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鄂爾多斯

鄂爾多斯市:新能源產業迎來發展的春天

2022年04月22日08:27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春潮逐浪高,春雷催征急。四月的鄂爾多斯大地,春光無限風景獨好。

  從黃河幾字彎到大漠庫布其,從一個個企業到一個個工業園區,奮進的號音嘹亮,奔跑的腳步鏗鏘,一批新能源的大項目、好項目正在加速落地,助力工業經濟跑出“加速度”。

  這是鄂爾多斯市著力穩定煤炭生產供應、著力優化新能源供給、著力推進綠色轉型的主動擔當,這是該市“走好新路子,建設先行區”,堅決當好全區穩的“壓艙石”、進的“排頭兵”的堅定誓言。

  把握“時”與“勢”,以“綠”為要,向“新”出發,鄂爾多斯馭風而上、逐光而行,一路追趕,一路超越。

  作為國家現代煤化工產業示范區、首批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鄂爾多斯市圍繞“雙碳”為新能源產業“開疆辟土”,緊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帶來的發展機遇,著力優化新能源供給,做好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加法,以產業轉型為引領,持續做好“鏈”上功夫,引進一批基地型、規模型綠色產業鏈項目,重點推進新能源全產業鏈發展。同時,著力推進綠色轉型,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以能源結構轉型引領帶動產業結構轉型、經濟結構轉型,加快改變產業發展“四多四少”狀況,為壯大千億產業集群、千億有效投資、千億實力旗區和千億產值園區開拓“新”優勢,注入“新”動力,建設國家現代能源產業基地。

  新能源項目遍地開花,鄂爾多斯不止一時一域發力,而是早部署、早安排、早行動,打出“組合拳”、下好“一盤棋”,堅持以政策護航企業、以服務助力發展、以科技賦能產業、以環境溫暖客商,不斷優環境、提效能、強服務,打通招商引資“腸梗阻”,按下服務保障“快捷鍵”,當好營商環境“店小二”,為新能源項目全程賦能。

  ——堅持營商和優商同步。聚焦落實“雙碳”目標,重磅推出了《支持產業集群發展若干政策》《國有資本支持風光氫儲產業的指導意見》《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前期手續辦理若干措施》《對標先進建設最優營商環境行動方案 (500 條)》等一系列政策,推行極簡審批、極優服務、極准監管、極惠扶持,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高品質營商環境。出台了9條支持產業集群發展政策,緊盯新能源重卡產業鏈、綠氫產業鏈、精細化工產業鏈等18條產業鏈,以世界、中國、民營500強和行業領先企業為主攻方向,大力開展產業鏈精准招商,著力打造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堅持事務和服務一體。在全國率先實現“不見面”開標,累計為5萬多家市場主體節約交易成本2億多元﹔重大項目52個審批事項全過程代辦幫辦,最快45天辦結。全面優化項目投資服務,搭建重大項目實時調度推進平台、綠色低碳發展數字平台、營商環境工作任務調度平台,對項目投資實行動態跟蹤、精准調度。推行重大項目領導包聯、前期手續部門包聯、重大項目集中聯動審批,開展前置式服務、集成式服務和全周期服務,推動園區開展“標准地”改革、“區域評估”,全面提升審批效率,推行“拿地即開工”,助力項目建設實現“開門紅”。

  ——堅持招商引資與引智並重。出台人才新政30條、科技新政30條,設立30億元科創基金。成立碳中和研究院,推進建設北大——鄂爾多斯碳中和聯合實驗室,開展《鄂爾多斯市綠色低碳轉型與“雙碳”發展路徑及關鍵技術遴選研究》《水資源約束下鄂爾多斯生態碳匯潛力研究》等9個研究課題,為全市新能源產業提供技術引領、智力支持和產業示范。

  ……

  以“優”暖企,優無止境。頂層設計落地開花,政策紅利充分釋放,人才磁場效應凸顯,有“心”的鄂爾多斯當然更有“新”——在春季招商引資項目簽約大會上,全市簽約項目161個,協議總投資超過3000億元﹔2022年計劃實施重點項目442項,當年完成投資928億元。目前,已開復工350項,開復工率79.2%,完成投資200億元。

  不論是招商引資的“項目庫”還是落地開工的“項目清單”中,新能源項目佔地都頗為“吸睛”。2022年,全市充分利用廣袤的沙漠、荒漠、採煤沉陷區,全力推進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大規模高比例開發利用,實施新能源發電項目65項,總規模726萬千瓦,其中光伏503萬千瓦,風電223萬千瓦,年底擬計劃並網400萬千瓦。一體推進風光資源開發、產業鏈延伸配套和場景運用拓展,全力打造“風光氫儲”四大產業集群,緊盯制造業投資佔比超40%的目標,實施制造業項目100項,計劃完成投資223億元。推進遠景現代能源裝備制造、隆基綠能電池工廠、上汽紅岩新能源重卡、協鑫綠氫裝備智慧工廠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同步加快玉晶科技特種玻璃、捷氫科技燃料電池等核心配件項目建設進度,建設國家現代能源產業基地。

  從這個春天出發,鄂爾多斯市行程萬裡,必有歸期。到“十四五”末,以新能源產業為“核心代碼”的鄂爾多斯工業經濟“升級版”將全新“上線”,屆時全市新能源裝機可突破5000萬千瓦,並建成國家重要的綠色能源供應基地。(記者 王玉琢 通訊員 張曉艷)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