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穩中求進 開局良好

——今年以來內蒙古經濟發展報告

2022年04月21日08:01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內蒙古發展史上,2022年以來注定不凡。

  在這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要時段,內蒙古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區經濟煥發出更加光明的發展前景!

  在這個風險挑戰增多的關鍵時段,內蒙古遵循戰略定位,堅決扛起穩定宏觀經濟的重大政治責任,經濟運行開局良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彪炳史冊!

  奮發圖強——決策部署擲地有聲

  浩瀚無垠的時間長河中,總有亮麗風景光耀史冊!

  3月中旬,鄂爾多斯市傳出消息:總投資21億元、年產12萬噸的高性能有機硅聚合物項目試產成功。

  廣受業內關注的是:這種聚合物,是經過幾十道現代化工序,由甲醇、氯化氫、金屬硅等原輔材料深加工而來。

  這個“深加工”,堪稱不同凡響——因為,有機硅聚合物是一種性能獨特、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新型化工材料。

  這個“高大上”,令人嘆為觀止——因為,有機硅享有“科技催化劑”“工業味精”之美譽。

  “美譽不是憑空而來。有機硅不僅廣泛用於建筑、紡織、冶金等傳統產業高級化改造,還可用於航空航天、新能源、節能環保等高端產業領域。”項目負責人說。

  豈止是鄂爾多斯?風雲激蕩的歷史大潮中,發展的力量穿雲破霧、浩蕩前行。

  早在今年1月中旬,亞洲規模最大的智能高端低溫乳品工廠化項目——蒙牛中國乳業產業園八期項目在呼和浩特市投產。

  巧合的是,這同樣是一個總投資21億元的重大項目。

  不同的是,這是一個以“中國乳都”核心區為中心,輻射整個內蒙古,並面向世界的乳業全產業鏈創新樣板項目。

  “樣板”的真正內涵是:項目按照“融合共生、數智驅動、綠色生態”的產業發展理念,旨在搶佔乳品研發、智能制造、交易等全產業鏈高地。

  “項目年產值近50億元,不僅為全區經濟穩中求進開了一個好頭,也為呼和浩特向‘世界乳都’挺進貢獻了重要力量。”呼和浩特市副市長張永文說。

  豈止是投產項目?

  截至今年3月底,全區2408個重大項目開復工,開復工率73%,較上年同期提高45.1個百分點﹔完成投資逾千億元,是去年同期的3.6倍。

  項目落地有聲,歷史耐人尋味。打開今年以來內蒙古推動經濟發展“大事記”,奮發圖強的決策部署擲地有聲——

  自治區黨委十一屆二次全會暨全區經濟工作會上,“穩中求進”的2022年內蒙古經濟發展路線圖格外醒目!

  全區優化營商環境大會上,“打造營商環境升級版”的動員令躍然紙上,內蒙古奏出穩定市場預期的時代強音!

  為了響應全區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號召,各地工業大項目建設一浪高過一浪,力挺工業“硬脊梁”蔚然成風!

  全區推進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建設動員大會后,一批穩基礎、利長遠的項目隆重亮相,經濟高質量發展厚積薄發!

  自治區推出130條堅持穩中求進、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政策清單……內蒙古下定決心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自治區層面送出“1+7+2”促進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政策大禮包……做大做優做強服務業,內蒙古意志如鐵!

  自治區出台奶業振興9項政策措施,全力實施種業振興工程……內蒙古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源泉!

  全區出台煤炭、風電光伏新能源、氫能、新型儲能發展4個“意見”,確定了主要能源與項目高質量發展路徑……全區現代能源經濟高質量發展項目“施工單”重磅亮相!

  自治區層面出台促進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及其高質量項目落地配套方案,1套支持政策和3個行動計劃、8個實施方案放眼未來!

  全區大規模減稅降費惠及更多市場主體,首批小微企業留抵退稅資金下達盟市……內蒙古繼往開來“放水養魚”!

