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鄂爾多斯

小雜糧的“小目標”:產值一個億!——說說我的綠色獲得感⑧

2022年06月14日15:03 | 來源:鄂爾多斯新聞網
小字號

講述人:准格爾旗沙圪堵鎮布爾洞溝村黨支部書記 楊大海

講述時間:2022年5月25日

文字整理:記者 孟瑞林

“山是禿瓢瓢,溝是深壕壕,地是窄條條。”這是布爾洞溝村過去的真實面貌。我們村地處准格爾旗沙圪堵鎮西南,總面積48平方公裡,屬於典型的干旱梁峁山區。

荒山、荒坡、荒溝、荒灘連綿成片,過去,農民每年“倒山頭”種地,收成全靠老天爺,生活是真苦。

小時候很少能吃一頓純糧飯。在我的記憶裡,每年最盼望的事兒,就是跟母親一起在村子裡的石碾子上,碾米碾面。

准格爾旗沙圪堵鎮布爾洞溝村黨支部書記 楊大海

事在人為,准格爾旗開始大搞生態建設。在丘陵溝壑區採取“沙棘鋪溝、杏樹上坡、油鬆封頂”,在砒砂岩區採取“溝坡兼治、一封到底”,在生態恢復區採取“人退林進、壩系攔沙、灌草入川、樹木上山”的立體生態治理模式,初步實現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溝的良好生態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老百姓的最大福祉。

沙圪堵是蒙古語,意為蕎麥花開的地方。歷史上,這裡曾五谷遍地,被稱為“美稷之地”。山大溝深,氣候冷涼,無霜期短且干旱少雨。獨特的地形氣候、悠久的歷史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孕育了當地小雜糧的特色優勢。

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我們村迎來了新的變化:鄉親們再也不用在山頭窄條條地上“刨食”,大型機械在成片而平整的梯田裡“撒歡兒”,荒溝荒坡仿佛一夜之間華麗變身。

2018年以來,我們村按照“黨支部+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確立了小雜糧產加銷一條龍的產業發展方向。通過積極爭取上級政府部門和幫扶單位資金,成立農機具專業合作社,流轉村民土地600余畝打造小雜糧種植基地,與村民訂單種植小雜糧400余畝,農戶戶均增收4萬多元。

近幾年,在鎮裡支持下,我們村又先后與鄂爾多斯市種子管理站、自治區農科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合作共建小雜糧科技試驗基地,在幾十個雜糧品種中優中選優,最終確定了幾種適合當地氣候環境、口感好產量高的品種。建成小雜糧展廳、小雜糧科技中心、小雜糧科技示范基地,核心種植區域配套新建集雨集水灌溉平台4個、維修基地周邊水窖13眼。

自從規模化種植小雜糧后,機械化種植改變了村民們從祖輩上“走西口”傳承下來的扶犁開荒、提耬種地的固有方式,村集體經濟也是逐年發展壯大,今年預計純收入再次突破100萬元。

2022年,沙圪堵鎮在我們村實施坡耕地改梯田項目1144畝,統一配備有機肥進行土壤改良,配套建設集雨集水灌溉設施和農產品質量溯源體系基礎設施,將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地”改造成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田”,讓當地村民對發展綠色小雜糧產業更有信心。  

“坡改梯”項目從3月26日開工至今,回家隻住了5個晚上。老婆兒笑話我說:“一個春夏,你看你吹晒得黑不溜秋,就像個非洲黑人。”

黨和政府這麼上心支持咱老百姓發家致富,我作為村支書,受點苦、受點累真的沒有啥,關鍵是有了今天的這一切,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如今“稷香”牌高原黃金米、蕎麥、糜米已取得綠色認証,成為我們村小雜糧的主打品牌,市場供不應求。我們村的成功實踐,也為其他5個有相同條件的梁峁山村提供了借鑒,小雜糧產業在全鎮如火如荼地發展起來。

鎮裡領導說,未來,我們小雜糧的“小目標”是一個億!今后五年,全鎮計劃重點打造建設小雜糧綠色種植基地4萬畝,項目建成后,總面積達到5萬畝,實現年產值1億元

全景鏈接

“美稷之地”:把小雜糧做成“大產業”

沙圪堵是蒙古語,意為蕎麥花開的地方。兩千多年前,這裡被稱為“美稷之地”。公元前125年,西漢王朝在此設美稷縣,今在納林村,仍保存著美稷古城遺跡。1950年,准格爾旗人民政府在這裡成立,這塊美稷古地獲得新生。而今,沙圪堵鎮正努力把小雜糧做成“大產業”,豐富百姓后廚、推動城鄉發展

沙圪堵鎮地處鄂爾多斯高原東端,丘陵溝壑區和梁峁干旱地區較多。全鎮總面積1567平方公裡,總耕地面積21.3萬畝。主要種植的農作物有糜米、谷子、黍子、蕎麥等小雜糧。

從2018年開始,該鎮在以布爾洞溝村為核心的5個村重點建設綠色生產基地1萬畝,年生產蕎麥、糜米、谷子1300噸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小雜糧產業迅猛發展,並通過發展小雜糧標准化基地、社會化服務及培養小雜糧加工龍頭企業,形成了產加銷一體化發展的格局。

為暢通銷售渠道,沙圪堵鎮以自營店、進駐商超等模式幫助各村將產品打入市場。沙圪堵鎮電商服務中心與中國電信合作開發了“美稷商城”電商平台,現有主打品牌“稷香”“美稷”等上線銷售,當地小雜糧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日益提升。通過品牌建設、綠色認証、市場開拓和改良加工技術,每公斤小雜糧產品可提高附加值3元左右

2022年,沙圪堵鎮小雜糧種植面積達到2萬畝,已累計投入資金1500萬元,建成小雜糧展廳、小雜糧科技中心、小雜糧科技示范基地、核心種植區域配套灌溉工程以及部分地面基礎設施。

今后5年,沙圪堵鎮計劃重點打造建設小雜糧綠色種植基地4萬畝,主要實施坡耕地改梯田工程和土壤改良以及配套灌溉設施和農產品質量溯源體系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建成后,總面積達到5萬畝,輻射帶動當地1萬戶農戶、近2.5萬人增收致富,預計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實現年產值1億元

乘著鄉村振興的東風,昔日“五谷遍地”的沙圪堵鎮正在成為帶動准格爾旗小雜糧產業發展的名副其實的“美稷之地”。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