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阿拉善

北京“老王”8年植綠31萬畝

2022年05月16日09:40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五月的額濟納旗居延大地,牧草飄香、胡楊婆娑。記者走進該旗東風鎮旁一片梭梭種植造林地,放眼望去,隻見31萬畝郁郁蔥蔥的梭梭林在茫茫戈壁沙海中鋪向遠方,有的梭梭已高達2米多,矮的也有近一米多高,形成了一道綠色的防風固沙林帶。據當地牧民介紹,這是由北京人王建剛堅守荒漠戈壁治沙造林植綠8年,累計投資1億多元種植出的一片綠洲。

王建剛是土生土長的京郊農民,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下,他白手起家,靠苗木種植走上致富之路。

“雖然一直種苗木,但我其實早就有個心願,就是到沙漠去植樹造林。”王建剛說。2015年初夏,52歲的王建剛來到額濟納旗,當看到這裡地廣人稀、風沙肆虐、干旱少雨、生態環境脆弱時,他萌生了來植樹造林的想法。

“到環境最惡劣的地方植樹才最有意義。”2015年8月,王建剛放棄了北京安逸的生活,一頭扎進了茫茫戈壁,開始了他的戈壁綠洲夢。

當年他就投入1300余萬元資金承包了額濟納旗東風鎮5.2萬余畝戈壁荒灘,並成立額濟納旗浩林生態種植專業合作社,開始了艱辛的荒漠戈壁種植梭梭樹防風固沙事業。

盛夏的額濟納,晝夜溫差大,白天地表溫度都在五六十攝氏度,沙漠中人煙稀少、沒路,寸草不生。即便是王建剛來時有一定的思想准備,但眼前的景象還是給了他一個“下馬威”。

“剛到額濟納植樹那天,我們就趕上了沙塵暴。要不是親眼所見,真的無法想象。黑乎乎的黃沙漫天,什麼都看不見,人躲在車裡,就隻能聽見沙礫拍打玻璃的巨響。”王建剛說。特殊的地理環境和脆弱的生態條件,反而更激發了王建剛的斗志。“我非要跟老天斗一斗,在這最需要搞綠化的地方植樹。”

那段時間,王建剛和工人們白天頂著高溫挖坑種樹,晚上由於風沙大,不能搭帳篷,隻能住在臨時挖的地窩子裡。“地窩子可以抵御風沙,冬暖夏涼,但通風較差。”王建剛說,盡管環境艱苦,但他從未想過退縮。

一個個挖坑、一棵棵栽苗、一坑坑澆灌,王建剛一步步走近心中的夢想。到2016年5月,他硬是把這5萬畝梭梭種在了額濟納旗的土地上。

之后,王建剛繼續擴大梭梭林種植面積,並通過摸索,不斷改進種植技術,研發了梭梭“平茬”種植法,使梭梭的種植期從原來每年的45天,增加到240天,成活率達到90%以上。為了節約水資源,他還給戈壁灘鋪上了滴灌。從整苗造林到平茬造林,從開溝造林到打坑造林,王建剛一次次總結經驗,用自己摸索的方法使造林效率大大提高。他還利用額濟納旗日照強、時間長的優勢,採用光伏發電滴灌技術,在戈壁灘種植和養護梭梭樹。

一年年堅持不懈地在沙漠戈壁植綠,王建剛讓曾經的沙漠戈壁不毛之地,崛起了一片綠洲,8年間共種植梭梭林31萬余畝,防風治沙面積數百平方公裡。

看著成片的梭梭林,王建剛為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在梭梭根下嫁接肉蓯蓉,開拓附加的林下經濟。他把5萬畝梭梭林全部嫁接了肉蓯蓉,梭梭林搖身一變成了肉蓯蓉種植基地。2021年,王建剛經營的中藥材種植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入選第五批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劉宏章)

(責編:趙夢月、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