  對於內蒙古而言,2022年以來注定難忘。

  難忘而奮發圖強的努力中,內蒙古贏得了宏觀經濟大盤的“穩”。

  剛剛過去的一季度,全區生產總值突破5000億元,同比增長5.8%,高於同期全國平均水平1個百分點。

  這是自2018年以來,內蒙古一季度經濟增幅首次高於同期全國平均水平。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疫情肆虐的嚴峻形勢下,內蒙古在經濟運行中取得如此成績,來之不易!”內蒙古宏觀經濟研究中心高級經濟師曹永萍說。

  轉型自強——勇擔使命負重致遠

  奮斗與發展,永遠唇齒相依。

  推開2022年大門,內蒙古經濟在奮發圖強中砥礪前行。

  沿著奮發圖強之路,一個事實無法否認:“來之不易”的經濟運行成就,離不開內蒙古負重致遠的使命擔當——

  “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推進經濟轉型,是走好新路子必須跨越的重大關口。”

  為什麼要這樣?

  抉擇從歷史深處走來。“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是規律所向、大勢所趨。”面對2022年艱巨而繁重的經濟發展任務,自治區決策層的認識進一步升華。

  選擇決定方向,奮斗決定命運。

  自治區經濟界專家認為,這個“大勢所趨”,既立足國際國內環境,又立足自身發展現狀。

  從世界看,數百年的工業化進程中,發達經濟體消耗了全球80%以上的資源,頻發的霧霾也一再給人類以當頭棒喝:粗放發展難以為繼!

  從國內看,我國富煤貧油少氣,面對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面對新冠疫情、能源價格波動等重大考驗,推動經濟轉型是必由之路!

  從內蒙古看,改變城鄉、區域間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現狀,改變產業結構“四多四少”現狀,客觀上要求內蒙古加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轉型勢在必行!

  跨越關口的新路上,如何轉型?

  內蒙古用“三個轉變”作答:推動經濟發展由資源依賴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由粗放高碳型向綠色低碳型轉變、由分散低效型向集約高效型轉變。

  時間是偉大的雕刻家,它忠實鐫刻下奮斗者的行程。“三個轉變”的路上,如何轉型?內蒙古以生動實踐作答——

  3月下旬的一天,隨著風機葉輪與機艙精准對接,阿拉善可再生能源基地160萬千瓦風電項目首台風機成功吊裝,阿拉善盟打造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邁出決定性意義的一步。

  這個項目,是阿拉善盟首個特高壓清潔電力項目,也是內蒙古首批在沙漠戈壁地區布局的國家級大型風電基地項目。

  令同行羨慕的是:風電基地項目全面投運后,年上網電量約43億千瓦時,電力銷售額高達12億元。

  更令人眼饞的是:與常規燃煤火電機組相比,該項目年節約標煤157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26萬噸。

  項目全部建成后,將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集中監控、無人值班”的高效、智能、集約化電站管理——戈壁大漠深處,正在演繹一場高技術服務業與新能源產業的“綠色聯姻”。

  綠色發展,光芒四射。

  晚春時節,烏海市千裡山工業園區年產30萬噸氫基熔融還原高純鑄鐵項目生產線上,火紅的鐵水從高爐中汩汩流出。

  高爐中流出的,依然是綠色轉型的希望。

  該項目採用世界首創氫基熔融還原冶煉高新技術,日產高純鑄鐵1500噸至1800噸,可廣泛用於高鐵、風電鑄件等高端裝備制造領域。

  項目負責人介紹,由於加入了氫氣,取消了燒結和焦化等污染工序,項目生產中碳排放量降低30%以上,綜合能耗較傳統高爐低60千克/噸鐵。

  綠色發展,遍及北疆大地。

  3月28日,風和日麗。赤峰市與遠景科技集團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簽約金額約400億元。

  雙方將圍繞綠氫及應用和零碳產業園、共享儲能、能碳管理、森林碳匯等領域開展持續深入合作。

  同在蒙東的興安盟,表現更是不俗。

  3月中旬,中國工程院、生態環境部聯合公布了一項最新核算結果:興安盟生態產品總值(GEP)2020年已超過4700億元,為同期全國平均水平的5.7倍。

  在內蒙古各盟市的經濟總量排名中,興安盟是“小兄弟”,但這個地方的發展潛力不可小覷。

  憑著綠色有機大米暢銷海內外和生態農牧業、生態旅游業名動大江南北的優勢,憑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盟”和“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的優勢,2022年一季度,興安盟以綠色生態項目為主的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27.3%。

