處處都有護理團隊忙碌的身影。她們作風干練、勇挑重擔、剛柔並濟,如同草原上盛開的薩日朗,用心用愛綻放在吉林的方艙醫院裡。

  作為內蒙古援吉醫療隊護理組組長、興安盟援吉醫療隊隊長,高艷紅已經是第三次出征,是一名抗疫前線的“全能老兵”。從到達吉林市那一刻起,她便緊急考核隊員穿脫防護用品,進行感控相關知識培訓,演練職業暴露處理流程,時刻准備入艙工作。

  在做好聯合護理部與其他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調、統籌安排五個療區護理人員分工的同時,高艷紅堅持每天入艙,規范病區各項工作。出艙后制定工作制度、工作規范、工作流程以及崗位職責。通過大家的努力,方艙醫院內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向前推進。

  “您有什麼問題和我說,我來解決。但是您一直大聲說話對疾病的恢復不利,請保持平穩呼吸。”一次,一名患者忽然情緒激動,她立即詢問情況並進行安撫。疫情突然來襲,很多患者出現了焦慮、煩躁等情緒。對此,高艷紅深入病房,幫助他們解決難題,還讓隊員們給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保証護理工作既有制度保障又有溫度托底。

  每晚,高艷紅組織召開線上會議已經成了慣例,總結問題、提出改進措施、部署任務、強調院感防控,隨著每個細節的落實到位,難點也迎刃而解。此外,她還非常關注隊員們的身心狀況,協調解決醫療、后勤保障、安保、保潔、志願者等方艙內外各種問題,讓隊員們安心工作。

  吉林省疫情發生后,赤峰市醫院護理部副主任胡金燕剛剛援助海拉爾回來。“我有經驗,讓我來!”胡金燕將兩個年幼的孩子托付給婆婆,義無反顧地奔赴抗疫一線。3月14日,由88名醫務人員組成的赤峰市援吉醫療隊集結出發。

  此次出征,胡金燕既是赤峰市援吉醫療隊的聯絡員,又是護理工作的責任人、感控工作的督導者,還是消殺工作的組織者,同時也是隊員們的“主心骨”。

  在方艙醫院,護理和感控工作尤為重要,面對繁重的工作,易感染的高風險,為了保証隊員的安全,她對感控、消殺工作絲毫不敢疏忽,制定了嚴格的方艙內外防護流程,要求隊員個人防護工作必須做到全程、全方位、全覆蓋、無死角。方艙內的工作區域,閉環車輛及駐地酒店也安排專人消殺,盡最大努力讓隊員安心工作。

  3月19日,在患者急劇增加的緊要時刻,胡金燕臨危受命組建了由15名隊員組成的核酸採樣隊伍,負責艙內風險最高的核酸採集工作。她面對困難,不懼不退,帶領隊員出色地完成了這項艱巨任務。

  后勤保障工作細致繁瑣,不能有半點疏忽。內蒙古援吉醫療隊中來自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的“硬核管家”劉瑞芳,就是一位默默奉獻的“幕后英雄”。

  出發的前一晚,劉瑞芳連夜完成護理隊員的抽調、所有隊員的檢查信息錄入、醫療隊全員信息登記上報工作,直到凌晨5點才抽時間回家取衣物。在醫療隊出發的歡送儀式上,劉瑞芳在樓外對接、清點醫療隊所帶的抗疫物資﹔到達長春的機場后,為確保物資安全順利送達,她又獨自一人留在機場等待運送。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醫療隊作為總隊第一支進艙的工作團隊,一到吉林市第四方艙醫院,全員立即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如何應對緊急收治大批量患者入艙?入艙后護士如何做好護理工作?在急需完善大量的相關制度、流程的情況下,劉瑞芳發揮自身優勢,連夜起草了《吉林市第四方艙醫院護理工作手冊》,隻用了一天的時間,經過管理組討論修訂后在各醫療隊印發,統一規范了整個醫療隊的護理工作。同時她將國家衛健委出版的健康宣教手冊做成電子書,以二維碼的形式在方艙醫院印發張貼,方便患者閱讀。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醫療隊負責600多張床位,劉瑞芳被指定為后勤保障專員,30多天她一直負責所管患者的用餐問題,每天4:30、11:30、17:30 成了她手機的報餐鬧鈴,夜裡12點以后睡覺、早晨4點起床成了她的工作常態。通過這樣一件件細致入微的工作,劉瑞芳與隊友們一起圓滿完成了援吉抗疫任務。

  在吉林市第四方艙醫院,呼倫貝爾市人民醫院援吉醫療隊護理組組長王洪艷小小的身影總是忙碌穿梭著,馳援吉林已是她第三次帶隊抗疫。

  吉林市第四方艙醫院3月13日剛剛交工,醫療隊進駐時,裡面醫護人員的工作分區、患者床鋪、醫療設備都沒有擺放和布局。為了及時讓患者得到救治,王洪艷帶著團隊連夜工作,完善三區兩通道設施、布局、標識以及患者床鋪擺放、護士站布局設置、物資搬運等工作。根據新環境新要求,她重新調整排班模式,並遵循定崗、定責、定人的科學用人原則,確保快速、精准地讓隊員進入戰斗狀態。

  在吉林市第四方艙醫院三樓病區內,張貼著黨旗、國旗的“醫患連心牆”格外引人注目,王洪艷與隊友在牆上寫下鼓勵話語。同時,建立臨時黨支部、青年突擊崗、志願者服務隊。20多名黨員、團員主動申請加入志願者服務隊,在醫護患三方共同努力下,一個個難題迎刃而解。

  “病區裡有10多個小朋友拿著手機放不下,我們都很著急,看到患者信息裡有幾位是學校老師,我們就在相對空曠的區域擺上桌椅,每天定時上課,讓孩子們‘停課不停學’。”王洪艷說,每到孩子們上課的時間,成年人都自發回到床上,減少走動,降低音量,整個病區沉浸在朗朗的讀書聲中。

  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隻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還有許多醫護人員像高艷紅、胡金燕、劉瑞芳、王洪艷一樣,以“最美逆行”書寫醫者仁心,以“硬核擔當”詮釋大愛無疆。

  一封封感謝信、一句句暖心話……38個日日夜夜,內蒙古援吉醫療隊與吉林人民並肩作戰,全力以赴戰勝疫情,他們以實際行動詮釋著偉大的抗疫精神。

  為他們,點贊!向他們,致敬!(記者 馬芳)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