  多一些歷史眼光的人們還發現:內蒙古這個曾以經濟高速增長“飛翔”了多年的地區,如今在努力穩增長的同時,更加關注GDP的構成和質量。

  繼往開來——希望之路伸向遠方

  2022年,“十四五”進入第二年。

  內蒙古經濟,又來到一個攸關未來的路口。

  置身這個疫情多點頻發並深度拖累全球經濟的路口,內蒙古以奮發圖強的拼勁兒、轉型自強的韌勁兒,為自己贏得了2022年一季度經濟運行穩中有進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的關鍵一票!

  滾滾向前的歷史長河中,一個季度不過浪花一瞬。但對內蒙古而言,這個“一瞬”,卻彌足珍貴。

  在分析2022年一季度經濟運行成效時,內蒙古實事求是地作出6字總結:“開門穩”“開門紅”。

  “開門穩”,是載入史冊的經濟運行之“穩”。

  ——全區一、二、三次產業增加值增幅穩定在4.1%—8.3%的合理區間,內蒙古宏觀經濟穩字當頭!

  ——全區肉奶產量和牛羊存欄量均實現穩中有增,春耕生產進展順利……又一個豐收年向內蒙古招手致意!

  ——全區產業投資增速、基礎設施投資增速均超過整體投資增速……內蒙古大步跨入擴大有效內需穩增長時代!

  ——盡管飽受疫情影響,全區服務行業增加值增長面依然超過64%……內蒙古推動服務業穩定恢復的政策持續給力!

  ——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經濟增速在全國排名比去年穩步上升9個位次,力挺工業“硬脊梁”的內蒙古不辱使命!

  ——全區稀土磁性材料、風力發電機、晶硅產量穩步實現高速增長……新材料及綠色制造續寫產業鏈現代化新傳奇!

  若干年后,人們必將看到,推動2022年經濟運行“開門穩”,是奠定內蒙古現代化未來的一次重要出征!

  “開門紅”,是一路芳華、充滿希望的經濟發展之“進”。

  希望之路上,全區新增的244萬畝高標准農田投入春耕,設施蔬菜在田面積逾23萬畝……北疆涌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潮!

  希望之路上,全區非煤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速遠遠高於整體經濟增速……內蒙古經濟高質量發展版圖繼續拓展!

  希望之路上,全區民間投資佔整體投資比重超過60%,高技術產業投資實現“倍級增長”……投資結構優化引領內蒙古邁上高質量投資新征程!

  希望之路上,全區高技術制造業、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實現91.5%和1.1倍的增速……內蒙古樹起產業高端化發展裡程碑!

  希望之路上,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幅超過年初預期,工業利潤實現大幅增長……質效提升的內蒙古經濟贏得時代點贊!

  希望之路上,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逼近1萬元,收入增速與經濟增速基本同步,共享發展理念在內蒙古落地生根!

  “全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開局良好。”就今年以來全區經濟運行,自治區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田新茹作答。

  “建設亮麗內蒙古、共圓偉大中國夢”的歷史坐標上,2022年以來注定意義非凡。

  回顧“意義非凡”的過去,是為了更好地走向未來。

  行百裡者半九十。為此,穩中有進的希望之路上,內蒙古推動經濟發展的信心更加堅定:全力以赴把“開門穩”變成“全年穩”“開門紅”變成“全年紅”。

  繼往開來的信心,已然深刻昭示:一條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希望之路,正在向遠方延伸。

  2022年,內蒙古計劃實施10億元以上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414個,總投資額將高達1.69萬億元,項目涉及現代交通、現代農業、數字經濟、節能環保等高質量發展領域。

  時間,鐫刻下內蒙古經濟的恢弘發展史﹔時間,還將見証內蒙古經濟的光明未來!(記者 楊帆 康麗娜)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